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对幼儿园教育的经验认识 2
一、福禄倍尔的理念:从替代性机构到专门性机构 3
二、观念重心的漂移:从易控因素到难控因素 5
第二节 相关学科的理论供给 7
一、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8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9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0
四、符号互劫论 12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 17
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 19
第一节 师幼互动的内涵 19
第二节 师幼互动研究的文献回顾 24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24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32
第三节 本项研究的构想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其具体化过程 42
第一节 师幼互动研究的范式 42
第二节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方法的择定 46
第三节 人种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应用 49
一、研究对象的抽取 49
二、现场观察法的实施 52
三、访谈法的运用 55
第四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6
第四章 研究的分析工具以及概念的操作化 58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概念与分析工具 59
一、直观变项 59
二、推定变项 62
三、分析工具 66
第二节 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概念操作化 68
一、互动行为主题的形成 68
二、师幼互动行为主题的类别 72
第五章 在互动进行过程之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定量描述 78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总体的类型分布 78
第二节 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 80
一、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与结果 80
二、互动行为的性质特征 84
三、不同性质的互动行为在不同互动主题与结果中的分布 86
第三节 幼儿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 90
一、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主题与结果 90
二、互动行为的性质特征 95
三、不同性质的互动行为在不同互动主题与结果中的分布 97
第四节 简短的结论 100
第六章 在互动进行过程之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定性分析(上) 103
第一节 知识、技能的传递与掌握:指导活动、提问和寻求指导与帮助、发表见解 104
一、教育者的职责及其履行途径 104
二、知识与技能传递过程中的原则 107
三、作为学习者的幼儿 117
第二节 规则的设立与维护:约束纪律、请求 121
一、幼儿园的规则 121
二、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实施 123
三、幼儿对规则的遵从 132
第三节 保育的必要与可能:照顾生活、抚慰情绪和寻求关注与安慰 140
一、教师对幼儿生活的照顾 140
二、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安抚 146
三、幼儿的寻求关注与安慰 152
第七章 在互动进行过程之中:师幼互动行为的定性分析(下) 159
第一节 自我保护的手段及其他:告状 159
一、什么是幼儿的告状 159
二、独特的流程结构 160
三、发生在两种困境下的告状 163
四、幼儿告状的价值 166
第二节 对帮手的需要和帮手本身:让幼儿做事、帮助教师做事 171
一、教师对幼儿帮助的需要 171
二、幼儿主动给教师的帮助 173
三、教师对帮手的选择 176
四、幼儿帮助行为的内容及其价值 178
第三节 信息与情感的交流:共同游戏、表达情感、询问和表述情况 184
一、教师对幼儿的情感表达 184
二、教师与幼儿的共同游戏 191
三、幼儿对教师的情况表述 199
第八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一般框架 209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的判定 209
一、行为双方必须同时在场 211
二、在由一系列行为单元构成的行为集合中,至少有一个相互指向性行为 211
三、行为双方相互意识到对方的行为并相互影响 212
四、一个师幼互动行为事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互动过程 213
第二节 构成师幼互动行为的要素 214
一、场景界定 215
二、角色认知 216
三、行为期待 218
第三节 师幼互动事件的一般流程 221
第四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模式 225
第九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考察 230
第一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基本特征 231
一、浓厚的事务性: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动因 231
二、非对称相倚型: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形态 234
三、传递固有知识与技能、维护既存规则与规范:师幼互动行为的主导内容 237
四、高控制、高约束与高服从、高依赖: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中的主导行为 239
第二节 师幼互动行为的成因考察 241
一、制度的规定 241
二、主体的建构 243
三、文化的安排 247
第十章 师幼互动行为的功能解析与研究者的反思 255
第一节 现存师幼互动行为的功能解析 256
一、稳定的学习与生活秩序 256
二、高效经济的保育与教育工作 258
三、固有知识、技能的习得与既成规范的快速传递 260
四、无法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需要 262
五、偏态的个性与社会性行为 264
六、被圈禁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67
第二节 研究者的反思 270
一、关于孩子是一个人及其行为的理由问题 270
二、关于幼儿教育中的控制问题 273
三、关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 278
参考文献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