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立题目的和意义 1
1.2 研究进展 2
1.2.1 土壤侵蚀研究方法 2
1.2.2 水流强度指标 6
1.2.3 水流分离土壤及泥沙输移的控制参数 12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4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1.4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1.4.1 研究方法 15
1.4.2 技术路线 15
第2章 径流冲刷试验材料及方法 17
2.1 试验材料 17
2.1.1 试验用土 17
2.1.2 稀土元素 17
2.2 试验装置 18
2.2.1 放水试验系统 18
2.2.2 试验土槽 18
2.3 试验设计 18
2.4 侵蚀过程的示踪方法——REE方法 22
第3章 坡面冲刷过程中侵蚀产沙时空分布规律 24
3.1 分析方法 24
3.1.1 样品采集及检测 24
3.1.2 分析质量控制与精度检验 24
3.2 产沙量与精度分析 25
3.2.1 三坡段试验产沙量及精度分析 25
3.2.2 两坡段试验产沙量及精度分析 26
3.3 坡面侵蚀时空变化规律 27
3.3.1 三坡段试验坡面侵蚀时空变化过程 27
3.3.2 两坡段试验坡面侵蚀时空变化过程 35
3.4 小结 41
第4章 坡面产沙量与水蚀因子动态响应过程 43
4.1 薄层水流的流速 43
4.1.1 薄层水流流速的测定 43
4.1.2 薄层水流的雷诺数和弗劳德数 43
4.1.3 各坡段流速随时间变化规律 46
4.2 水流剪切力 48
4.2.1 各坡段水流剪切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48
4.2.2 各坡段水流剪切力随坡度、流量的变化规律 50
4.3 水流功率 54
4.3.1 各坡段水流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
4.3.2 水流功率随坡度、流量的变化规律 57
4.4 单位水流功率 61
4.4.1 各坡段单位水流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61
4.4.2 各坡段单位水流功率随坡度、流量的变化规律 63
4.5 各坡段产沙量与其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68
4.5.1 各坡段产沙量与其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68
4.5.2 产沙量与其影响因子相关分析 72
4.6 小结 75
第5章 水流含沙量与土壤剥蚀率、水流挟沙力关系 76
5.1 含沙量与其影响因子的动态响应过程 76
5.1.1 含沙量的计算 76
5.1.2 各坡段水流含沙量与时间的关系 76
5.1.3 含沙量经验公式 79
5.2 土壤剥蚀率随时间变化规律 81
5.3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82
5.3.1 第一坡段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82
5.3.2 第二坡段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85
5.4 水流挟沙力的计算 86
5.4.1 概述 86
5.4.2 挟沙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88
5.5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挟沙力关系 89
5.5.1 土壤临界抗剪切力 90
5.5.2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挟沙力的拟合公式及对比 90
5.6 小结 93
第6章 坡面土壤剥蚀率与水蚀动力参数的关系 94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94
6.1.1 试验材料 94
6.1.2 试验方法 94
6.2 土壤剥蚀率与水蚀动力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95
6.2.1 土壤剥蚀率和水蚀动力参数 95
6.2.2 在流量相同条件下土壤剥蚀率与水蚀动力参数的灰色关联分析 97
6.2.3 相同坡度下土壤剥蚀率与水动力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 98
6.2.4 不同坡度和流量条件下土壤剥蚀率与水蚀动力参数灰色关联分析 100
6.3 土壤剥蚀率和单个水蚀因子的关系 105
6.3.1 流量相同情况下土壤剥蚀率公式 105
6.3.2 坡度相同时土壤剥蚀率公式 106
6.3.3 不同坡度和流量情况下土壤剥蚀率公式 108
6.4 土壤剥蚀率与水蚀因子逐步回归分析 110
6.5 小结 112
第7章 天然降雨雨滴特征 113
7.1 试验区概况 113
7.2 天然降雨雨滴测定 113
7.3 降雨类型及强度 114
7.4 天然降雨雨滴特征 115
7.4.1 雨滴大小的测定及质量的计算 115
7.4.2 雨滴的大小及其分布 116
7.4.3 雨滴的中数直径 123
7.4.4 雨滴的终点速度 125
7.4.5 降雨动能及其计算方法 126
7.5 降雨动能与产沙量关系 130
7.6 小结 130
第8章 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雨型坡面产流、产沙变化特征 131
8.1 径流小区设计 132
8.2 不同雨型下坡面产流、产沙的变化特征 133
8.2.1 短历时阵雨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133
8.2.2 中、小雨雨型下坡面产流、产沙的变化特征 136
8.2.3 暴雨过程中坡面产流、产沙的变化特征 139
8.3 不同雨型下坡面产流、产沙关系 142
8.3.1 大雨、阵雨及暴雨条件下产流与产沙的关系 142
8.3.2 中、小雨雨型产流与产沙的关系 145
8.4 小结 145
第9章 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过程 146
9.1 REE的施放方法 146
9.1.1 示踪元素的选择 146
9.1.2 示踪元素的布设 146
9.1.3 示踪元素的施放量估算 147
9.1.4 示踪土样的配制 149
9.1.5 示踪土样的施放 150
9.1.6 试验处理 151
9.2 计算方法 151
9.2.1 各示踪区产沙量计算 151
9.2.2 各示踪区产沙率计算 152
9.2.3 各示踪区相对产沙量计算 152
9.3 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过程 152
9.3.1 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沙率随时间动态变化特征 152
9.3.2 次降雨条件下坡面累计产沙量的变化特征 158
9.3.3 次降雨条件下坡面各坡段相对产沙量随时间变化特征 160
9.4 次暴雨条件下坡面侵蚀产沙时空演变过程 164
9.4.1 坡面产沙率随时间演变过程 164
9.4.2 各示踪区产沙贡献率随时间变化特征 167
9.4.3 各示踪区累计产沙量随时间变化特征 169
9.4.4 坡面不同坡段相对产沙量随时间变化特征 171
9.5 小结 173
第10章 天然降雨条件下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研究 174
10.1 坡面水流含沙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174
10.2 坡面各坡段土壤剥蚀率的动态变化规律 176
10.3 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178
10.3.1 5°坡面各段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178
10.3.2 10°坡面各段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179
10.3.3 15°坡面各段土壤剥蚀率与水流含沙量的关系 180
10.4 小结 181
第11章 结论与展望 182
11.1 结论 182
11.2 展望 184
参考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