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路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兴洪主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36117329
  • 页数:402 页
图书介绍:暂缺《中国的道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简介

导论 1

上篇 英明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23

第一章 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5

一 救亡图存:路在何方? 25

从船坚炮利到虚幻天国 26

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 27

二 可歌可泣的奋斗 29

中国复兴的曙光 30

大革命的洪流 34

被冷落的真知灼见 36

三 深刻的教训 42

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 42

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47

第二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54

一 血与火的考验 55

被斩尽杀绝的严重危险 55

共产党人的回答 57

二 黑暗中的苦斗 60

摒弃取消主义 60

沿袭苏联模式 65

三 毛泽东独辟蹊径 68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68

寻找“落脚点” 71

井冈山道路 77

第三章 革命经验的升华 84

一 建构理论的基本框架 84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85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90

集体智慧的结晶 92

二 严整的理论形态 96

突破“城市中心论” 97

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再升华 100

三 成功的秘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06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指导原则 106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基本特点 111

中篇 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21

第四章 厉兵秣马:创造变革条件 123

一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123

孤立 禁运 封锁 124

百废待举 百业待兴 126

二 巩固人民政权 127

肃清反革命残余力量 128

完成土地改革 129

镇压反革命 130

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 131

三 奠定物质基础 134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134

争取财政状况好转 135

合理调整工商业 136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136

四 占领思想阵地 137

高等学校院系调整 138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38

批判唯心史观 140

五 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142

“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142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143

高举世界和平旗帜 145

六 整顿党的队伍 146

塑造执政党的良好形象 146

惩治腐败 147

第五章 胜利进军:“一化”与“三改”并进 151

一 拨亮指路明灯 151

互相衔接理论 152

逐步过渡理论 156

同时并举理论 158

二 百年夙愿:社会主义工业化 163

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64

优先发展重工业 164

农轻重次序的反思 167

三 社会大变革:改造私有制 168

农业互助合作道路 168

农业互助合作过程中不同意见的争论 172

“和平赎买”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179

个体手工业改造道路 185

第六章 旧貌换新颜: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 189

一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体制 189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 189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府体制 191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92

国家干部管理体制 194

二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194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

计划经济体制 195

集中统一与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197

以计划流通为主体的流通体制 198

以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劳动工资体制 199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缺陷 200

三 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评说 202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初步显示 203

主要经验 204

遗留问题 209

下篇 成功的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13

第七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215

一 披荆斩棘闯新路 215

打破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216

提出两类矛盾的学说 219

二 走进误区的代价 221

超越阶段的空想 221

“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失误 223

三 拨正航向入坦途 225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26

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230

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234

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239

第八章 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43

一 稳步前进的改革 243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 244

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 246

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 250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51

历史经验的基本结论 252

提炼基本的理论观点 255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260

三 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运用 264

第九章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272

一 社会主义再认识 273

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3

捉住主要矛盾 276

二 扭住经济建设中心 27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77

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 281

生产力标准 28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86

三 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 288

立国的基本原则 288

走出一条新路 291

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 298

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01

不可须臾忘记的战略任务 302

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 304

宏大的社会工程 307

第十章 走向市场经济 312

一 冲击计划经济旧框架 312

50年代:分权 312

60年代:重新集权 316

“文化大革命”:经济体制严重扭曲 318

二 实践呼唤市场取向 321

计划经济体制力不从心 321

转轨:以市场为取向 323

三 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326

第一次突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27

第二次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31

第十一章 走出一条祖国统一的新路 339

一 “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 339

“一国两制”的提出 339

“一国两制”的模式 344

二 全新的理论观点 346

社会形态新理论 347

解决争端的新办法 350

三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352

港、澳回归:平稳过渡 352

台湾回归:“一国两制”再实践 355

第十二章 关键是把我们党建设好 358

一 学会新本领 359

沉痛的教训 359

必要的前提 362

改善党的领导 365

二 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36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68

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72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376

三 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 378

凝聚全党的机制 378

干部队伍新结构 383

党员率先垂范 385

构筑坚强堡垒 386

四 党的建设的新课题 388

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388

党同人民的血肉关系 390

惩治党内的腐败现象 392

第十三章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395

编后语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