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历史简述 13
第一节 回族的来源 13
一、“回回”一词的阐释 13
二、回族的先民——唐宋时期的穆斯林“蕃客” 15
第二节 回族的形成 17
一、蒙古军西征与回回东迁 17
二、明代回族的构成 23
第三章 回族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26
第一节 伊斯兰教的兴起 26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 26
二、伊斯兰教的经典 28
第二节 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制度 30
一、基本信仰 30
二、宗教义务 33
三、宗教节日 35
第四章 中国的伊斯兰教及其派别 40
第一节 早期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40
一、早期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40
二、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 41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教派和门宦 44
一、中国伊斯兰教的三大派别 44
二、中国伊斯兰教的四大门宦 48
第五章 回族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 52
第一节 回族的哲学思想 52
一、什么是回族的哲学思想 52
二、回族哲学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53
三、回族哲学思想的内容 55
第二节 回族伦理道德 59
一、伊斯兰教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 60
二、王岱舆、刘智、马注对回族伦理道德理论的建设 61
三、回族伦理道德的社会意义 63
第六章 回族的文化教育 65
第一节 经堂教育 65
一、经堂教育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学派 66
二、经堂教育的学制和教学内容 67
第二节 “以儒诠经”及其翻译运动 68
一、“以儒诠经”运动兴起的背景 68
二、“以儒诠经”的成就 69
第三节 近代回族的新文化运动 70
一、成立回族文化团体 71
二、出版报刊,提倡新式教育,传播新文化 72
三、海外留学深造,求取新知识 73
四、近代回族的教育 73
第七章 回族的科学技术 76
第一节 回回天文学 76
一、唐宋时期的回回天文学 77
二、元代的回回天文学 77
三、明清以来的回回天文学 79
第二节 回回医学 80
一、回回四大药方 80
二、回回医药机构、医药及名人 81
第三节 先进的回回军事技术 83
第四节 领先的回回航海技术 85
第五节 现代回族院士和科学家 86
一、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回族院士蒋锡夔 86
二、其他回族院士和科学家 87
第八章 回族文学与艺术 90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的回族文学家及其成就 90
第二节 回族的绘画、书法、建筑与音乐艺术 92
一、绘画与书法 92
二、阿拉伯文书法 93
三、独特的回族建筑艺术 94
四、回族的雕刻艺术 97
五、音乐 100
第三节 现当代回族作家 101
一、精神的行者张承志 101
二、思乡游客白先勇 102
三、不让须眉的霍达 103
四、开拓创新的沙叶新 104
第四节 回族武术 105
一、独特的回族拳械套路 105
二、武林高手,代不乏人 107
第九章 回族商业文化 110
第一节 古代回族商业 110
一、回族经商传统的渊源 110
二、回族先民早期的商业活动 111
第二节 近代回族商业发展 115
第三节 新时期的回族商业 117
第十章 回族民俗礼仪 120
第一节 家庭和人生礼仪 120
一、家庭及社会伦理 120
二、人生礼仪 122
第二节 婚姻制度 124
一、聘礼、彩礼和婚仪 124
二、离婚和改嫁 125
第三节 丧葬礼仪 125
一、明醒“伊玛尼”(信仰)、念“讨白”和要“口唤” 126
二、浴礼 126
三、穿“克番” 127
四、举行殡礼 127
五、入土埋葬 128
六、身后的纪念活动 128
第十一章 回族的饮食与服饰文化 130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回族饮食 130
一、“合法”的饮食和“不合法”的饮食 130
二、回族饮食的特点 133
三、回族饮食的种类和地域特色 134
第二节 回族服饰文化 137
一、回族男子服饰 138
二、回族女子服饰 140
第十二章 回族爱国主义活动史 142
第一节 清代回族抗击列强侵略的斗争 142
一、鸦片战争中的回族志士 143
二、抗法滇军四回将 147
三、甲午海战,左宝贵血洒疆场 148
四、抗击八国联军,回族壮士血洒正阳门 150
第二节 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斗争中的回族 152
一、辛亥革命时期的回族志士 152
二、护国、护法运动时期的回族英烈 156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回族 158
一、回族群众的抗日斗争和民间外交活动 159
二、渤海回民支队,威震敌胆 163
三、高原铁骑驰中原,回汉骑兵创日寇 164
四、抗日骁将马继武 165
第十三章 回族名人 167
一、赛典赤·瞻思丁 167
二、明代开国功臣中的回族 169
三、郑和七下西洋 173
四、清官海瑞 177
五、思想家李贽 178
六、五朝元老马文升 179
七、反清起义斗士米喇印、丁国栋、杜文秀 180
八、革命先驱马骏 184
九、民族英雄马本斋 186
十、抗日名将白崇禧 187
十一、史学大师白寿彝 188
参考书目 191
后记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