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节 儒家情感哲学的特点 7
第三节 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13
第二章 何谓真情实感 19
第一节 人是情感的存在 19
第二节 真情出于自然 21
第三节 人为什么选择孝 24
第四节 凡真情都是可贵的 30
第三章 关于良心、良知 35
第一节 良心即道德情感 35
第二节 良知是道德情感的自我直觉 41
第三节 良知与自然 49
第四章 道德情感能够是理性的吗 54
第一节 何谓理性 54
第二节 仁德是理性的 56
第三节 心之所存与心之所思 61
第五章 两种理性的交替及其与情感的关系 68
第一节 “物理”与“情理” 68
第二节 “名理”与“性理” 75
第三节 “情顺万事而无情”之理 79
第六章 情感与“性理”如何统一 87
第一节 情感是“性理”的实现 87
第二节 由情以见性 92
第七章 情感与“性理”的合一 105
第一节 简单的历史考察 105
第二节 情感与“性理”是同一“物事” 107
第三节 性情浑然一体 112
第四节 指情而言性 118
第五节 情之不失即是理 126
第八章 情感分析 131
第一节 亲情、敬、乐 132
第二节 “四端”之情 134
第三节 喜怒哀乐之情 140
第四节 诚信之情 145
第五节 “七情” 148
第六节 “四端”与“七情”之辨 153
第九章 情感与欲望 157
第一节 两种层面的欲 157
第二节 情欲的提出 161
第三节 从“生”上说性、情、欲 167
第四节 性—情—欲之纵向结构 170
第五节 “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177
第六节 情欲之合理性 179
第十章 情感与意志 186
第一节 欲望之志与道德意志 186
第二节 情感是意志的“骨子” 194
第三节 “诚意”与好恶之情 197
第四节 作为“心之所存”的意志与“意情” 205
第十一章 情感与知识 212
第一节 知与情的二分 212
第二节 两种知:德性之知与见闻之知 216
第三节 知与情的合一 218
第四节 “格物致知”与情感的本质联系 226
第五节 “穷理”以“达情” 232
第十二章 仁及其四个层面 238
第一节 从“亲情”的层面看仁 239
第二节 从“忠恕”的层面看仁 244
第三节 从“爱物”的层面看仁 250
第四节 从“天地万物一体”的层面看仁 256
第十三章 乐的体验 263
第一节 仁者之乐 263
第二节 礼乐之乐 268
第三节 本体之乐 273
第四节 性情之乐 280
第十四章 敬畏之心 284
第一节 天的意义的根本变化 284
第二节 对天命的敬畏 289
第三节 从敬畏到慎独 292
第四节 涵养中的敬 298
第十五章 情感哲学的现代发展 303
第一节 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情感问题 303
第二节 “科玄论战”中的情感问题 305
第三节 “唯情主义”哲学的提出 310
第四节 理性主义哲学中的情感问题 316
附录一 我的中国哲学研究之路 322
附录二 理性与情感——重读《贞元六书》、《南渡集》 345
附录三 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 356
附录四 人是情感的存在——儒家哲学再阐释 366
附录五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379
附录六 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