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开放反思的形式法治第一章 因开放、反思而合法——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 3
一、合法性追问和公法变迁 3
二、众说纷纭:何种合法性 6
三、合法性的本质:可接受性 10
四、可接受性、合法性、合法律性 11
五、可接受性的诸神之争 14
六、开放反思型的形式法治 19
第二篇 行政组织建构的合法化第二章 行政组织变迁与形式法治化 27
一、行政组织变迁的法学视角 27
二、行政组织法治化的正当理由 30
三、行政组织法治主义的具体要求 33
四、行政组织法形式的变迁:由繁至简 36
五、从政策主导趋向法治 43
六、以立法规制为核心的合法化路径 46
第三章 行政组织合法化路径的再探索——重新检视行政组织法治主义 55
一、形式合法化:剃头挑子一头热 55
二、行政组织法典化的理想国 57
三、困境与可能的出路:个案窥视 60
四、形式合法化模式的方法论检讨 65
五、另一路径:通过开放反思的合法化 69
第三篇 开放能动的司法反思过程第四章 司法解释“民主化”的检讨 77
一、“民主化”:公民动议立项与征求意见? 78
二、通过解释发展法律的政治功能 81
三、司法多面相与“民主化”的意义 85
四、议程设置:潜在的挑战和危险 91
五、可能的出路:解释模式共存竞争 96
六、司法反思拒绝民粹主义 100
第五章 司法推动行政法适用空间的扩张——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102
一、学校何以成为“民告官”诉讼的被告 114
二、能动解释扩张行政法适用空间 116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面临挑战 119
四、界定行政法边界的标准何在 121
五、小结:审慎的开放、能动 125
第六章 制度变迁与法官的规则选择——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 127
一、制度变迁、法官与刘燕文案 141
二、司法审查之门静静启开 146
三、案件受理的三个残留问题 150
四、法官对程序规则的“神奇”解释 157
五、正当程序:法官可否如何创设规则 163
六、司法作为变革动力的作用 170
第七章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司法裁量 178
一、实务中形形色色的“原告” 178
二、原告资格的相关规则及分析结构 182
三、要件一:自然人和组织 188
四、要件二:存在合法权益 191
五、要件三:合法权益属于原告 198
六、要件四:合法权益可能受被诉行为影响 207
七、小结:司法在不一致中审慎探索 212
第八章 行政规则对司法的约束力 214
一、问题:行政规则对司法有约束力吗 214
二、现行约束力理论的模糊与矛盾 216
三、放眼域外:约束力和说服力的区分 222
四、理论重述:司法的“高度尊重”与“一般尊重” 231
第九章 “裁量明显不当”标准之议——“华商银行诉柳州市房产局案” 241
一、法官在舍本逐末吗 242
二、哪个更具阻碍力:原则还是标准 244
三、滥用职权标准的理论想象与现实 249
四、理论期待与现实两张皮的症结 254
五、为什么需要“裁量明显不当”标准 257
第四篇 合法性的宪法与人权维度第十章 宪法统治与合宪性判断的开始?——齐玉苓诉陈晓琪等案 265
一、齐玉苓案的来龙去脉 267
二、司法政策与宪法适用理论 271
三、受教育权主张非宪法不能回应吗 275
四、宪法私法化:福音还是危险信号 279
五、人的迷惑与中国宪法适用前景 286
第十一章 反歧视:知识与信念——从乙肝病毒携带者受教育歧视切入 293
一、乙肝歧视的真正原因 293
二、“无知”被指乙肝歧视罪魁祸首 296
三、是“无知”还是“受限的有知及风险恐惧” 299
四、歧视立场的知识论、经济论解读 303
五、反歧视:信念选择和具体策略 306
六、结语:制度设计者的角色与使命 312
第五篇 具体治理的合法性第十二章 公立高等学校走出法治真空——学校和学生的关系维度 317
一、引论:公立高校屡受合法性挑战 317
二、象牙塔接受法治拷问的变迁 319
三、招生模式多样化与招生法律关系定性 327
四、学校管理法律关系:公法还是私法 332
五、大学自治、司法介入和良法之治 344
第十三章 食品免检制的合法性反思——风险治理的视角 367
一、引论:认真对待已废的制度 367
二、免检制的理由:善意初衷 368
三、绩效与合法性:两种相反的声音 371
四、风险治理视野下的检讨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