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五编 明清封建制时期 2
第五章 乾嘉时期的清朝 3
第一节 乾隆帝统治的确立 4
(一)乾隆初政诸措施 5
一、宽赦与严惩 6
二、减免赋税 7
三、汉人文士的选用 8
四、统治核心的整顿 10
一、苗疆战事 14
(二)边疆战事的发动 14
二、对瞻对土司的镇压 15
三、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 16
(三)帝后巡游与究治朋党 21
一、帝后巡游 21
二、宫廷的侈靡 28
三、究治朋党 30
第二节 边疆战事的发展与思想统治的加强 34
(一)西北和西南的战事 35
一、准噶尔部战争的继续 35
二、对回部霍集占的镇压与天山南北路的统治 38
三、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 43
(二)侵缅战争的失败 45
(三)巡游的继续与皇家园囿的修建 50
一、巡游的继续 50
二、皇家园囿的修建 53
三、皇室庆典的靡费 58
(四)满洲贵族与八旗兵丁 61
一、王公贵族的游惰 62
二、满洲军兵的衰落 68
三、八旗生计问题 71
一、文字狱的迭起 74
(五)思想统治的加强 74
二、禁毁书籍的浪潮 85
三、《贰臣传》的编修 90
(六)人民的反抗斗争 94
一、佃农抗租斗争 94
二、农民反封禁斗争 96
三、手工业工人和商民的反抗 98
四、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 100
第三节 对外战争的继续与吏治的腐败 102
(一)对邻国的战争与英国使团的来使 103
一、对安南的战争 103
二、对尼泊尔的战争 106
三、英国使团来使 108
(二)西藏制度的改订 112
(三)吏治的腐败与人民的反抗 117
一、各地官员贪污案的迭起 117
二、和珅擅权贪恣 132
三、甘肃与台湾的人民起义 141
(四)乾隆帝退位 150
第四节 农民起义与英国在海上的侵扰 154
(一)川陕楚地区的农民起义 155
一、起义的发动 155
二、嘉庆帝的对策 160
三、起义的失败 165
(二)英国在海疆的侵扰与鸦片的输入 177
一、英国在海疆的侵扰 177
二、鸦片的输入 181
(三)浙闽粤沿海人民的斗争与豫鲁直三省的农民起义 183
一、蔡牵等领导的海上斗争 184
二、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会起义 189
(四)嘉庆帝病死 195
第五节 清朝统治下的各民族 196
(一)蒙古族 196
一、清朝对蒙古的统治 197
二、社会经济概况 203
三、学术文化的发展 209
(二)东北诸族 213
(三)维吾尔族与西北诸族 217
(四)回族及撒拉等族 224
(五)藏族 227
(六)彝族与云南诸族 231
(七)苗、瑶、僮族及南方诸族 243
第六章 封建经济的衰落 256
第一节 农业与农民 257
一、耕地 258
(一)农业生产 258
二、农田耕作 262
三、农作物 270
(二)地权分配 274
一、地权分配的趋势 274
二、地权分配的特点 280
(三)租佃关系 287
一、旗地和佃仆制中的主佃关系 287
二、一般民田中的主佃关系 292
(四)农业雇佣 300
一、农业雇佣的数量 300
二、农业雇佣的性质 304
第二节 赋税与财政 313
(一)清王朝的“轻徭薄赋”政策 314
一、关于蠲免明末加派 315
二、关于“新增人丁永不加赋” 316
三、关于“摊丁入地” 318
四、关于蠲免钱粮 320
(二)清王朝的财政加派 322
一、加派 323
二、加派的后果 329
(三)清王朝的财政政策对各阶级的影响 338
一、地主和农民 338
二、商人 341
三、农民以外的劳动群众 346
第三节 工商业 352
(一)工商业概况 353
一、手工业的规模和生产水平 353
二、手工业和商业中的资本 358
三、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劳动者 362
四、城市和商品市场 366
五、工商业发展的估计 370
(二)清王朝与工商业 375
一、清王朝的工商业政策 375
二、工商业中的官商关系 380
(三)行会与工商业 386
一、各地行会概况 386
二、行会组织的若干变化 389
(四)工商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394
一、资本主义关系前提条件的准备 394
二、手工业内部的生产关系 399
第四节 对外贸易 406
(一)清王朝的禁海闭关政策 407
一、禁海闭关政策的内容 407
二、对外贸易的管理 412
(二)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 417
一、贸易的扩大及其限度 418
二、关税与贸易 426
三、贸易与金融 432
四、贸易支配权的更迭 436
(三)中国与友邻国家的贸易和经济联系 441
一、陆路贸易 442
二、海上贸易 446
三、华侨的海外活动 454
第七章 明洪武至清嘉庆时期的文化概况 460
第一节 理学、哲学与经学 460
一、明初对理学的提倡 461
(一)理学的演变与反理学思想的兴起 461
二、王阳明的心学及其流派 465
三、反理学的新思潮 471
四、经学研究的新动向 476
五、明清之际思想界的争鸣 477
六、心学与理学的调和 485
(二)程朱理学的再提倡 487
一、清初诸帝对理学的提倡 487
二、独尊程朱的理学家 488
三、独树一帜的颜、李学派 491
(三)汉学的昌盛 492
一、清初汉学 494
二、吴派汉学 496
三、皖派汉学 499
(四)今文经学的复苏 504
第二节 学术著述 507
(一)类书与丛书 508
(二)历史学著作 512
(三)地理著述与方志 528
(四)金石学 533
(五)语言文字学 537
(六)目录学 543
第三节 文学艺术 546
(一)小说 547
(二)诗文 557
(三)戏曲 565
(四)绘画与书法 575
一、绘画 575
二、书法 580
(五)工艺美术 584
第四节 科学技术 588
(一)天文学、数学与地理测绘 588
一、天文与历法 588
二、数学 591
三、地理测绘 594
(二)医学与本草学 596
一、李时珍《本草纲目》 596
二、瘟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598
三、藏医与蒙医 599
一、《农政全书》 601
(三)农学著作与技术科学 602
二、《天工开物》 602
三、技术科学 604
清代纪年表(太祖至仁宗) 608
地名表 609
人名索引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