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教内丹术的渊源 3
一 原始行气导引形态与内丹术的萌芽 3
二 老庄气功思想与内丹术的醖釀 7
第二章 内丹术的形成及其发展(东汉至唐末五代) 14
一 东汉时期:《太平经》、《周易参同契》 14
二 魏晋时期:《抱朴子》、《黄庭经》 23
三 隋唐五代时期:《旨道篇》、《入药镜》、《钟吕传道集》 27
第三章 内丹术流派的创立及其崛起(宋金元) 40
一 南宋人物及丹法特点 40
二 北宋人物及丹法特点 54
第四章 内丹术流派的创立及其崛起(明清) 77
一 东派人物及丹法特点 77
二 西派人物及丹法特点 80
三 伍柳派人物及丹法特点 82
第五章 内丹术的基本理论概念 97
一 精气神 97
二 十二经络 102
三 鼎炉(丹田) 109
四 火候(呼吸) 113
第六章 内丹术的基本方法 119
一 小周天功法 119
二 大周天功法 135
三 女丹功法 139
第七章 内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147
一 内丹术对哲学的影响 147
二 内丹术对文学的影响 154
三 内丹术对中医学的影响 159
四 内丹术对堪舆学的影响 163
第八章 内丹术的科学评价及其展望 171
一 精气神对人体的作用 171
二 丹田位置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173
三 人静守虚与胎息对人体呼吸的影响 175
四 「水火相济」的科学依据 177
五 炼功证验和人体快活中枢 178
六 传统内丹术的展望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