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启光主编;陈云华,《新和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228041283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

凡例 1

概述 2

大事记 8

第一编 建置 区划第一章 位置 面积 38

第二章 建置沿革 38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0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4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41

第四章 县城和乡镇简介 45

第一节 县城 45

第二节 新和镇 46

第三节 依其力克乡 46

第四节 排先巴扎乡 47

第五节 塔什力克乡 48

第六节 渭干乡 48

第七节 尤鲁都斯巴格乡 49

第八节 玉奇喀特乡 50

第五章 地名 51

第一节 概况 51

第二节 普查 52

第三节 地名变化 52

第二编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 56

第一节 地质构造 56

第二节 水文地质 57

第三节 工程地质 57

第二章 地貌 58

第一节 山地 58

第二节 平原 58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59

第一节 气候 59

第二节 物候 67

第四章 水文 71

第一节 地表水 71

第二节 地下水 73

第三节 水能 74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75

第一节 土壤 75

第二节 植被 78

第六章 自然资源 79

第一节 光热、水、土地资源 79

第二节 野生动植物和矿藏 79

第七章 自然灾害 80

第一节 冰雹 80

第二节 大风 81

第三节 水灾 82

第四节 地震 82

第五节 碱害 83

第六节 霜冻 83

第七节 春旱 83

第八节 干热风 83

第三编 人口 87

第一章 人口数量 87

第二章 人口分布 88

第三章 人口构成 90

第一节 民族构成 90

第二节 性别构成 92

第三节 年龄构成 93

第四节 文化构成 95

第五节 职业构成 95

第六节 婚姻 家庭 96

第四章 人口普查 98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01

第一节 机构 10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 101

第三节 措施 102

第四节 奖惩政策 104

第五节 成果 105

〔附〕百岁老人 105

第四编 民族 宗教第一章 民族 110

第一节 维吾尔族 110

第二节 汉族 117

第三节 回族 119

第四节 民族情谊 121

第五节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123

第二章 宗教 124

第一节 伊斯兰教 124

第二节 佛教 130

第三节 其他宗教 130

第五编 政党 群团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新和县地方组织 132

第一节 机构 132

第二节 活动纪略 13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新和县地方组织 133

第一节 早期的中共党员 133

第二节 中共新和县委 134

第三节 代表大会 135

第四节 组织建设 140

第五节 宣传工作 147

第六节 统战工作 148

第七节 纪律检查 149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51

第一节 总工会 151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152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155

第四节 农民团体 157

第五节 商业团体 158

第六节 维吾尔族文化促进会 158

第四章 重大政事 159

第一节 抗美援朝 159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159

第三节 减租反霸 160

第四节 “三反”运动 160

第五节 土地改革 160

第六节 农业互助合作 161

第七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1

第八节 肃清反革命运动 161

第九节 整风与反右 162

第十节 大炼钢铁 162

第十一节 人民公社化 163

第十二节 清理和退赔 163

第十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63

第十四节 “文化大革命” 164

第十五节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 165

第十六节 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 167

第十七节 改革与开放 167

第六编 政权 政协第一章 民国时期县政权 170

第一节 县佐 170

第二节 县政府 170

〔附一〕县参议会 171

〔附二〕民国轶事 172

第三节 基层政权 17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74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7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75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178

第四节 选举 180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1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183

第二节 政府工作部门 186

第四章 人民政协 190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190

第二节 活动纪略 192

第七编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 19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警察公安 196

第二节 人民公安 199

第二章 审判 209

第一节 民国时期司法 209

第二节 人民法院 210

第三章 检察 218

第一节 机构 218

第二节 检察业务 219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21

第一节 机构 221

第二节 司法业务 221

第八编 民政 224

第一章 机构 224

第二章 拥军 优抚 224

第一节 拥军 224

第二节 优抚 225

第三节 抚残 226

第三章 救济 赈灾 228

第一节 城镇救济 228

第二节 农村救济 231

第三节 扶贫 236

第四章 福利 237

第一节 职工福利 237

第二节 社会福利 238

第三节 残疾人保护 240

第五章 收容 安置 241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241

第二节 自流人员安置 242

第三节 外流人员回归 243

第四节 铁路下放职工安置 243

第五节 城镇居民下放安置 243

第六章 婚姻管理 244

第一节 结婚登记 244

第二节 离婚登记 245

第九编 劳动 人事第一章 任用制度 248

第二章 编制 24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编制 24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编制 250

第三章 职工队伍 255

第一节 干部来源 255

第二节 干部结构 255

第三节 工人队伍 257

第四章 人事管理 259

第一节 任免和调配 259

第二节 精简下放 259

第三节 干部奖惩 260

第五章 离退休人员管理 261

第一节 离休 261

第二节 退休 261

第三节 退职 262

第六章 劳动就业及保险 263

第一节 招工 263

第二节 就业 263

第三节 劳动保护 265

第四节 养老保险 265

第七章 薪饷 工资 266

第一节 薪饷 266

第二节 工资 267

第十编 军事 274

第一章 驻军 地方武装 274

第一节 驻军 274

第二节 地方武装 275

第二章 军事机构 276

第三章 兵役 278

第一节 清及清代以前兵役 278

第二节 民国兵役 278

第三节 新中国兵役 278

第四章 民兵 27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79

第二节 活动 280

〔附〕民兵枪支失窃案 281

第五章 兵事纪略 281

第一节 常惠伐龟兹 281

第二节 李崇退守玉奇喀特 281

第三节 梁慬保卫龟兹城 282

第四节 龟兹发兵讨焉耆 282

第五节 渭干河畔歼叛军 282

第六节 阿地·阿巴克起事 283

第七节 马仲英收编第八师 283

第八节 “盛马”大战 283

第十一编 农业 287

第一章 机构 287

第一节 农业机构 287

第二节 农机机构 288

第二章 农业资源 28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289

第二节 水资源 292

第三节 劳力资源 292

第三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体制改革 294

第一节 私有制 294

第二节 减租反霸 295

第三节 土地改革 296

第四节 互助合作 297

第五节 人民公社 298

第六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299

第四章 农业生产 300

第一节 发展状况 300

第二节 农业区划 307

第三节 农作物品种与分布 308

第四节 农业技术 309

第五节 植物保护 315

第六节 农田基本建设 318

第五章 经营管理 319

第一节 劳动组织管理 319

第二节 财务管理 320

第三节 农业费用与成本核算 320

第四节 收益分配 322

〔附一〕桑塔木农场简介 325

〔附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工程 326

第六章 农机具 327

第一节 传统农具 327

第二节 农机具推广 328

第三节 农机具修造 331

第四节 农机具供应 332

第五节 技术培训 334

第十二编 牧业 林业 副业第一章 牧业 336

第一节 机构 336

第二节 草场 337

第三节 畜牧业生产 340

第四节 畜禽品种 344

第五节 品种改良 346

第六节 畜禽疫病与防治 347

第七节 饲料 351

第八节 经营管理 352

第二章 林业 354

第一节 机构 355

第二节 林业资源 355

第三节 林业发展 359

〔附〕“三北”防护林新和段 362

第四节 林木经营 363

第五节 林木保护 366

第六节 果树 368

〔附〕野生动物保护 376

第三章 副业 376

第一节 蚕桑 376

第二节 养蜂 378

第三节 养禽 379

第四节 养鱼 380

第五节 种菜 种瓜 383

第十三编 水利 水电第一章 水利 388

第一节 机构 388

第二节 引水工程 389

第三节 排水工程 392

第四节 防渗工程 392

〔附〕尤鲁都斯防渗干渠 393

第五节 蓄水工程 394

第六节 提水工程 395

第七节 防洪 397

第八节 防病改水 397

第九节 水利管理 399

第十节 水利经费 405

第二章 水电 406

第一节 水电站 406

第二节 农电供应 407

第十四编 工业 乡镇企业第一章 工业 410

第一节 机构 410

第二节 手工业 411

〔附〕致富办学的阿不力孜·肉孜阿吉 415

第三节 纺织 轧花 416

第四节 食品加工 417

第五节 印刷 418

第六节 机械修造 419

第七节 建材 420

第八节 煤炭 420

第九节 冶金 420

第十节 民族用品 421

第十一节 企业管理 430

第十二节 承包经营 430

第二章 乡镇企业 432

第一节 机构 432

第二节 农业企业 432

第三节 工商企业 433

第四节 经营管理 435

第十五编 交通 邮电第一章 交通 444

第一节 机构 444

第二节 道路 446

第三节 桥涵 453

第四节 运输 454

第五节 交通管理 459

第二章 邮电 460

第一节 机构 461

第二节 邮政 462

第三节 电信 469

〔附〕盛世才统治时期的邮政检查 471

第十六编 商业 粮油第一章 商业 476

第一节 巴扎(集市) 476

第二节 私营商业 479

〔附〕艾买尔·阿不都食堂 482

第三节 国营商业 482

〔附〕托克苏宾馆 497

第四节 集体商业 500

第五节 外贸 511

第二章 粮油 515

第一节 机构 516

第二节 粮油市场 517

第三节 粮油征、购、销 517

第四节 粮油储存 523

第五节 粮食调运 523

〔附〕1960年春的“新和粮食问题” 526

第十七编 城乡建设第一章 机构 530

第二章 城区建设 530

第一节 城区原貌 531

第二节 县城规划 532

第三节 县城建设 535

第三章 乡村建设 546

第一节 乡政府驻地建设 546

第二节 村庄建设 547

〔附〕大尤都斯巴扎简介 547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548

第一节 地产管理 548

第二节 房产管理 549

第五章 建筑 551

第一节 管理 551

第二节 队伍 551

第六章 环境保护 55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53

第二节 环境监测 553

第三节 保护措施 554

第十八编 财政 税务 金融第一章 财政 557

第一节 机构 557

第二节 财政体制 557

第三节 财政收入 557

第四节 财政支出 558

第五节 地方附加费 566

第六节 管理 569

第七节 审计 570

第二章 税务 571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二节 清代及民国时期税收 57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税收 576

第三章 金融 581

第一节 机构 582

〔附〕当铺 583

第二节 金融体制 583

第三节 货币 584

〔附〕币值换算 586

第四节 存储 587

第五节 信贷 590

第六节 财务制度 593

第七节 现金管理 594

第八节 金银管理 598

第九节 债券 598

第十节 保险 599

第十九 编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 602

第一节 机构 602

第二节 计划管理 602

第二章 物价 603

第一节 机构 603

第二节 物价管理 603

第三章 计量 606

第一节 机构 606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 606

第三节 计量管理 607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607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609

第一节 机构 609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09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 61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612

第五节 商标管理 613

第五章 统计管理 613

第一节 机构 613

第二节 统计监督 614

第二十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 6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1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17

第三节 小学教育 618

〔附〕维文会办小学 61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628

第五节 专业教育 634

第六节 成人教育 636

〔附〕双教普及和验收 640

第七节 教师队伍 642

第八节 教育经费 646

〔附一〕捐资办学 648

〔附二〕新和县籍优秀教育工作者吴德刚 648

第二章 科技 649

第一节 机构 649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50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55

第四节 科技推广 658

第五节 科普活动 659

第六节 气象 防震 661

第二十一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艺术 664

第一节 机构 664

第二节 文艺创作 666

〔附一〕创作诗歌选 666

〔附二〕新和县籍作家艾合买提·阿木提 668

第三节 文艺演出 669

第四节 民间文艺 671

第五节 民间故事 673

第六节 民歌 民谚 679

第七节 电影放映 683

第八节 美术 摄影 书法 686

第九节 文物 古迹 687

第二章 图书 档案 693

第一节 图书 693

第二节 档案 696

第三章 广播 电视 新闻报道 696

第一节 广播 697

第二节 电视 699

第三节 新闻报道 700

第二十二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 70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02

第二节 医疗 703

第三节 医疗、防疫单位 707

第四节 中医事业 710

第五节 医疗制度 710

第六节 药材 713

第七节 防疫 714

第八节 妇幼保健 719

第九节 爱国卫生运动 721

第十节 卫生经费 722

第二章 体育 723

第一节 机构 723

第二节 设施 724

第三节 活动 724

第四节 训练和竞赛 726

第二十三编 人物第一章 人物传 732

第二章 人物表 746

第二十四编 附录一、1996年新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756

二、古诗文选 765

三、地方资料辑存 765

修志始末 772

跋 773

《新和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