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桂梁著
  • 出 版 社: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11071886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总结全球大陆构造及其动力学、中国大陆的非稳态特征及其动力机制以及中国北部能源盆地叠合、复合与盆-山耦合特征与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构造背景、特征、形成与演化以及盆地构造对能源矿产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解盆地形成的区域动力学背景和深部机制。

第一章中国大陆的动力演化和能源盆地 1

第一节地球系统的形成演化和大陆构造及其动力学 1

一、地球复杂系统的形成和演变 1

二、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相互作用 3

三、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5

第二节中国大陆非稳态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7

一、中国大陆的特异性和复杂性 7

二、中国构造体系域与构造区带的关联组合 8

三、中国大陆非稳态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 12

第三节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叠加、复合和盆—山耦合 14

一、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叠置演变 14

二、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复合展布 17

三、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盆—山耦合作用 18

参考文献 22

第二章东北区域盆地构造演化和化石能源分布 25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格局 25

一、大地构造背景 25

二、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28

三、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 33

四、岩浆活动和热流分布 38

五、构造演化和盆地展布 45

第二节漠河—海拉尔—二连盆地群变形区 47

一、海拉尔盆地群变形区 47

二、二连盆地群变形区 61

三、漠河一根河盆地群变形区 69

第三节孙吴一松辽盆地群变形区 71

一、松辽盆地变形区 71

二、逊克一孙吴一大杨树盆地群变形区 98

第四节三江穆棱一延吉盆地群变形区 100

一、三江一穆棱盆地群变形区 100

二、虎林一兴凯盆地群变形区 110

三、辽源延吉盆地群变形区 113

四、伊佳一抚密古近纪盆地群变形区 116

第五节化石能源赋存的构造控制 117

一、盆地区域构造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 118

二、盆地构造演化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 120

参考文献 122

第三章华北区域含煤盆地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 127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格局 128

一、大地构造格局 128

二、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构造 135

三、含煤盆地构造变形基本规律 143

第二节外环强挤压变形构造赋煤带组合 150

一、北亚带—华北北缘挤压变形带 151

二、西亚带—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褶皱逆冲带 158

三、南亚带—陕豫皖逆冲推覆构造带 165

第三节中环弱挤压变形构造赋煤带组合 175

一、北亚带 176

二、南亚带 186

第四节含煤盆地内部变形分区 200

一、东部伸展型变形亚区 201

二、中部过渡型变形亚区 211

三、西部稳定弱变形亚区 221

第五节含煤盆地形成与演化 226

一、华北板块形成阶段(AR—Pt3) 227

二、华北板块演化阶段(Pz—T) 227

三、燕山旋回—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J(J—K) 230

四、喜马拉雅旋回—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K2—Q) 234

参考文献 238

第四章华北区域含油气盆地构造变形和构造演化 244

第一节渤海湾含油气盆地变形区 245

一、区域和深部构造 246

二、盆地形成和演化 250

三、盆地构造格架 253

四、生、储、盖组合和构造热演化 262

五、盆地构造对油气聚集和赋存的控制作用 268

第二节沁水含煤层气盆地变形区 274

一、区域构造和基底构造 275

二、盆地构造演化 282

三、构造格局和构造特征 283

四、盆地构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287

第三节鄂尔多斯含油气盆地变形区 288

一、区域和基底构造 288

二、盆地形成和演化 297

三、构造单元划分和构造特征 305

四、盆地构造对油气赋存的控制作用 315

第四节南华北含油气盆地群变形区 332

一、区域和基底构造 333

二、盆地群形成和演化 333

三、盆地群结构及其类型 337

四、盆地群形成机制 340

五、盆地群改造作用 341

六、盆地群构造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342

参考文献 356

第五章西北区域盆地构造演化和化石能源分布 365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格局 365

一、大地构造背景 365

二、地球物理场特征 367

三、区域构造格局 369

四、西北区域盆地构造变形总体特征 372

第二节准噶尔、吐哈盆地变形区 376

一、概述 376

二、区域构造特征 377

三、准噶尔盆地变形特征 378

四、吐哈盆地变形特征 386

五、盆地演化和盆山耦合 389

第三节塔里木盆地变形区 390

一、盆地内构造变形特征 391

二、盆地周缘山前构造变形特征 399

三、盆地演化和盆山耦合 408

第四节北山、阿拉善和祁连构造变形区 409

一、北山一阿拉善盆地群变形特征 410

二、河西走廊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 416

三、中祁连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 421

四、盆地演化和盆山耦合 425

第五节柴达木盆地变形区 427

一、柴达木盆地变形特征 428

二、柴达木叠合盆地沉积和构造演化 433

第六节化石能源聚集和赋存的构造控制 437

一、煤层聚集和赋存的构造控制 437

二、油气聚集和分布的构造控制 441

参考文献 447

第六章煤层气成藏的构造控制 454

第一节大地构造背景与煤层气富集 454

一、板内基底型含煤盆地 454

二、褶皱带基底型含煤盆地 456

三、中间地块基底型含煤盆地 457

四、板块与褶皱带过渡区含煤盆地 458

第二节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划 459

一、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原则和区划方案 459

二、东北聚气区 464

三、华北聚气区 464

四、西北聚气区 465

五、其他聚气区 465

第三节煤层气富集的控制因素 466

一、煤级展布与煤层气富集 466

二、生烃演化与煤层气富集 469

三、构造样式与煤层气富集 478

第四节煤储层渗透率的构造控制 488

一、构造应力场对煤储层渗透性的控制作用 488

二、煤储层闭合压力与渗透性的关系 493

三、构造样式与煤储层渗透性的关系 495

四、构造曲率与煤层裂隙发育区预测 496

参考文献 500

第七章结论与讨论 503

第一节中国北部能源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演化 504

一、东北区域 504

二、华北区域 507

三、西北区域 513

第二节能源盆地形成和演化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及其深部机制 517

一、东北区域 517

二、华北区域 519

三、西北区域 521

第三节盆地构造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 523

一、东北区域 523

二、华北区域 526

三、西北区域 529

四、煤层气藏的构造控制 531

参考文献 534

摘要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