《通信电源技术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正家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5208897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交直流供电系统、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燃料能和自然能发电系统、集中监控系统、抗震、接地与防雷、储能设备、电磁兼容性与可靠性等,以及通信电源的标准、规范与性能检测和产品型号命名方法等。

第1章 概述 1

1.1 通信局(站)和设备对电源系统的要求 1

1.2 通信电源的基本分类 3

1.2.1 市电供电的分类 3

1.2.2 交流基础电源 4

1.2.3 直流基础电源 4

1.2.4 二次电源 5

1.2.5 三级电源划分 5

1.3 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 5

1.3.1 集中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5

1.3.2 分散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7

1.3.3 混合供电方式电源系统的组成 8

1.3.4 组合电源供电方式 8

1.4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向 9

1.4.1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 9

1.4.2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趋势 11

1.5 通信电源的节能 12

1.5.1 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的节能 12

1.5.2 VRLA蓄电池的节能 13

1.5.3 IDC机房节能降耗 14

1.5.4 UPS节能 15

1.5.5 监控系统的节能策略 16

1.6 通信电源的技术标准 18

1.7 通信电源设备的性能检测 19

1.7.1 泰尔认证中心及检测的通信电源产品 19

1.7.2 检测分包机构和检测产品依据 20

1.8 通信电源设备的抗震性能检测 21

1.8.1 概述 21

1.8.2 检测范围、程序与评定 22

1.8.3 对送检电源设备的要求 23

1.8.4 通信电源设备抗震措施 23

1.9 通信电源设备标准型号命名方法 26

1.9.1 型号组成的内容与格式 26

1.9.2 型号组成内容的代号及意义 26

1.9.3 区分代号 27

1.9.4 示例 27

1.10 有关通信电源的科学技术组织和会议文集与刊物 28

1.10.1 通信电源的科技组织 28

1.10.2 通信电源方面的会议文集与刊物 29

第2章 交、直流供电系统 31

2.1 交流供电系统的种类和质量指标 31

2.1.1 交流供电系统的种类和组成 31

2.1.2 交流电源的质量指标 31

2.1.3 通信系统对低压交流基础电源的要求 32

2.1.4 提高供电质量指标的措施 33

2.2 高压交流供电系统 34

2.2.1 电力网、发电与输电 34

2.2.2 通信局(站)变电所高压供电系统 35

2.3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 39

2.3.1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组成与设计原则 39

2.3.2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的切换 44

2.3.3 低压配电屏 45

2.3.4 低压交流稳压器 47

2.3.5 精密电源中心柜(PPC) 49

2.4 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电压、组成及运行方式 51

2.4.1 直流基础电压 51

2.4.2 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 51

2.4.3 直流供电系统的运行方式 52

2.5 直流电源设备 52

2.5.1 通信用交流配电屏 53

2.5.2 直流配电屏 54

2.5.3 整流器 57

2.5.4 直流-直流变换器 61

2.6 直流电源设备的供电方式 64

2.6.1 集中式供电方式 64

2.6.2 分散式供电方式 70

2.7 交流-直流混合供电系统 71

2.8 室外型通信电源系统 74

第3章 燃料能发电设备 79

3.1 通信局(站)用柴油发电机组 79

3.1.1 种类和用途 79

3.1.2 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80

3.1.3 柴油发电机 82

3.1.4 柴油发电机组的交流供电系统 83

3.2 汽油发电机组 94

3.3 燃气轮发电机组 95

3.3.1 概述 95

3.3.2 燃气轮机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96

3.3.3 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性能特点和技术指标 98

3.4 燃料电池 102

3.4.1 燃料电池的发展与优点 102

3.4.2 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与分类 102

3.4.3 几种燃料电池的特点与比较 104

3.4.4 评价燃料电池的主要指标 108

3.4.5 燃料电池的研究发展动向 109

3.4.6 燃料电池的应用 111

第4章 太阳能、风能供电系统 115

4.1 太阳能和风能 115

4.1.1 太阳能及其计算 115

4.1.2 我国太阳能资源和分布 120

4.1.3 风能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125

4.1.4 太阳能和风能的综合资源 128

4.2 太阳电池的原理、特点及系统 131

4.2.1 太阳电池的原理与特性 131

4.2.2 太阳电池电源系统 137

4.2.3 太阳电池电源系统的设计 140

4.2.4 太阳电池的选购、安装和使用维护 144

4.3 风力发电机 148

4.3.1 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类型 148

4.3.2 风能计算及影响风能的因素 151

4.3.3 风力发电机的场址选择 153

4.3.4 风力发电机的配置 154

4.4 通信用混合电源系统 158

4.4.1 通信用太阳能供电组合电源 158

4.4.2 太阳能-风能互补供电系统 160

4.4.3 三元组混合电源系统 163

第5章 蓄电池 168

5.1 蓄电池的基本概念与电特性 168

5.1.1 蓄电池的基本概念 168

5.1.2 蓄电池的电特性 169

5.2 铅酸蓄电池 174

5.2.1 铅酸蓄电池的使用与分类 174

5.2.2 铅酸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与反应过程 175

5.2.3 对固定型防酸蓄电池技术性能要求 176

5.3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 177

5.3.1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发展和优缺点 177

5.3.2 VRLA蓄电池内部氧循环的特点 179

5.3.3 VRLA蓄电池的结构特点 179

5.3.4 VRLA蓄电池的电解液的保持体 181

5.3.5 影响VRLA蓄电池寿命的因素 182

5.3.6 水平VRLA蓄电池 186

5.3.7 VRLA蓄电池的内阻及其测量 189

5.3.8 VRLA蓄电池容量的测试 193

5.3.9 对VRLA蓄电池的技术要求与检测 195

5.3.10 对VRLA蓄电池单体的可靠性要求 203

5.3.11 通信工程中蓄电池组的配置与容量计算 204

5.3.12 VRLA蓄电池的监测 205

5.3.13 VRLA蓄电池的选型、配置、安装与维护 207

5.4 碱性蓄电池 211

5.4.1 碱性蓄电池的型号 211

5.4.2 镉镍蓄电池的分类和用途 212

5.4.3 镉镍蓄电池的化学反应式和电动势 213

5.4.4 镉镍蓄电池的特性 213

5.5 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214

5.5.1 镍氢蓄电池的构成、原理与密封 214

5.5.2 镍氢蓄电池的特性与应用 216

5.6 锂蓄电池 220

5.6.1 锂蓄电池的特点、原理和分类 220

5.6.2 锂离子蓄电池 222

5.6.3 锂聚合物蓄电池(LPB) 227

第6章 接地与防雷 230

6.1 接地的基本概念 230

6.1.1 地和地电位 230

6.1.2 接地及其作用和种类 230

6.2 电气系统的接地 232

6.2.1 高压供电系统的接地 232

6.2.2 低压系统的接地分类 232

6.2.3 通信系统的接地 235

6.3 通信局(站)的联合接地 237

6.3.1 联合接地方式的构成 237

6.3.2 其他设施的接地 240

6.3.3 通信局(站)联合接地的优点 241

6.4 联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和土壤电阻率 242

6.4.1 接地电阻和接地系统电阻 242

6.4.2 土壤电阻率及决定它的因素 242

6.5 接地电阻的测量和电阻率的确定 244

6.5.1 接地电阻的测量 244

6.5.2 土壤电阻率的确定 247

6.6 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248

6.6.1 人工降低接地电阻的3种方法 248

6.6.2 降阻剂接地电极的施工方法 250

6.7 雷电的基本知识 251

6.7.1 雷电的产生 251

6.7.2 雷电的主要参数 251

6.7.3 雷电活动的主要规律 257

6.8 雷电分类及其危害 258

6.8.1 直击雷及其危害 258

6.8.2 感应雷及其危害 258

6.9 通信电源设备防雷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259

6.9.1 防雷技术要求 259

6.9.2 测试项目 260

6.9.3 通信电源设备防雷试验方法 260

6.10 防雷装置、防雷原则及防雷措施 262

6.10.1 防雷装置 262

6.10.2 通信电源系统的防雷原则 264

6.10.3 通信电源用SPD 266

6.10.4 通信电源的防雷措施 273

6.11 通信局(站)的接地与防雷 275

6.11.1 综合通信大楼的接地与防雷 275

6.11.2 有线通信局(站)的接地与防雷 280

6.11.3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与防雷 282

6.11.4 微波站、卫星地球站的接地与防雷 286

6.11.5 小型无线通信站的接地与防雷 290

6.12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 291

6.12.1 基本规定 291

6.12.2 浪涌保护器(SPD)的使用要求 292

6.12.3 电源系统过电压保护的设计 293

6.12.4 电源SDP的安装 296

6.12.5 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号引线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297

6.12.6 保安单元 298

第7章 不间断电源系统 300

7.1 UPS的分类和组成 300

7.1.1 UPS的分类 300

7.1.2 UPS的组成 300

7.1.3 静态式UPS电路结构及性能特点 302

7.2 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电特性的要求 307

7.3 UPS的设计、冗余配置及与柴油发电机组的接口 309

7.3.1 概述 309

7.3.2 通信用UPS供电系统的设计 310

7.3.3 UPS冗余配置方式 311

7.3.4 UPS与柴油发电机组的接口 317

7.4 UPS的输出配电与安装 320

7.4.1 UPS输出配电 320

7.4.2 UPS的安装 320

7.5 通信用室外型UPS 321

7.5.1 对室外型UPS的要求 321

7.5.2 室外型UPS的构成及特点 322

7.5.3 室外型UPS在移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324

第8章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 327

8.1 监控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327

8.2 监控对象及内容 331

8.3 通用管理功能要求 332

8.3.1 配置管理 332

8.3.2 故障管理 333

8.3.3 性能管理 335

8.3.4 安全管理 336

8.3.5 系统支持功能 338

8.4 系统各级功能要求 339

8.4.1 监控模块功能 339

8.4.2 监控单元功能 339

8.4.3 区域监控中心功能 339

8.4.4 监控中心功能 340

8.5 系统硬件 341

8.5.1 基本要求 341

8.5.2 可靠性 341

8.5.3 可扩充性 342

8.6 系统软件 343

8.6.1 基本要求 343

8.6.2 系统互联 343

8.6.3 人机界面 343

8.6.4 安全性 343

8.6.5 报表 343

8.7 监控系统的互联协议 344

8.7.1 接口与对象标识 344

8.7.2 C接口通信机制 344

8.7.3 C接口协议格式与协议内容 345

8.7.4 D接口接入综合网管的实现方式 347

8.8 前端智能设备协议 347

8.8.1 通信接口、传输速率和通信方式 347

8.8.2 信息类型和信息结构 348

8.8.3 数据格式 349

8.8.4 编码分类 351

8.9 测试方法 351

8.9.1 现场实时数据的检测方法 351

8.9.2 监控系统管理功能的检测方法 358

8.10 监控设备的安装设计 367

8.10.1 监控设备安装位置选择及机房条件 367

8.10.2 监控设备安装及监控系统布线 367

第9章 通信电源的电磁兼容性 369

9.1 概述 369

9.2 通信电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369

9.2.1 我国通信电源设备EMC标准的制订 369

9.2.2 电磁骚扰限值及抗扰性测试等级 370

9.3 通信电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374

第10章 通信电源系统的可靠性 376

10.1 概述 376

10.1.1 可靠性技术的发展 376

10.1.2 对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的要求 376

10.2 可靠性的数学基本知识 377

10.2.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基本计算 377

10.2.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80

10.3 可靠性及其特征量 386

10.3.1 可靠性与可靠度 386

10.3.2 可靠性的特征量 387

10.4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模型和计算 389

10.4.1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模型 389

10.4.2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模型的计算 390

10.5 可维修系统的马尔可夫数学模型 396

10.5.1 马尔可夫过程的基本概念 396

10.5.2 可维修系统的马尔可夫模型 397

10.5.3 并联冗余系统的可用度 398

10.5.4 非工作冗余(冷备份)系统的可用度 398

10.6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 399

10.6.1 通信电源系统不可用度及其确定原则 399

10.6.2 通信电源设备和系统的故障判断依据 399

10.6.3 市电分类及其可靠性指标 400

10.6.4 主要通信电源设备的可靠性指标 400

10.6.5 通信电源系统不可用度的简化计算 401

10.6.6 通信电源系统可靠性框图及计算 403

附录Ⅰ 通信电源的技术标准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