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清代前期的教育政策与学术明清时期的社会和意识形态转型 1
清代前期的文教政策 7
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概述 7
尊孔读经与提倡程朱理学 10
从禁书到文字狱 11
立卧碑和颁《圣谕广训》 12
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特点 13
清初与清末学术思想的经世致用倾向 22
清代的书院文教政策与讲学发展 36
(一)“不许别创书院”的抑制政策 36
(二)通令各省建立书院的鼓动政策 39
(三)对为八旗满洲子弟所开书院的限制 42
(四)从积极控制,大力整顿至改为学堂 43
明末清初实学精神与主要人物和著作 44
(一)学术趋向 44
(二)主要人物 46
(三)主要著作 49
清初的文字狱 51
明清之际的学术转型 69
(一)明亡的冲击与理学的危机 70
(二)理气心性之学的衰微与学术话语的转型 71
(三)清学话语的形成与儒学的转折 73
清代的“西学中源” 78
(一)“西学中源”说发端于明之遗民 79
(二)康熙提倡,梅文鼎大力阐扬 81
(三)阮元等人推波助澜 85
(四)“西学中源”说产生的背景 87
“西学中源”说在明清之际的演变 91
(一)由来 91
(二)演变 96
(三)人种西来说 101
下篇(一) 清代前期教育思潮与文论选读清圣祖教育文论选读 107
学校论 107
读书贵有恒论 108
为学如炼金说 109
乡举里选解 110
小学课士说 111
庭训 112
三角形推算法论 113
量天尺论 115
康熙字典序 116
圣祖仁皇帝圣训(节选) 117
策试天下贡士制 康熙九年庚戌三月 118
日讲四书解义序 119
训饬士子文 120
清世宗教育文论选读 121
隆学校以端士习(节选) 122
渝厘正文体 雍正十三年乙卯十月辛已 123
崇师重道谕 雍正二年甲辰三月(节选) 124
睦族敦宗务先教化谕 雍正二年甲辰闰四月 125
立宗学教育子弟诏 雍正三年乙巳三月 126
选授白鹿洞书院掌教事宜谕 雍正四年丙午四月 128
著将查嗣庭革职拿问谕内阁九卿翰詹科道等 雍正四年丙午九月 128
士必敦品励学谕 雍正四年丙午九月 130
州县教职选贤荐能谕 雍正五年丁未四月 131
孝经序 132
小学序 133
策试天下贡士制 雍正十一年癸丑三月 133
士当遵法度守宪章谕 雍正十二年甲寅九月 135
清高宗教育文论选读 135
训饬直省书院师生 乾隆元年丙辰六月 136
命选颁四书文谕 乾隆元年丙六月 137
训士子留心经学谕 乾隆三年戊午十月 138
训诸臣研精理学谕 乾隆五年庚申冬十月 138
训饬士习流弊渝 乾隆五年庚申十月 140
清厘科场弊端谕 乾隆六年辛酉六月 141
著孙嘉淦查明谢济世所注经书谕 乾隆六年辛酉九月 142
甄别教官谕 乾隆六年辛酉十一月 142
训正文体谕 乾隆十年乙丑夏四月 143
命慎选潜心经学者谕 乾隆十四年己己十一月己酉 144
论地方官整齐士习之责谕 乾隆二十年乙亥二月 144
整顿八旗子弟崇尚虚文陋习谕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九月 145
学政宜兴贤育才谕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十二月 146
慎选书院山长谕 乾隆三十年乙酉冬十月 147
整饬文风谕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三月 148
御制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 150
姚鼐教育文论选读 151
停云堂遗文序 152
小学考序 153
复曹云路书 154
复秦小岘书 156
赠钱献之序 157
安庆府重修儒学记代 158
盛百二教育文论选读 159
致知格物论 159
熊赐履教育文论选读 161
应诏万言疏(节选) 161
经筵讲义 162
日讲讲义 163
癸丑会试策问一道 164
潘解元窗萟序 165
顺天乡试录后序 166
会试录后序 168
学统序 170
重刻闲道录序 171
唐诗养蒙序 172
重修东林书院记 174
论学书复吉水罗生 175
答萧文超 176
复张于干 176
答王思龄 177
答刘藜先 177
复王藻如 179
复徐健菴 180
答萧介石 183
舆刘道尊 183
答李秀才 184
邵长蘅教育文论选读 184
试策二人才 185
拟江西试策一时文 187
赠王子重先生序 190
送姪璿游太学序 191
嵩阳书院记代 192
李光地教育文论选读 194
洪范说(节选) 198
论语札记(节选) 198
下孟(节选) 200
学二(节选) 201
治道一(节选) 202
立志 202
成絅斋制义序 203
周礼三德六德说 204
修德说 206
课王生仲退 206
课诸生 207
摘韩子读书诀课子弟 208
答王仲退问目四条(节选) 209
劝学箴 209
君子不器论 210
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论 211
万斯同教育文论选读 212
与钱汉臣书 214
与从子贞一书 216
大学辨业序 217
送梅定九南还序 219
李塨 220
重修通州学宫记 221
附: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选读 222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自序 222
第一章 引论(摘要) 226
第二章 黄梨洲 232
第三章 王船山 238
第四章 顾亭林 245
孙奇逢的教育思想 255
(一)心性说与教育的基础 256
(二)教育的价值及其道德目标 263
(三)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方法论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