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军队组织体制变革总论 1
一、推动军队组织体制转型的主要因素 1
(一)人类文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 2
(二)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 3
(三)信息化战争的要求 5
(四)军事战略调整的需要 6
二、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目标 7
(一)达成信息快速流动与使用 8
(二)实现精干高效 9
(三)加强军队构成的整体性 10
(四)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11
三、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特点 12
(一)根本性 13
(二)全面性 15
(三)广泛性 16
四、军队组织体制发展的大趋势 17
(一)使军队各组成部分实现一体化 18
(二)使军队体制实现高度集中与高度自主相结合 19
(三)使军队体制实现平时与战时相结合 20
(四)将建立新军兵种部队 21
第二章 军队规模与总体结构的变革 24
一、不断压缩军队规模 24
(一)冷战时期各国军队规模的变化情况 24
(二)冷战后各国军队规模的变化特别是压缩情况 26
(三)各国调整军队规模特别是压缩规模的特点 30
二、压缩军队规模的主要动因 32
(一)高技术战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 32
(二)高技术使军队作战力量与其数、质量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34
(三)解决军费供需矛盾的需要 35
三、军队总体结构的现状与改革 37
(一)调整军种结构,增大海、空军比重,创建新军兵种和一体化部队 37
(二)优化军队职能结构,突出重点部队建设 42
(三)调整军队层次结构,减少领导指挥层级和部队层级 45
第三章 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变革 49
一、冷战时期主要国家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52
(一)决策、指挥、行政三系统分立型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52
(二)决策、指挥、行政系统“三位一体”型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58
(三)决策、指挥、行政系统“三位一体”与分立混合型军队领导指挥体制 63
二、冷战后主要国家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71
(一)优化总部领导指挥体制 72
(二)改革军种领导指挥体制 83
(三)调整战区或军区领导指挥体制 84
(四)精简领导机构,减少指挥层次和部队层级 86
三、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发展趋势 88
(一)将向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88
(二)将向高度集中统一和高度自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90
(三)决策、指挥、行政三系统整体结构,将继续保持本国特色,各分系统的内涵将趋于国际同一 91
第四章 陆军体制编制的变革 93
一、陆军体制编制改革的动因 94
(一)主要威胁形态变化的要求 94
(二)创新性作战理论的牵引 95
(三)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 96
二、陆军体制编制的调整与变革 98
(一)压缩陆军总体规模 99
(二)调整兵种比例关系 103
(三)改革领导指挥体制 104
(四)把预备役部队编入现役部队,实行“现预”一体化 107
(五)创建新型部队 109
三、陆军体制编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1
(一)陆军体制编制的现状 111
(二)陆军体制编制的发展趋势 114
第五章 海军体制编制的变革 119
一、大力调整海军总体规模 119
(一)美国海军总体规模趋于缩小,却更加精干、有效 120
(二)俄罗斯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力图尽早恢复军力 121
(三)英国、法国海军不断压缩规模,注重走精兵之路 123
(四)印度、日本等国海军规模略有扩大,作战能力也有所增强 125
二、加速调整海军领导指挥体制 127
(一)不断改进军政、军令分立的领导指挥体制 127
(二)继续完善军政、军令合一的领导指挥体制 130
三、继续优化海军部队编组 132
(一)独具一格的美国海军舰种编组和特混编组 132
(二)传统的各国海军作战部队编组 135
(三)新一轮变革中的海军作战编组 137
四、海军体制编制的发展趋势 139
(一)美国将对海军体制编制进行多方位的改革 139
(二)俄罗斯海军开始新一轮的体制编制改革 141
(三)其他国家海军也将继续调整体制编制 141
第六章 空军体制编制的变革 143
一、空军总体规模和结构的调整与变革 143
(一)冷战期间空军总体规模与结构 144
(二)冷战后空军规模与结构的调整改革 147
二、空军领导指挥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150
(一)空军领导指挥体制的类型 151
(二)空军领导指挥体制的调整改革 153
(三)空军领导指挥体制的特点 157
三、空军部队编制的调整与改革 159
(一)空军部队编制现状 159
(二)空军部队编制的调整改革 162
四、空军体制编制的发展趋势 166
(一)将继续加大空军兵力在军队总体规模中的比重 166
(二)将继续优化空军兵种结构 167
(三)将继续调整空军领导指挥机构 168
(四)将继续改革空军部队编制 169
第七章 战略核力量体制编制的变革 171
一、优化整体结构 172
(一)确定适当的数量和规模 172
(二)优化体系结构 176
二、改革领导指挥体制 183
(一)坚持高度集中统一 184
(二)减少指挥层次 186
(三)严格指挥程序 187
三、调整部队编制 190
(一)冷战时期战略核力量部队编制 190
(二)冷战后战略核力量部队编制的调整 194
四、战略核力量体制编制发展趋势 204
(一)战略核力量体系结构将在基本稳定中走向多样化 205
(二)战略核力量指挥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将日益提高 206
(三)战略核力量部队编制将向合成化与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206
第八章 教育训练体制的变革 208
一、影响教育训练体制变革的主要因素 209
(一)新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影响 209
(二)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 210
(三)高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211
(四)部队体制编制的调整 211
二、院校教育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212
(一)院校教育组织领导体制的特点与改革 213
(二)院校规模、结构的特点与改革 219
三、训练体制的特点与改革 225
(一)训练组织领导体制的特点与改革 226
(二)部队训练体制的特点与改革 228
四、教育训练体制的发展趋势 233
(一)教育训练组织领导体制向精干化、联合化方向发展 233
(二)院校教育体制向综合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234
(三)部队训练体制向多能化、模拟化方向发展 236
(四)教育训练体制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237
第九章 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体制的变革 238
一、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体制的主要类型 239
(一)国防部统一领导与军种部具体实施型 239
(二)国防部集中统一领导型 240
(三)国防部统一领导下的研制与采购管理分离型 241
(四)政府与军方分开管理型 242
二、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 243
(一)武器装备采办决策系统 243
(二)武器装备需求确定系统 245
(三)武器装备研制管理系统 247
(四)武器装备采购管理系统 249
(五)武器装备使用管理系统 250
三、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251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是要求改革采办管理体制的直接动力 252
(二)调整或完善装备采办高层领导机构 253
(三)简化采办程序和采办决策点 256
(四)成立各具特色的一体化采办小组 258
(五)建立或完善采办人员的管理与培训体制 260
(六)重组国防工业基础 262
四、武器装备采办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264
(一)将更加强调作战需求牵引 264
(二)将更加重视试验与鉴定 265
(三)将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系统 266
(四)将更多地采用商业运行机制 267
(五)将进一步加强国际采办合作 268
第十章 后勤组织体制的变革 270
一、推动后勤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因素 270
(一)新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要求 271
(二)军事战略的调整 273
(三)建军方针的变化 275
(四)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276
二、军队后勤组织体制变革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277
(一)后勤组织体制变革的基本原则 277
(二)后勤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特点 282
三、推进后勤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举措 284
(一)强化后勤集中统一指挥与管理 284
(二)建立和加强后勤机动力量 287
(三)简化后勤保障程序 291
(四)灵活编组后勤力量 294
四、后勤组织体制的发展趋势 296
(一)后勤组织体制趋向信息化、网络化 296
(二)以社会化保障力量为辅助,使后勤组织体制更加精干高效 297
(三)作战后勤部(分)队的编组将朝一体化、多能化、模块化、小型化方向发展 298
第十一章 关于我军组织体制变革的几点思考 300
一、充分认识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的重要性 300
(一)推进组织体制变革是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的必然要求 301
(二)推进组织体制变革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重要举措 302
(三)推进组织体制变革是适应国家深化改革形势的实际步骤 303
(四)推进组织体制变革是促进我军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303
二、准确把握军队组织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 304
(一)关于进一步压缩军队规模与调整结构 304
(二)关于改革领导指挥体制 305
(三)关于改革部队编制 306
(四)关于改革军事院校教育体制 307
(五)关于改革武器装备发展管理体制 308
(六)关于改革后勤组织体制 309
三、切实掌握改革军队组织体制的方法与策略 310
(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局意识 310
(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311
(三)必须加强集中统一领导 312
(四)必须系统设计,充分论证 313
(五)必须周密组织,稳妥实施 314
(六)必须放眼世界,广泛借鉴 315
《构建信息化军队的组织体制》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