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班斯法案、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效率 基于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63818419
  • 页数:1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提供了萨班斯法案影响公司治理效率的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通过萨班斯法案的遵循要求赴美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完善公司治理条款,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

1 导言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理论意义 5

1.1.3 实践意义 6

1.2 研究目标与动机 7

1.3 研究问题的界定 9

1.3.1 内部控制 9

1.3.2 公司治理 10

1.3.3 政府监管与制度环境 13

1.3.4 境外上市 14

1.4 研究方法 15

1.5 本书的框架 16

2 文献综述 20

2.1 内部控制 20

2.2 经理人代理成本 24

2.3 控股股东隧道行为 28

2.4 企业价值 31

2.4.1 内部治理与企业价值 32

2.4.2 外部治理与企业价值 34

2.5 萨班斯法案 35

2.6 本章小结 39

3 制度背景 41

3.1 萨班斯法案 41

3.1.1 内部控制 44

3.1.2 公司治理 46

3.2 国外企业内部控制 52

3.2.1 美国 52

3.2.2 加拿大 54

3.2.3 英国 54

3.2.4 其他国家和地区 55

3.3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55

3.3.1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55

3.3.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制 57

3.4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 60

3.4.1 企业改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0

3.4.2 满足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 62

3.4.3 境外资本市场规模和声誉吸引许多企业境外上市 62

3.5 本章小结 63

4 理论基础 65

4.1 公司治理分析框架 65

4.2 内部控制理论框架:COSO I框架 71

4.2.1 内部控制框架 71

4.2.2 内部控制评价 75

4.2.3 内部控制实施效益 76

4.3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 77

4.3.1 内部控制对控股股东治理的作用机理 77

4.3.2 内部控制对董事会的治理作用机理 78

4.3.3 内部控制对内部监督的治理作用机理 79

4.3.4 内部控制对经理层的治理作用机理 81

4.3.5 内部控制与信息披露的治理作用机理 84

4.3.6 内部控制与利益相关者治理 85

4.4 本章小结 86

5 治理效率:经理人代理成本视角 87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87

5.2 研究设计 92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92

5.2.2 变量定义 92

5.2.3 基本回归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95

5.3 实证结果及分析 97

5.3.1 单变量分析 97

5.3.2 多变量分析 97

5.4 稳健性检验 101

5.4.1 采用其他度量经理人代理成本的指标 101

5.4.2 考虑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 102

5.4.3 Winsorizing处理 103

5.5 本章小结 103

6 治理效率:控股股东代理成本视角 104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04

6.1.1 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 104

6.1.2 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 105

6.1.3 研究假设 107

6.2 研究设计 109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09

6.2.2 变量定义 110

6.2.3 基本回归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114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118

6.3.1 单变量分析 118

6.3.2 多变量分析 121

6.4 稳健性检验 125

6.4.1 对资金占用指标的调整 125

6.4.2 对关联交易是否具有剥削性质的检测 126

6.5 本章小结 127

7 治理效率:企业绩效提升视角 128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28

7.1.1 内部治理 130

7.1.2 外部治理 130

7.1.3 企业绩效 132

7.2 研究设计 133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33

7.2.2 变量定义 134

7.2.3 基本回归模型与描述性统计 137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41

7.3.1 单变量分析 141

7.3.2 多变量分析 145

7.4 稳健性检验 148

7.4.1 企业绩效的其他估计方法 148

7.4.2 Winsorizing 150

7.5 本章小结 150

8 结论与建议 151

8.1 本书主要研究结论 151

8.2 本书的特色与研究创新 153

8.3 研究启示与政策建议 154

8.4 研究局限与未来的研究建议 156

参考文献 157

后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