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太淼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1601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力图在公有制主体论、公有私有关系论、非公经济发展论、劳动论、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主体论等方面实现理论创新。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辩证分析方法,围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到经济功能、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真正哲理原因以及当代社会劳动形式和内容发生的变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新观点,对坚持、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高校教学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绪论 1

第一章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5

第一节 遵循价值理性与制度理性辩证统一的原则 6

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 7

二、要坚持制度理性 8

三、当前经济制度创新中应警惕和防止的几种错误思想倾向 9

第二节 遵循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原则 11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保证“效率优先”的基本制度安排,并不断探索创新能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具体制度 13

二、要从制度构建的角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3

第三节 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 15

一、经济制度构建要体现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16

二、要围绕科学发展加强市场经济的各项具体制度建设 18

三、要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制度 20

第四节 遵循对外开放的原则 20

一、大胆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 21

二、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对外开放 22

第二章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 24

第一节 市场缺陷及外部不经济 26

一、导致严重的分配不公 26

二、垄断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和资源运用低效 27

三、市场的外部不经济 28

四、市场失灵 30

第二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效率功能 32

一、限制私人垄断,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33

二、克服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创造环境 36

三、搞好宏观调控,主导经济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37

四、确立合理的分配机制,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体制基础 38

第三节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政治功能分析 41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人民民主政权性质的经济制度基石 42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保障和扩大广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43

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 44

第四节 如何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44

一、公有资产应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45

二、对自然资源类生产资料必须实行公有制 48

三、公有制应在基础产业占绝对支配地位 49

四、国有经济应在主导产业和其他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 52

五、公有制应在社会各项事业领域占绝对支配地位 55

六、公有制应在多层次的动态的所有制结构中保持主体地位 55

第三章 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 58

第一节 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 58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 58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60

第二节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 66

一、产权界定不明细不明晰问题 68

二、环境产权设置比较滞后问题 70

三、收益权分配不公问题 71

四、产权交易不规范问题 72

第三节 建立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依据 73

一、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特殊性及产权制度安排的特殊性 73

二、构建以所有权公有为基础的多层次、复合式的产权结构 75

三、改革和创新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对策建议 77

第四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制度 83

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83

一、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的特殊职能 84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 86

三、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88

第二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90

一、深化竞争主导类国有企业改革 90

二、深化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 93

三、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 99

第三节 深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101

一、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101

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103

第五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107

第一节 关于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观点 108

一、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综述 108

二、土地私有化不能成为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112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115

一、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5

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问题 118

三、不断创新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 120

第三节 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地流转制度 123

一、农地流转的具体模式和成效 123

二、农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8

三、建立和完善农地流转制度 130

第六章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33

第一节 深刻认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然性、必要性、长期性 134

一、必然性:一种理论新解 134

二、必要性:一种现实抉择 139

三、长期性:一个亟待正确认识和回答的问题 147

第二节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理论问题 151

一、正确认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评价问题 151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辩证关系 153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剥削问题 154

第三节 建立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 154

一、建立健全私有产权保护制度 155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 157

三、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服务体系 159

四、通过各种制度创新,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62

五、通过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改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163

六、改进和完善司法制度,进一步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 164

第七章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166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中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66

一、企业整体素质还不够高 167

二、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不协调现象严重存在 170

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175

四、私营企业主存在无序政治参与现象 176

第二节 治理对策 181

一、非公有制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增强素质 181

二、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和体制,着力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 185

三、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管 192

四、要规范和完善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职工的政治参与 195

第八章 劳动论、劳动价值新论与按劳分配 198

第一节 劳动论 198

一、关于劳动的定义 199

二、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201

三、劳动的社会属性 203

四、正确认识与劳动范畴密切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209

第二节 劳动价值新论与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 213

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5

二、社会总体的生产性劳动共同创造价值 220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230

四、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石 237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241

一、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242

二、确立按要素分配原则 253

三、实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259

第九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具体分配制度体系 264

第一节 要创造有利于市场主体(企业、自然人)间更加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基础条件,尽量做到起点公平 265

一、要创新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不同地区的企业和居民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公平的分配秩序 266

二、要创新和完善教育制度,以教育公平推进分配公平 266

三、要创新和完善就业制度,使广大劳动者享有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268

第二节 健全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初次分配制度,力争做到过程公平 270

一、构建完善的现代产权制度 272

二、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制度 272

三、构建和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274

四、确保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的合适比例 276

第三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再分配制度 278

一、构建合理、高效的税收体制,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281

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83

三、建立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286

四、建立健全对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288

第四节 建立健全三次分配制度 288

一、要大力弘扬“慈善文化” 289

二、要健全完善慈善捐赠制度 290

三、培育发展慈善机构,规范和完善其运行机制 290

第十章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生产经营消费制度 292

第一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竞争制度 292

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 293

二、要改进和加强政府的服务、监管和调控制度建设 296

第二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 301

一、坚持科技创新是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302

二、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303

第三节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产制度 307

一、构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支撑体系 308

二、要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制度 314

第四节 构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消费制度 315

一、绿色消费的兴起与发展 315

二、绿色消费模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17

三、当前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318

四、建立健全促进绿色消费的制度体系 321

主要参考文献 324

后记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