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概说 1
第一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警句对照30选读选读1 以人为本 5
选读2 团结互助 6
选读3 艰苦奋斗 7
选读4 博学于文 8
选读5 崇尚科学 10
选读6 厚德载物 11
选读7 诚实守信 12
选读8 化睽为合 14
选读9 和而不同 15
选读10 内省与慎独 17
选读11 讷言与敏行 18
选读12 尊老与爱幼 20
选读13 感恩文化 22
选读14 济贫文化 24
选读15 乐感文化 26
选读16 克己复礼 28
选读17 过犹不及 30
选读18 杀身成仁 32
选读19 一言兴邦 34
选读20 浩然正气 36
选读21 选贤任能 38
选读22 辩证三律 40
选读23 治国三宝 43
选读24 品格三则 46
选读25 和谐之道 48
选读26 为善之道 50
选读27 反贪之道 53
选读28 平天下 55
选读29 不战而胜 57
选读30 普世伦理 59
第二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谋略个案30选注选注1 牧人以德 64
选注2 失民丧国 65
选注3 刚柔互济 66
选注4 博学广知 68
选注5 修德免祸 70
选注6 亲馋者亡 72
选注7 善拔人才 73
选注8 任疑者危 75
选注9 用人必正 77
选注10 廉者心安 78
选注11 宽者解怨 80
选注12 忍辱功成 81
选注13 虚名必耗 83
选注14 苟得必短 84
选注15 心乖必废 86
选注16 以弱胜强 88
选注17 有过必知 90
选注18 迷途知反 92
选注19 薄施者凋 93
选注20 迎时者显 95
选注21 相对者赢 97
选注22 谋深计远 98
选注23 扬长避短 100
选注24 执法如山 101
选注25 知情制胜 103
选注26 神速制胜 105
选注27 出奇制胜 106
选注28 以气制人 108
选注29 先发制人 110
选注30 后发制人 112
第三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中西赞誉30选例选例1 中西先哲探寻宇宙起源 115
选例2 中西合璧首创“中庸”思想 116
选例3 日本应神天皇吸纳儒学 116
选例4 日本圣德太子学用《论语》制定《宪法》 117
选例5 老子《道德经》传入欧洲 118
选例6 意大利传教士尊孔祭祖 118
选例7 法国传教士翻译《论语》、《大学》 119
选例8 法国传教士翻译《易经》 119
选例9 法国国王派人访华学研儒学 120
选例10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惊呼《易经》的奥秘 120
选例11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赞誉孔学 121
选例12 德国哲学家沃尔弗赞誉中华传统哲学 121
选例13 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赞誉孔学 122
选例14 德国哲学家谢林赞誉老子哲学 122
选例15 法国经济学家魁奈对孔学推崇备至 123
选例16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悬挂孔子画像朝夕礼拜 123
选例17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推崇老子哲学,并学研《易经》辩证法 124
选例18 德国哲人尼采赞誉《道德经》为“不枯竭的井泉” 125
选例19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对《周易》兴味盎然 126
选例20 日本明治维新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的组阁原则 126
选例21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主张“汲取东方文化的精髓” 127
选例22 英国哲学家罗素赞颂中华文化“非西方文化所能及” 128
选例23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盛赞孔子与孔子哲学 128
选例24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号召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129
选例25 日本各界把学研中华国学推向较高层次 130
选例26 美国总统卡特把《易经》、《孙子》作为座右铭 131
选例27 撒切尔与布热津斯基对中华文化的赞语 132
选例28 联合国大厅里写着孔子的格言 133
选例29 诺贝尔奖得主大师发表“汲取孔子智慧”的巴黎宣言 133
选例30 当今世界中华国学的传播态势 134
第四篇 特色中华国学经典与西方及马克思主义观点结合30选析选析1 以人为本的比较分析 137
选析2 人性理念的比较分析 139
选析3 劝学思想的比较分析 142
选析4 上善若水的比较分析 145
选析5 仁者爱人的比较分析 147
选析6 克己内省的比较分析 149
选析7 自强不息的比较分析 152
选析8 忠诚守信的比较分析 154
选析9 中庸理念的比较分析 157
选析10 和而不同的比较分析 160
选析11 民本思想的比较分析 163
选析12 一言兴邦的比较分析 167
选析13 革故鼎新的比较分析 169
选析14 子帅以正的比较分析 173
选析15 欲而不贪的比较分析 175
选析16 乐感文化的比较分析 177
选析17 德法兼治的比较分析 181
选析18 选贤任能的比较分析 184
选析19 辩证三律的比较分析 187
选析20 治国三宝的比较分析 190
选析21 平天下的比较分析 193
选析22 不战而胜的比较分析 196
选析23 刚柔互济的比较分析 199
选析24 天人合一的比较分析 201
选析25 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 205
选析26 谈判方法的比较分析 208
选析27 管理思想的比较分析 213
选析28 运筹谋略的比较分析 216
选析29 普世论理的比较分析 220
选析30 和谐之道的比较分析 224
后记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