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山脉河流 2
三、气候特征 3
四、地质特征 4
第二节 物产资源 4
一、水能资源 5
二、森林资源 5
三、动植物及菌类资源 5
四、矿产资源 6
五、旅游资源 7
第三节 民族 7
一、藏族 8
二、彝族 19
三、蒙古族 22
四、纳西族 27
五、苗族 32
六、壮族 35
七、布依族 36
八、傈僳族 37
九、白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38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8
第五节 名胜古迹 40
一、木里主要寺庙 40
二、民族特色古建筑—伸臂桥 46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48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48
一、建置沿革 48
二、行政区划设置 50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53
第三节 民主改革 58
一、民主改革前的社会面貌 58
二、实行民主改革 7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83
第五节 改革开放 87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87
二、城市经济改革 94
三、对外开放 96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100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100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105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 105
二、县人民政府的建设 107
三、人民武装建设 109
第三节 法制建设 112
第四节 维护团结稳定 115
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116
二、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国防教育 116
三、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努力维护团结稳定 117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平安木里 118
第五节 民族关系 119
一、平反冤假错案 121
二、成立民族乡和民族宗教事务局 121
三、落实宗教政策、恢复开放寺庙 122
四、做好活佛转世及其教育培养 123
第六节 人民生活 124
第四章 农业 130
第一节 农业 130
一、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成效 130
二、农业发展趋势 136
第二节 畜牧业 138
一、概况 138
二、优势畜产品 141
三、发展趋势 141
第三节 林业 142
一、林业机构沿革 142
二、护林防火工作 143
三、造林、育林工程 144
四、“天保”及退耕还林工程 145
五、野生动物保护 146
第四节 水利 146
第五章 工业 149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149
一、工业发展概况 149
二、乡镇企业 152
三、特色工业 153
四、农副产品加工 154
第二节 能源工业 156
第三节 矿业 158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159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62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62
一、水路运输 162
二、驿道运输 164
三、公路运输 165
第二节 邮电通讯 167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73
第一节 财政 173
一、财政发展概况 173
二、国有资产管理 177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178
四、财政改革 179
第二节 税收 181
第三节 金融 184
第四节 保险 188
第八章 贸易 190
第一节 县内贸易 190
一、贸易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192
二、商品销售 194
三、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199
四、民营商业和企业 202
五、社会服务业 203
六、民贸企业的发展方向 204
第二节 对外贸易 205
第九章 旅游 207
第一节 旅游资源 207
第二节 旅游景点 212
一、自然景观 212
二、民族风情 215
三、精品旅游线路 216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217
一、机构沿革 217
二、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217
第四节 旅游经济 219
第十章 社会事业 221
第一节 教育 221
第二节 科学技术 224
第三节 文化体育 228
一、文化 228
二、体育事业 235
第四节 医疗卫生 237
第五节 社会保障 244
第十一章 城镇建设 249
第一节 主要城镇及建设 249
第二节 村镇建设 251
第三节 乡镇概况 252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 258
第一节 环境概况 258
一、人口的增长与土地、经济发展不协调 258
二、生态环境恶化 259
三、机构不健全 259
四、水电、交通建设项目实施中环保压力大 259
五、应急监测能力薄弱 259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治理 260
一、环境保护目标 260
二、环境保护机构 260
三、污染治理 261
第三节 环境保护措施 263
后记 264
修订后记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