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与核事件医学防护学 第1版 第1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452664
  • 页数:18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核物理基础 1

第一节 原子核及原子核的转变 1

一、原子核 1

二、质量、能量守恒和原子核结合能 1

三、原子核的转变 3

第二节 辐射的种类 4

一、电磁辐射 4

二、粒子辐射 5

三、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5

第三节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

二、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

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

四、几种电离辐射的比较 7

五、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应 7

第四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 8

一、放射性活度 8

二、照射量 9

三、吸收剂量 9

四、当量剂量 9

第二章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及其防护 12

第一节 核武器概述 12

一、核武器的爆炸原理及其构造 12

二、核武器的威力和分类 14

三、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15

四、核武器的爆炸景象 15

第二节 核武器的四种杀伤因素 16

一、光辐射 16

二、冲击波 17

三、早期核辐射 17

四、放射性沾染 18

第三节 核武器的杀伤作用 19

一、四种杀伤因素的致伤作用 19

二、核武器损伤的伤类和伤情 21

三、核武器的杀伤范围 21

四、影响核武器杀伤作用的主要因素 22

第四节 对核武器损伤的防护 23

一、核武器的可防护性和难防性 23

二、对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24

三、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26

第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29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29

一、辐射作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方式 29

二、自由基生成及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方式 30

三、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32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作用 36

一、细胞群体的辐射敏感性 36

二、细胞周期的辐射效应 37

三、细胞膜的辐射效应 39

四、染色体的辐射效应 40

五、辐射诱导的细胞死亡 41

第三节 组织器官的辐射效应 45

一、造血器官 45

二、胃肠道 46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 47

四、心血管系统 47

五、免疫系统 47

第四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48

一、辐射生物学效应分类 48

二、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 49

第五节 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分子基础 50

一、人类遗传疾病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关系 50

二、DNA损伤修复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关系 51

三、细胞周期调节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关系 51

第四章 急性放射病 55

第一节 概述 55

一、发生条件 55

二、急性放射病发病学特点 57

第二节 急性放射病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 58

一、急性放射病的分型分度 58

二、急性放射病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基础 59

第三节 急性放射病的诊断 66

一、早期病情分类诊断 66

二、临床诊断 67

第四节 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71

一、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 71

二、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治疗 72

三、肠型急性放射病的救治 76

四、脑型急性放射病的急救 76

第五节 急性放射病的药物预防 77

一、可用于人体的辐射防护剂 77

二、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临床应用简史 79

第五章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与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82

第一节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82

一、一次照射效应 82

二、慢性照射效应 83

三、兴奋性效应和适应性反应 85

四、医学处理原则 85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远期效应 85

一、远期躯体效应 86

二、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 94

第六章 慢性放射病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定义 96

二、发生条件 96

三、受照剂量 96

第二节 临床表现 96

一、自觉症状 97

二、体征 97

三、实验室检查 97

第三节 诊断 98

一、诊断原则 98

二、分度诊断标准 98

三、鉴别诊断 99

第四节 预防和治疗 99

一、处理原则 99

二、防治措施 99

第七章 内照射放射损伤 101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101

一、放射性核素进人体内的途径 101

二、放射性核素在血液内存在的形式 102

三、放射性核素分布滞留的规律 103

四、排出 103

第二节 内照射损伤效应简介 104

一、内照射急性放射病 104

二、主要靶器官的损伤 104

三、物质代谢异常 105

四、免疫功能障碍 105

五、体细胞染色体畸变 105

六、致畸效应 105

七、致癌效应 105

八、遗传效应 106

第三节 常见核素内照射损伤的临床表现 106

一、内照射损伤的临床特点 106

二、常见核素的损伤特点 106

第四节 诊断 111

一、全面收集患者与放射性物质的接触史 111

二、临床症状和详细医学检查 112

三、体内污染的监测 112

四、甲状腺和造血功能检查 113

第五节 治疗 113

一、消除体表沾染 113

二、减少吸收 113

三、加速排出 114

四、综合对症治疗 114

第八章 皮肤放射损伤 116

第一节 概述 116

一、定义 116

二、发生条件 116

三、皮肤放射损伤的分类 116

四、影响皮肤放射损伤的因素 117

第二节 临床表现 118

一、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118

二、慢性皮肤放射损伤 120

三、特殊类型皮肤放射损伤 120

第三节 诊断 121

一、诊断标准 121

二、特殊检查 121

第四节 治疗 122

一、救治原则 122

二、急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治疗 122

三、慢性皮肤放射损伤的治疗 123

四、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原则 123

第五节 影响落下灰损伤皮肤的因素及皮肤β射线损伤的特点 123

一、影响落下灰损伤皮肤的因素 123

二、皮肤β射线损伤的特点 124

第九章 复合伤 126

第一节 概述 126

一、定义 126

二、发生情况 126

三、伤类和伤情 126

四、基本特点 127

第二节 临床特点 127

一、放射复合伤 127

二、烧冲复合伤 128

第三节 诊断 129

一、早期分类 129

二、临床诊断 131

第四节 急救和治疗 132

一、急救 132

二、治疗 132

第五节 复合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133

一、基本病程和整体的复合效应 133

二、主要病理环节的复合效应 133

三、重要脏器的复合效应 135

第十章 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139

第一节 概述 139

一、放射防护的任务 139

二、放射防护的目的 139

三、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141

第二节 放射防护标准 141

一、放射防护标准的制定 142

二、国际现行的辐射防护基本标准 142

三、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基本标准 142

第三节 放射卫生防护 145

一、外照射防护 145

二、非密封源工作的安全防护 146

三、辐射监测 149

四、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 149

第十一章 核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置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发生原因 152

二、事故类型 153

三、典型事故介绍 153

四、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分级 155

第二节 核突发事件的特点 157

一、事件突发,地点难以预计 157

二、事件大小、影响范围及后果有很大差异 157

三、事件发展迅速,全过程呈阶段性 158

四、可有多种照射来源和途径 159

五、可造成明显的社会心理影响与后果 159

六、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强,投入力量大,持续时间长 160

第三节 我国核应急准备 160

一、国家核应急工作方针 160

二、核事故应急工作原则 160

三、应急防护行动的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 161

四、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 164

第四节 核事故时对人员的主要防护措施 164

一、隐蔽 165

二、服用稳定性碘 165

三、撤离和搬迁 166

四、个人防护措施 166

五、控制道路 167

六、人员洗消与地区除污染 167

第五节 核事故医学应急处置 167

一、医学应急的基本任务 167

二、医学应急的主要内容 168

三、我国核事故医疗救治体系 168

第六节 核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分队的行动导则 170

一、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小分队的职责和任务 171

二、核事故和放射事故医学救援小分队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 171

三、仪器装备 172

四、现场救援行动原则和基本任务 175

中英文对照表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