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建置 政区第一章 建置沿革 24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24
第二节 沿革 24
附:境内土司 2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5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 35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36
第三章 县城 市治 乡镇 38
第一节 县城 38
第二节 市治 40
第三节 乡镇 43
第二篇 自然环境 56
第一章 地质 56
第一节 地层 56
第二节 构造 57
第二章 地貌 58
第一节 地貌类型 58
第二节 山脉 山峰 59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60
第一节 温度 61
第二节 日照 太阳辐射 降雨和蒸发 64
第三节 风 霜 雪 冰雹 67
第四节 物候 68
第四章 水文 69
第一节 河流 69
第二节 地下水 72
第三节 水质 72
第五章 土壤 73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73
第二节 土壤特性 78
第六章 植被 80
第一节 森林植被 80
第二节 草丛植被 81
第三节 农作物植被 81
第七章 自然资源 82
第一节 水 82
第二节 矿产 83
第三节 土地 84
第四节 植物 84
第五节 动物 85
第八章 自然灾害 86
第一节 气象灾害 86
第二节 地质灾害 91
第三节 生物灾害 92
第三篇 人口 94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94
第一节 数量 94
第二节 分布 96
第二章 人口变动 97
第一节 自然变动 97
第二节 机械变动 9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00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00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02
附;寿星简介 106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07
第四节 职业、行业构成 111
第五节 文化构成 112
第四章 婚姻 家庭 姓氏 113
第一节 婚姻 113
第二节 家庭 115
第三节 姓氏 115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16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16
第二节 政策措施 116
第三节 成果 118
第四篇 语言 122
第一章 壮语 122
第一节 语音 122
第二节 词汇 127
第三节 语法 128
第四节 文字 128
第二章 官话 129
第一节 语音 129
第二节 词汇 132
第三节 语法 137
第三章 百姓话 138
第一节 语音 138
第二节 词汇 140
第三节 语法 145
第五篇 农业 152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 15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52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 152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153
第二章 生产条件 157
第一节 耕地 157
第二节 劳动力 159
第三节 耕畜 160
第四节 农机具 161
第三章 农业区划 164
第四章 农业技术 167
第一节 耕作制度 167
第二节 选育和推广良种 168
第三节 肥料配用 170
第四节 土壤改良 172
第五节 作物栽培 172
第六节 作物保护 174
第五章 种植面积产量 17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17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181
第三节 其他作物 185
第四节 土特产 187
第六章 农业场所 188
第七章 投入与效益 189
第一节 投入 189
第二节 效益 189
附:投入与产出典型调查 189
第六篇 畜牧业 渔业第一章 畜牧业 192
第一节 畜禽品种 192
第二节 畜禽饲养 193
第三节 饲料 196
第四节 兽医 197
第二章 渔业 199
第一节 品种 199
第二节 繁殖 199
第三节 养殖 200
第四节 渔政 201
第七篇 林业 204
第一章 森林资源 204
第一节 面积 蓄积 204
第二节 树种 205
第二章 林业生产 206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20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07
第三节 封山育林 207
第四节 林业产品 208
第三章 林业管理 209
第一节 机构 209
第二节 林业政策 210
第三节 森林保护 210
第四章 木材经营 213
第一节 经营机构 213
第二节 购销 213
第三节 木材运输 217
第五章 林场 217
第一节 民营林场 217
第二节 国营林场 219
第三节 集体林场 221
第四节 林业重点户 221
第八篇 水利 225
第一章 工程建设 225
第一节 蓄水工程 225
第二节 引水工程 234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35
第四节 防洪排涝工程 240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 240
第六节 水土保持工程 241
第七节 失误工程 242
第二章 水利管理 2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3
第二节 工程管理 244
第三节 灌溉管理 245
第四节 水费征收 245
第三章 综合经营 246
第一节 种植 246
第二节 养殖 246
第三节 其他 247
第九篇 工业 251
第一章 所有制类型 251
第一节 个体工业 25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52
第三节 国营工业 253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57
第一节 制糖 酿酒 257
第二节 红兰酒 258
第三节 采矿 冶金 258
第四节 建材 化工 261
第五节 电力 机械 263
第六节 印刷 皮革 266
第七节 纺织 服装 267
第八节 铁木器 陶瓷 269
第九节 其他 270
第三章 企业管理 2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7
第二节 经营管理 278
第三节 经济技术协作 280
第十篇 商业 289
第一章 个体商业 289
第二章 集体商业 291
第一节 合作店、组 291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294
第三章 国营商业 303
第一节 百货 304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 309
第三节 糖业烟酒 312
第四节 食品 314
第五节 饮食服务 317
第六节 蔬菜 319
第七节 医药 320
第八节 石油 321
第九节 烟草 322
第十节 盐业 323
第十一节 物资供应 325
第四章 对外贸易 328
第一节 机构 328
第二节 经营 328
第五章 粮油 330
第一节 机构 330
第二节 购销 332
第三节 调运 335
第四节 仓储 337
第五节 加工 339
第六章 集市贸易 342
第一节 圩场 342
第二节 圩期 343
第三节 集贸管理 344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第一章 企业概貌 348
第二章 企业门类 352
第一节 农业企业 352
第二节 工业企业 352
第三节 建筑企业 354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 354
第五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355
第三章 经营管理 355
第一节 用工管理 355
第二节 生产管理 355
第三节 安全管理 356
第四节 财务管理 356
第四章 企业选介 356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 360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60
第二节 计划实施 362
第二章 统计 377
第一节 统计调查 377
第二节 台帐与图表 378
第三节 资料整编 37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7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79
第二节 企业登记 380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381
第四节 合同 商标 广告管理 382
第四章 物价 384
第一节 物价管理 384
第二节 物价监督 390
第五章 计量 394
第一节 度量衡器 394
第二节 计量演变 395
第三节 计量及标准化管理 395
第六章 审计 396
第一节 机构 396
第二节 业务 397
第十三篇 财政 400
第一章 财政收入 400
第一节 工商各税 401
第二节 农业税 401
第三节 企业收入 405
第四节 其他收入 405
第二章 财政支出 408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类 410
第二节 社会文教卫生科技费类 410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类 411
第四节 其他支出类 411
第五节 上解自治区 411
第三章 预算外收支 415
第一节 收入 415
第二节 支出 416
第四章 财政管理 417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 417
第二节 财务管理 420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423
第四节 财政监察 423
第五节 “两金”管理 424
第六节 推销国库券 424
第十四篇 税务 426
第一章 解放前税收 426
第一节 税制 426
第二节 税种 税目 427
第三节 机构 430
第二章 解放后税收 432
第一节 税制 432
第二节 税种 税目 433
第三节 稽征管理 435
第四节 促产增收 436
第五节 机构 436
第十五篇 金融 444
第一章 金融体系 444
第一节 典当 444
第二节 银行 445
第三节 信用社 446
第二章 货币 448
第一节 解放前货币 448
第二节 人民币 448
第三节 货币管理 449
第三章 存款 452
第一节 单位存款 452
第二节 储蓄存款 453
第四章 信贷 455
第一节 工商信贷 455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57
第三节 民间借贷 463
第五章 基建资金管理 463
第一节 拨款 463
第二节 结算 464
第六章 国库 债券 466
第一节 国库 466
第二节 债券 467
第七章 保险 468
第一节 机构 468
第二节 业务 469
第十六篇 交通 474
第一章 道路 474
第一节 古道 474
第二节 公路 475
第三节 铁路 477
第四节 水路 477
第二章 设施 480
第一节 车站 480
第二节 桥梁 480
第三节 渡口 码头 482
第三章 运输 485
第一节 公路运输 485
第二节 铁路运输 486
第三节 水路运输 488
第四节 搬运 489
第四章 管理 490
第一节 运输管理 490
第二节 公路养护 491
第三节 交通监理 498
第十七篇 邮电 502
第一章 机构 502
第一节 驿塘 502
第二节 邮政局 502
第三节 电信局、处 503
第四节 邮电局 503
第二章 邮政 506
第一节 邮路 506
第二节 邮务 508
第三节 邮资 511
第三章 电信 512
第一节 电报 512
第二节 电话 513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第一章 县城建设 518
第一节 城区 518
第二节 街道 519
第三节 公共建筑 523
第四节 房屋 523
第五节 公共设施 524
第六节 园林 绿化 525
第七节 环境卫生 525
第二章 乡镇建设 526
第一节 圩镇 526
第二节 农房 527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 529
第一节 房产管理 529
第二节 土地管理 530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534
第四章 建筑业 535
第一节 队伍 535
第二节 设计 536
第三节 质量监督 536
第五章 环境保护 537
第一节 污染 537
第二节 监测 538
第三节 治理 539
第十九篇 党派 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宜山县地方组织 542
第一节 组织概况 542
第二节 党务活动 543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宜山分团简况 543
国民党军统局在宜山的组织活动 54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宜山县地方组织 543
第一节 党的地下组织及活动 543
第二节 组织机构 546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549
第四节 宣传教育 551
第五节 纪律检查 551
第六节 统一战线 552
第七节 党史资料征集 554
第八节 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 554
第九节 党校 557
第三章 民主党派 560
第一节 民革宜山县地方组织 560
第二节 民盟宜山县地方组织 560
第四章 群众团体 561
第一节 农民组织 561
第二节 工人组织 562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564
第四节 妇女组织 566
第五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568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 569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70
第八节 消费者协会 570
第九节 其它团体 570
第二十篇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清末、民国政权 57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72
第二节 政事纪要 57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历任县长简介 573
附:县参议会 57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576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7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577
第三节 代表选举 580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581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8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84
第二节 县直机构演变 585
第三节 施政方式 589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9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93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 593
第三节 政协工作纪要 594
第二十一篇 重大政事第一章 镇压反革命 600
第二章 抗美援朝 601
第三章 整党整风 601
第四章 土地改革 602
第五章 “三反”“五反” 603
第六章 内部肃反 604
第七章 反右派 反“右倾” 604
第八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605
第九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606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 607
第十一章 拨乱反正 612
第二十二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清末、民国司法 616
第一节 机构 616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17
第二章 人民公安 618
第一节 机构 618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619
第三节 改造罪犯 619
第四节 改造“四类分子” 619
第五节 治安管理 620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621
第七节 消防管理 622
第三章 人民检察 622
第一节 刑事检察 623
第二节 法纪检察 62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623
第四节 监所检察 624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624
第四章 人民法院 624
第一节 刑事审判 62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625
第三节 经济审判 625
第四节 行政审判 625
第五节 申诉复查 625
第五章 司法行政 62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626
第二节 公证 626
第三节 律师 627
第四节 调解 顾问 咨询 627
第二十三篇 民政 人事 劳动第一章 民政 630
第一节 优抚 安置 630
第二节 赈灾 救济 633
第三节 社会福利 635
第四节 扶贫开发 636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37
第六节 殡葬改革 638
第七节 收容遣返 638
第八节 移民安置 638
第九节 地名管理 639
第十节 社会团体登记 640
第十一节 老龄工作 640
第十二节 信访 641
第二章 人事管理 641
第一节 干部构成 642
第二节 干部培训 642
第三节 干部录用 642
第四节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643
第五节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643
第三章 劳动管理 644
第一节 职工人数 644
第二节 劳动就业 644
第三节 职工培训 645
第四节 劳动保护 645
第五节 劳动保险 646
第四章 工资 福利 646
第一节 薪金 工资 646
第二节 奖金 福利 648
第三节 离休 退休 648
第二十四篇 军事 650
第一章 地方武装 650
第一节 屯堡 汛地 650
第二节 团练 民团 651
第三节 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 651
第四节 县人民武装部 652
第二章 驻军 653
第一节 解放前驻军 653
第二节 解放后驻军 653
第三章 民兵 654
第一节 组织 654
第二节 训练 655
第三节 活动 656
第四章 军事设施 657
第一节 防空哨所 657
第二节 战备 657
第五章 兵事 658
第一节 宋、明兵事 658
第二节 清代兵事 660
第三节 民国时期兵事 660
第四节 红七军过宜山 661
第五节 抗日战事 662
第六节 解放战事 666
第七节 剿匪 667
第六章 兵役 670
第一节 宋、明、清兵役 670
第二节 民国兵役 670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 670
第二十五篇 教育 674
第一章 州府县学 书院 私塾 674
附:科举 676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76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76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77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82
第四节 学制 课程 688
第五节 苗瑶等少数民族教育 689
第三章 专业教育 690
第一节 师范学校 690
第二节 职业学校 690
第三节 农业技术学校 691
第四节 “五七”学校 691
第五节 壮文学校 692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92
第一节 职工业余教育 692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692
第三节 其他教育 693
第五章 教学改革与研究 694
第一节 思想教育 694
第二节 教学活动 695
第三节 教学方法 695
第六章 社会办学 696
第一节 社会人士办学 696
第二节 民主党派办学 696
第七章 经费与设施 699
第一节 经费 699
第二节 设施 699
第三节 勤工俭学 701
第八章 教师 702
第一节 教师队伍 702
第二节 教师素质 703
第三节 教师培训 703
第四节 教师待遇 704
第五节 教师地位 705
第九章 管理 707
附一:地区驻县学校简介 707
附二:国立浙江大学驻县简况 708
附三:黄埔军校第四分校驻县简况 708
第二十六篇 文化 710
第一章 群众文化 710
第一节 文化馆(站)文化宫 710
第二节 馆办活动 711
第三节 演出团队 712
第二章 文学艺术 714
第一节 刘三姐的传说及创作演出 714
第二节 戏剧 曲艺 716
第三节 民间文艺 719
第四节 文艺及其他著作 723
第五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音乐 727
第三章 电影 图书 档案 728
第一节 电影 728
第二节 图书 730
第三节 档案 732
第四章 新闻 出版 733
第一节 广播 733
第二节 电视 734
第三节 报刊 734
第五章 文物古迹 736
第一节 古遗址 736
第二节 古建筑 737
第三节 石刻 石窟造像 737
第四节 古墓 738
第五节 馆藏文物 739
第六节 其他文物 739
第六章 旅游 740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741
第二节 旅游景区 741
第二十七篇 科技 746
第一章 机构 人员 74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46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46
第三节 群众性科技团体 747
第四节 科技人员 748
第二章 科技活动 751
第一节 科普教育 751
第二节 咨询 交流 751
第三节 试验 推广 752
第四节 科技扶贫 752
第三章 科技成果 753
第一节 获自治区级奖励 753
第二节 获地区级奖励 754
第三节 获县(市)级奖励 754
第四章 科技管理 755
第一节 计划实施 755
第二节 经费 756
第二十八篇 体育 758
第一章 学校体育 758
第一节 体育教学 758
第二节 业余训练 758
第二章 群众体育 759
第一节 传统体育 759
第二节 农村体育 760
第三节 职工体育 761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761
第三章 体育管理 762
第一节 机构 762
第二节 设施 762
第三节 经费 762
第四章 竞赛活动 人才培育 763
第一节 竞赛 763
第二节 人才培育 764
第三节 县籍运动员选介 765
第二十九篇 卫生 768
第一章 防疫 768
第一节 机构 768
第二节 食品卫生 768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769
第四节 预防接种 769
第五节 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治 770
第二章 医疗 775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75
第二节 中草医 777
第三节 西医 778
第三章 保健 780
第一节 保健机构 780
第二节 妇幼保健 780
第三节 学生保健 781
第四节 “新四病”防治 782
第四章 管理 782
第一节 医疗队伍 782
第二节 培训 783
第三节 经费 设施 783
第四节 医政 786
第五节 药政 786
第六节 医疗制度 787
第三十篇 风俗 民情 宗教第一章 风俗习惯 790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90
第二节 婚姻习俗 792
第三节 丧葬习俗 794
第四节 节日习俗 795
第二章 居民生活 797
第一节 解放前居民生活 797
第二节 解放后居民生活 797
第三章 宗教 801
第一节 佛教 801
第二节 道教 802
第三节 伊斯兰教 802
第四节 基督教 802
第三十一篇 人物 806
第一章 人物传 806
冯京 806
冯俊 806
李文凤 807
蓝祥 807
璩湘帆 807
覃祖烈 808
罗春航 808
左雄 808
黄莺 809
谢骙 809
罗素仙 810
彭名扬 811
吴老年 811
简葆真 812
黄文祥 812
何作柏 813
蓝建业 813
蓝昌法 814
冉大姑 814
张德斌 815
覃异之 815
第二章 人物表 817
革命烈士 817
民国时期抗日阵亡将士 828
英模、代表、先进人物 836
正处、团级以上人员 837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842
附:民国正县、团级以上人士 853
第三章 流寓人物 855
李瓌 855
杨庆 855
吴怀忠 855
陆禹臣 855
赵抃 855
杨文广 855
黄庭坚 855
范寥 856
张自明 856
赵禥 856
云拱 856
彭举 857
朱允炆 857
夏言妻苏氏 857
徐霞客 857
杨彪 857
高茂选 857
商盘 857
石达开 857
张鱼书 858
卢焘 858
蒋百里 858
竺可桢 858
何乔生 859
附录 862
一、文告文件 862
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为进军解放宜山告全县民众书 862
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奉令改编为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成立宣言 862
宜山县政协写给胡耀邦总书记的一封信及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的批示 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民行批(1993)182号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的批复 865
二、诗词文联 865
冯京诗二首 865
黄庭坚在宜州诗词十五首 865
璩湘帆诗六首 867
林炳华诗八首 867
徐仿文一篇 868
黄任难祭子黄莺烈士文 868
楹联选 868
张丽萍诗二首 869
唐建国诗一首 871
韦照斌诗三首 872
徐著文诗二首 873
张林添诗二首 873
聂震宁小说一篇 874
谢树强小说一篇 877
饶韬散文、杂文各一篇 880
肖丁三民间故事一篇 883
三、诗文刻石 885
宜州铁城记 885
宜州铁城颂 886
张自明摩崖诗刻四首 886
张烜摩崖诗刻三首 887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唱和诗刻 887
竺可桢《国立浙江大学宜山学舍记》碑 888
四、冯京墓志铭 889
五、旧志序及总目 891
段荣棣《监修宜山县志序》 891
覃祖烈《增修宜山县志序》 892
民国增修《宜山县志》总目 892
编后记 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