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疆域建置志 1
一、疆域现势 1
(1)中部县总图(附前志县图) 1
(2)位置及面积 1
二、建置沿革 2
三、城池(附图) 4
四、衙署(附图) 6
五、行政区划 7
(1)桥山镇 7
(2)北谷镇 8
(3)太贤镇 8
(4)隆坊镇 8
(附)堡寨 9
卷二 气候志 11
一、气象 11
(1)风候 11
(2)雨量 11
(3)温度 12
二、物候 12
(1)卉序 12
(2)候鸟 13
(3)农谚小集 13
三、晷候 13
(1)时差 13
(2)日出入时刻 14
卷三 地质志 16
一、第一类地层 16
(1)奥陶纪石灰岩 16
(2)石灰二叠纪煤系 16
(3)下三叠纪(石千峰系) 17
(4)上三叠纪(延长层) 17
(5)下侏罗纪(瓦窑堡层煤系) 17
(6)上侏罗纪(安定层及宜君层) 18
(7)白垩纪(保安系) 19
二、第二类地层 19
(1)上新统红土 19
(2)含灰结核红土 19
(3)黄土 20
(4)冲积层 20
(附一)出露岩层分布图 20
(附二)矿产(煤) 20
卷四 山水志 21
一、山脉(附谷峪等) 21
二、水道(附泉) 24
卷五 户口志 27
一、户口消长述略 27
二、户口分布密度 29
三、住户与特户 32
四、性别与年龄 35
五、籍贯与职业 43
(附)氏族 46
卷六 地政农业志 53
一、土地整理(城关) 53
二、土地利用 54
(1)土地生产力(附表) 54
(2)重要农作物及其种获时期 56
(附)农人副业 56
(3)农田水利 56
(4)林地利用及苗圃 56
(5)果实谱 57
三、土地分配 57
(1)农地农民分配 57
(2)租佃制度 58
(3)土地移转 58
四、畜牧(附水产) 58
(1)家畜饲养及其管理 58
(2)兽疫(附表) 59
(3)兽疫教育 59
卷七 工商志 61
一、工业 61
(1)工业概况(附表) 61
(2)各种工人分布(附表) 64
(3)工业教育 64
二、商业 65
(1)商业现况(附表) 65
(2)集会述要 66
(3)商人组织 67
卷八 交通志 68
一、道路 68
(1)国省公路 68
(2)县乡道路 68
(3)城市街道 69
二、关津 69
(1)关隘 69
(2)桥梁 69
(3)渡口 70
三、驿铺 70
(1)旧有驿铺 70
(2)驿站工具 70
(3)驿运重兴 71
四、邮电 72
(1)邮政概况 72
(2)电报电话 72
卷九 社会志 73
一、社会组训 73
(1)行政组织 73
(2)人民团体 73
(3)社会训导 74
二、社会福利 83
(1)合作事业 83
(2)建仓积谷 85
(3)招待行旅 86
三、社会救济 87
(1)灾荒赈济年谱 87
(2)难民收容 89
(3)职业介绍 91
卷十 吏治志 93
一、组织沿革 93
二、历代职官 95
(1)州以上职官谱 95
(2)县职官谱 96
三、政牍选录 108
(附)中央及省区属驻中部机关学校表 116
卷十一 自治保甲志 117
一、地方自治 117
二、保甲 118
(1)办理经过 118
(2)干部训练 119
(3)户口编查 120
(4)壮丁训练 120
(附)历届联保主任及镇长谱 120
卷十二 财政志 123
一、财务行政 123
(1)组织沿革 123
(2)整理纪要 124
(3)收支程序 124
二、赋税征收 125
(1)税制沿革 125
(2)税收数额 128
三、地方收支 135
(1)个人部分 135
(2)岁出部分 139
四、征派捐募 143
(1)筹“白地款” 143
(2)战时征发 145
(3)劝募储购 145
(4)民众负担 146
五、地方金融 147
(1)金融机构 147
(2)流行货币 147
(3)民间借贷 148
(附)度量衡 148
卷十三 军警志 149
一、兵防 149
二、团队 150
三、防御工作 151
(1)碉堡 151
(2)防空 151
四、匪患 152
五、兵役 153
(1)组织 153
(2)征拨(附表) 153
(3)编练 154
(4)优待 154
(附)出征抗敌阵亡烈士姓名表 155
六、警察 156
卷十四 司法志 157
一、司法机构 157
(1)沿革述要 157
(2)看守所组织 158
(附)历任司法人员谱 158
二、案件之处理 159
(1)讼案统计 159
(2)案件分类 160
(3)结案情形 161
(4)押犯类别 161
三、缮状及法收 162
(1)缮状处 162
(2)法收 163
卷十五 党团志 164
一、中国国民党 164
(1)革命事迹 164
(2)组织沿革(附表) 164
(3)党务工作(附表) 165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 166
(1)成立经过 166
(2)工作概况 167
(3)团员考核 168
卷十六 卫生志 169
一、卫生行政机构 169
二、环境卫生 169
(1)人民住宅 169
(2)秽物处理 170
三、疾疫医疗 171
四、人民体格 174
(1)各镇比较 174
(2)体格测验 175
(3)饮食营养 175
五、禁烟经过 176
(附)禁止缠足蓄辫 177
卷十七 教育志 178
一、科举时代之教育 178
(1)学制 178
(2)考试及学额 178
(3)书院及学田 182
(4)社学、义学及私塾 183
二、科第谱 183
三、清末之学校教育 188
四、民国以来之教育 189
(1)教育行政沿革 189
(2)教育款产及小学概况 190
(3)建校运动 197
(4)师资训练 197
(5)中等教育 198
(6)社会教育 202
五、毕业谱 202
(1)专科以上 202
(2)高级中学 203
(3)师范学校 203
(4)初级中学 203
(5)简易师范 204
卷十八 风俗谣谚志 206
一、风俗 206
(1)生活概况 206
(2)岁时 206
(3)礼仪 207
二、歌谣 208
三、谚语 211
卷十九 人物志 213
一、贤能 213
二、学艺 225
三、忠勇 232
四、义行 233
五、孝友 237
六、节烈 241
(附)艺文目 256
卷二十 宗教祠墓志 258
一、宗教述略 258
二、祠庙及祀典 258
(1)文庙及群祀 258
(2)武庙及忠烈祠 261
(3)旧列祀典与诸庙坛 262
三、寺观 263
四、陵墓 264
(附)古迹 266
卷二十一 黄帝陵庙志(原名黄陵志) 267
一、图像 267
(1)黄陵环境图 267
(2)黄庙平面图(附)旧志轩辕庙图 268
(3)摄影 268
二、黄帝本纪 268
(1)序 268
(2)标目 278
(3)《史记·五帝本纪》“黄帝”注疏 282
三、黄帝陵庙祀典及碑刻 337
(1)历代祭陵年谱 337
(2)历代修庙碑林 353
四、桥山风景及诸题咏 364
(1)黄陵八景题咏 364
(2)登谒陵庙诸作 372
(附)《修建黄陵计划草案》 379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