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和融合 1
一、法律与道德的异同 2
二、道德与法律的效力 13
三、道德与法律的制定 20
四、道德与法律的实施 25
五、结论 27
刑法与民法的界限 30
一、问题所在 30
二、基本区别 31
三、具体运用 33
刑法的规范化诠释 38
一、关于刑法机能的规范化理解 38
二、关于刑法总则问题的解释 43
三、关于刑法分则问题的解释 51
四、关于刑法的根本性结论 59
刑法中的自我答责 63
一、自我答责的基本原理 63
二、行为人的自我答责 68
三、被害人的自我答责 75
四、余论 87
犯罪化的思考 89
一、非犯罪化的偏差 90
二、犯罪化的选择 93
三、轻罪的刑罚多样化 97
刑事和解的制度设计 100
一、刑事和解的理念 100
二、《刑事和解法》建议稿 102
和谐社会与刑事立法 105
一、刑事立法的动向及其背景 105
二、“和谐社会”作为刑事立法的价值追求 108
三、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具体措施 110
刑法再修改的理念与规则 113
一、修改刑法的理念 113
二、修改刑法的规则 121
刑法中的客观归属理论 129
一、序论 129
二、客观归属理论的含义 132
三、制造不被允许的危险 134
四、实现不被允许的危险 138
五、构成要件的射程范围 144
六、简单的评论 147
被害人承诺的刑法含义 150
一、被害人承诺的含义和效果 150
二、被害人承诺的效力根据 156
三、被害人承诺的种类及其成立要件 157
四、被害人承诺的错误 165
五、被害人的承诺与具体事案的解决 168
论刑法中的“责任”概念 175
一、引论 175
二、“责任”的汉语含义 176
三、中国《刑法》的“责任”规定 178
四、中国刑法学者的责任观念 181
五、“责任”的刑法学功能 183
六、结论 191
原因中自由的行为 193
一、译语说明 194
二、可罚性的基础 197
三、故意犯罪型 214
四、过失犯罪型 226
五、独立犯罪型 236
六、结论 242
刑法中的可罚性理论 244
一、可罚性的含义和地位 244
二、可罚性的要素 249
新刑法中的单位犯罪 253
一、序说 253
二、立法状况 254
三、学说论争 270
四、司法实践 288
五、具体问题 304
六、结论 342
过失共同犯罪 344
一、通说及其批判 344
二、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348
三、立法建议 350
刑罚的量定 353
一、刑罚量定的意义 353
二、刑罚量定的偏差 355
三、量刑偏差的克服方法 359
死刑、犯罪人与敌人 375
一、问题的提出 375
二、应该立即废除针对犯罪人的死刑 377
三、应该继继保留针对敌人的死刑 379
四、结论 386
生命权的刑法保护 388
一、生命权刑法保护的扩展:关于堕胎 388
二、生命权刑法保护的限缩:关于安乐死 396
三、生命权刑法保护的过剩:关于“自杀共犯” 402
四、结论 406
“婚内强奸”的刑法性质 407
一、引论 407
二、判例 408
三、学说 418
四、私见 425
五、结论 435
挪用公款罪的学理分析 437
一、立法论的思考 437
二、解释论的难题 438
三、程序法的出路 445
四、实践中的困惑 445
五、简要结论 446
涉灾犯罪的刑事责任 448
一、应当从重处罚涉灾犯罪 448
二、不应忽视灾前诱致犯罪 450
三、慎重认定灾中顶风犯罪 451
四、坚决严惩灾后背职犯罪 454
后记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