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生与死 西方观图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法)雷吉斯·徳布雷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卷 图像的起源 3

第一章 由死而生 3

追本溯源:Imago(死者面容的蜡质模具),eid?lon(死者的灵魂),représentation(表现、展示) 5

图像先于意念:死者因肖像而不朽 10

镜子的阶段:以解体躯体的图像进行重塑 12

巫术的困境:巫术,呼吁抢救,非物品领域(安德烈·布勒东) 15

濒危的死亡:想象威力,实际无能为力的功效 19

永恒的回归:艺术不受制于时间,死亡永远受时间所限 22

第二章 象征的传承 27

凡聚会均带象征性无言的话语:言词与图像的比拼;贝戈特(Bergotte)的例子 29

可见的并非可读:语言模式(代码、系统、双重联接)的无能;示意与表达 36

传达和超验:在可视世界中神圣关系的合理性;神圣性与图像当代正移向其制作者;传达与传播的反向关系 41

致命的“艺术自主性”:异化,独立,自我参照;思考的危险 47

意义和群体:当代不可能实现的意愿;以现成呈现(présence)代替再现(représentation) 50

第三章 信仰的真谛 55

圣经的禁忌:圣言是男人,图像是女人;此幻象的效应 58

异见的一神教:基督教的抗辩为肉身、也就为图像恢复名誉;尼西亚(Nicée)的第二届大公会议(787年) 61

道成肉身的奠基模板:基督与图像的双重性质;绘画的精神与肉体之争 66

权力的诱惑:图像的理据,国家的利益;凭图像宣传,组织安排的制约 69

信仰的革命:信条,信誉,认证,使得图像不可或缺。基督教的中庸之道。天主教与电影 74

战略利害关系:政治权力的工具与利害关系。拜占庭,法国,美国 79

第四章 迈向宗教唯物主义 85

媒介学的挑战:将图像的体与神再度统一起来 87

“象征的效率”:作为文化投射的可视之物 90

时间的碰撞:原始的库存与物种的悠久,因而艺术比思想先行 93

相传的恶习:美学不受青睐,技术 98

先辈的例外:瓦雷里(Valéry)和本雅明(enjamin);1934,好年景 102

收紧剪刀:行家与社会学家的面对面;融合图像的内外取向 104

人文主义的障碍:由客体进到主体,或离开人来理解人 106

卡斯特里观康德:一个现代业者对《判断力批判》的评判。市场与概念的关系 110

第二卷 艺术的神话 125

第五章 历史无休止的螺旋上升 125

一个涂上漆的字眼:普遍性的幻觉 127

定冠词的赌注:统一性的幻觉 129

有其父必有其女:艺术史中线性时间的幻觉 131

新瓶装旧酒:“前卫”:以新闻借旧出新 133

楼梯间:形式不变的循环与图像周期的加速 136

第六章 “古代艺术”幽灵的解剖 145

不可靠的时间顺序 148

“希腊艺术”:集体的幻觉?:没有关于艺术的叙述就没有艺术 148

措辞的问题:知优于为,取消了美学 150

空白的原因:在因果关系的理智主义模式中,天主垄断了独创;创造仅有一次 158

古罗马的事例:绘画从属于建筑 160

基督教的回应:手艺与自由艺术的对立 163

第七章 艺术的地理分布 165

缺席的风景:迟来的类别;从祈祷中获得的感知 167

对世界之不敬:北方艰难地战胜南方,现实艰难地战胜思想;自画像的同时出现 170

风景画之后:从乡土到环境,从作品到遗产。圣吕克(saint Luc),画家的保护神,以牛为象征。农民的末日,即艺术的末日? 175

第八章 目光的三个时期 181

初步探路:字符领域=偶像;图形领域=艺术;视像领域=视觉影像。希腊,意大利,美国。艺术是西方的。 183

全景式的:临场,再现,模拟;皮尔斯(Peirce)三部曲:实迹、标志、象征;古典在后现代的重新活跃 186

实迹,标志,象征 190

文字发端之时:文字的发明解放了图像 193

偶像的时代:即时效应的图像时代,或偶像时代,包括圣像的基督教时期;拜占庭让希腊的东方进入了哥特式的西方 195

艺术时代:以专设场所和通用理论兼备而开始;博物馆和美学同时诞生;印刷术的作用;视角为视像带来主题;艺术时代内部的各阶段。 199

第九章 绝望的宗教 211

又一次艺术之死?:自老普林尼以来此主题再三出现;金钱挽救了现代艺术 213

快乐的资本:普遍化的交易和图像之变为符号;广告的支配 216

最高祭司:以美来统一世界的方案 220

升华和失败:马尔罗与美学家的误解;神圣是不可移置的 222

学问和意义:为什么没有普世的艺术也没有世界性的精神 225

亚历山大症候:方式高于材质,或博物馆优于作品,为晚期现代性所特有,让人回想起古代晚期 229

第三卷 演出之后 235

第十章 一场大灾难的编年史 235

1839年,摄影冲击第一波:镌刻,石板,达盖尔照相法;机械与活体之间的论争;摄影激发绘画的活力 237

“电影为王”,1895年:诗人、哲学家和画家面对发明 243

彩色电视,1968年:录像载体的特点;新的时空关系 245

戏演完了:在图像前,但在视像中;播送并非投影;声音支配 249

数字炸弹,1980年:毕达哥拉斯之胜利;图像终于不再是模仿;虚拟、抽象和世界之有血有肉;迈向电子包豪斯? 252

诗化的技术:各种视觉艺术之间的新关系;由当下关键图像所塑造的集体感觉性;雕塑,连环画,舞蹈。 258

第十一章 视频领域的吊诡 267

后现代的古旧式:偶像的回归;视觉和绝对的理想主义;娱乐与真实原则;排除他者 269

电视-传播和电影-感召:节目编制和制片;直播与录播;即时重放与闪回;瞬间与历史;两种图像的寓意和道德观 275

视像变迁:个人主义与电视屏幕;电视作为人的筛选者;权威的新标准 287

集体的不思考:图像无法表达的四个缺陷:否定、普遍性、元层次和时间伸缩;从而带来集体思维观念的变化 290

第十二章 纯电视的辩证法 295

正命题与反命题无休止的循环民主的机器:“新公民空间”的利与弊;说服工艺中的倒置;图像前的不平等;作为社会等级原则的可见度;第三种专制;图像规则,经济 298

向世界开放:图像的国际化和族群的封闭;新闻地理;传播卫星与干预责任;没有视觉的欧洲;一幅传播的图像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305

留住时间:模拟的存档和遗产效应;去历史化的时间;新闻,我们永远的盲点 309

“现实效应”:视频,绝对的真实存在;客观性的幻觉;实时和真言;明日的数字图像:作假,真实性,逼真。 311

关于新秩序的十二个命题和一个终极问题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