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季节性干旱对玉米产量与源库的影响 1
1.1 夏旱对玉米产量与源库的影响 3
1.2 伏旱对玉米产量与源库的影响 9
1.3 干旱与光抑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15
2 根系耐旱生理 18
2.1 根量 20
2.2 根细胞的渗透调节 28
2.3 根细胞的内源物质 32
2.4 根系矿质灰分 38
2.5 根系水分响应指标 38
3 叶片耐旱生理 54
3.1 叶面积 56
3.2 叶片光合生理 67
3.3 叶片细胞的渗透调节 73
3.4 叶片细胞内源物质 76
3.5 绿叶矿质灰分 81
3.6 叶片水分响应指标 82
3.7 叶片响应指标与水分亏缺指标的关系 89
4 干物质积累与再分配 98
4.1 干旱胁迫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00
4.2 复水补偿生长 102
4.3 干物质动态积累对产量的影响 103
4.4 干物质再分配 105
5 籽粒发育生理 109
5.1 籽粒形成 109
5.2 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 117
5.3 籽粒细胞的内源物质 129
6 根、叶、粒水分响应生理同步特性 137
6.1 根、叶相关性 138
6.2 根、叶与籽粒产量相关性 143
6.3 根、叶、粒内源物质的同步变化 149
7 旱害诊断指标 174
7.1 玉米农田生态反应指标 174
7.2 水分胁迫作物响应指标 177
7.3 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的缺水信息指标 183
7.4 抗旱节水品种鉴定指标 188
8 抗逆栽培技术 198
8.1 水肥调控生理 198
8.2 限源疏库调控生理 204
8.3 外源物质调控生理 211
8.4 集雨节水栽培技术 221
8.5 抗旱保水剂筛选与应用 228
8.6 适雨种植技术 230
8.7 抗旱品种鉴选 231
8.8 关键期补灌与水肥耦合技术 233
附录1:西南生态区玉米生产情况统计(1949~2008年) 239
附录2:玉米生产技术对策与建议文章摘编 259
附录3:符号说明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