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中国近代史开场白 1
对于近代史的“三妇”心态 3
中西两种体系 4
中国的抵抗 7
第一讲 鸦片战争始末 13
中西近代史的不同开端 15
中国和英国的第一次直接碰撞 19
鸦片——打破中英贸易结构的不平衡 30
英国对中国政策的成本核算 38
中英的战争技术和战略对比 40
开放教禁带来了西方的输入 45
传统历史缔造的两个神话 47
开门之后出现了玻璃门 50
第二次鸦片战争 52
第二讲 太平天国的兴与衰 59
关于太平天国起义原因的商榷 61
清末统治的主要问题 64
洪秀全创教史 70
太平军起义 75
太平军的问题 79
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84
关于太平军的几个问题 88
湘淮两军——汉族士大夫的崛起 91
“同光中兴” 96
第三讲 未必失败的洋务运动 105
洋务运动的起因 107
洋务运动的开展 111
北洋海军 123
洋务运动未必是场失败运动 128
洋务运动的问题 129
第四讲 夭折的戊戌变法 137
甲午战争 139
戊戌变法 144
戊戌维新的贡献 151
清政府对于变法的态度 156
列强对于变法的态度 165
民众对于变法的态度 166
第五讲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荒诞剧 171
民教冲突的产生 173
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 176
清朝官府对于民教冲突的态度 182
清政府对于义和团的态度 187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191
义和团的特点 194
东南互保 202
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205
第六讲 清廷的新政 211
新政的成就 213
预备立宪 218
废除科举 225
满族亲贵收权 232
第七讲 辛亥革命:偶然的成功与必然的失败 239
革命的发生 241
会党的特点 245
革命党结缘帮会的原因 250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54
袁世凯这个人 257
共和体制的问题 263
第八讲 黯然北洋 267
袁世凯与国民党的对峙 269
袁世凯的悲剧 278
段祺瑞与黎元洪 282
府院之争 284
张勋复辟 291
南北交战 294
直皖战争 300
第一次直奉战争 302
第二次直奉战争 303
联省自治 304
北洋统治的结束 305
第九讲 众说纷纭的“五四” 309
白话文运动 311
思想和伦理革命 314
五月四日的政治运动 315
五四运动的吊诡之处 323
五四运动的影响 325
后记 328
附录中国近代历史大事年表 329
本书参考书目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