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 说第一章 国学的名义及其内涵 3
第二章 研治国学的方法 5
第一节 熟读基本要籍 5
第二节 明了学术发展的途径 18
第三节 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 20
第四节 善用工具书 30
第三章 研治国学的资料 53
第一节 图书资料 53
第二节 非图书资料 66
第四章 研治国学所需修读的基本学科 77
第一节 目录学 77
第二节 版本学 82
第三节 校雠学 92
第二篇 经 部第一章 概说 107
第二章 《易经》 126
第三章《尚书》 134
第四章 《诗经》 141
第五章 “三礼” 147
第六章 《春秋》三传 165
第七章 《论语》 182
第八章 《孟子》 189
第九章 《孝经》 195
第十章 《尔雅》 200
第三篇 史部第一章 概说 213
第一节 史的意义 213
第二节 史的分类 214
第三节 史家的“四长” 215
第一节 纪传的由来 216
第二章 纪传 216
第二节 纪传的体例 217
第三节 纪传体的史书 222
第三章 编年 291
第一节 编年的由来 291
第二节 编年体的史书 292
第四章 纪事本末 301
第一节 纪事本末的由来 301
第二节 纪事本末体的重要史书 302
第二节 政书的史书 306
第五章 政书 306
第一节 政书的由来 306
第六章 国别体史书 315
第七章 史评与史论 318
第一节 史评、史论的由来 318
第二节 史评、史论的史书 319
第八章 目 录 324
第四篇 子部第一章 概说 331
第一节 “子学”的定义 331
第二节 诸子的渊源 332
第三节 诸子的派别 334
第四节 “子学”中(中国哲学)的特质 339
第二章 儒家 344
第一节 孔 子 344
第二节 孟 子 364
第三节 荀 子 374
第三章 墨家 397
第一节 墨 子 397
第一节 法家先驱 414
第四章 法家 414
第二节 韩非子 422
第五章 名 家 440
第一节 邓析子 440
第二节 惠 子 440
第三节 公孙龙子 444
第六章 道家 446
第一节 老子思想 446
第二节 庄 子 456
第五篇 集部第一章 《楚辞》导读 483
第二章 别 集 502
第三章 总集 537
第四章 诗文评论 551
第五章 诗学导读 577
第一节 乐 府 578
第二节 古体诗 586
第三节 近体诗 589
第六章 词学导读 601
第七章 曲学导读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