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遗产》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杜兰特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8052496
  • 页数:6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东方的遗产》记载了近东苏美尔、埃及、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的文明史,也记载了印度、中国以及日本从建立到20世纪的文明史。四千年历史,地球上最大洲蕴藏最富的文明,在威尔·杜兰的笔下得以重现。

第一部 文明的建立 1

第一章 文明的条件 3

第二章 文明的经济条件 6

从狩猎到农耕 7

工业的基础 10

经济组织 14

第三章 文明的政治条件 18

政府的起源 18

国家 20

法律 21

家庭 24

第四章 文明的伦理条件 29

婚姻 29

性的伦理 34

社会伦理 39

宗教——原始的无神论者 42

宗教的来源 53

宗教的目的 53

宗教的方式 53

宗教的伦理作用 53

第五章 文明的心理条件 53

文学 53

科学 57

艺术 60

第六章 史前期历史文明的起源 66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66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72

旧石器时代的工艺 72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72

历史的过渡期 75

金属的出现 81

文字 81

失去的文明 81

文明的摇篮 81

第二部 埃及与近东 81

第一章 苏美尔 83

埃兰 83

苏美尔人 84

历史背景 96

经济生活 96

政府 96

宗教与道德 96

文学与艺术 96

走向埃及 96

第二章 埃及 98

尼罗河的恩赐 98

三角洲 104

溯流而上 104

巧夺天工的建筑师 104

埃及的发现 112

史前埃及 112

古王国 112

中古王国 112

帝国 112

埃及的文明 112

农业 149

工业 149

政府 149

道德 149

埃及人 149

文字 149

文学 149

科学 149

艺术 149

哲学 149

宗教 149

异端法老 149

古国沦丧 149

第三章 巴比伦 161

从汉谟拉比到尼布甲尼撒 161

黎庶 166

法律 169

巴比伦诸神 171

巴比伦道德 180

文字与文学 182

艺术 187

科学 189

哲学 191

墓志铭 195

第四章 亚述 196

概述 196

亚述政府 199

述人生活 201

亚述艺术 204

述的消失 206

第五章 民族杂居 209

印欧族系统 209

闪米特系统 212

第六章 犹太 219

许愿之乡 219

光辉灿烂的所罗门 222

众神 226

先知 230

耶路撒冷之毁灭与重建 234

《圣经》与犹太民族 239

文学、哲学与《圣经》 247

第七章 波斯 255

米底亚之兴亡 255

波斯“大君” 257

波斯生活及工商业 261

政府的试验 262

祆教及其创始 265

祆教的伦理 269

波斯礼仪与道德 272

科学与艺术 275

波斯的式微 278

第三部 印度与南亚 278

第一章 印度的渊源 291

戏剧的史实 291

最古老的文明 293

印度——原始雅利安族 295

印度——雅利安社会 297

吠陀的宗教 299

类似文学作品的吠陀经典 301

《奥义书》经典中的哲理 304

第二章 佛陀 309

异教 309

筏驮摩那与耆那教 312

佛陀的传奇 313

释迦教义 318

释迦的晚年 323

第三章 从亚历山大至奥朗则布 326

孔雀王朝旃陀罗笈多 326

具有哲理的国王 330

印度的黄金时代 333

拉杰布达纳的纪年史 336

南方的极盛 337

回教徒的征服 339

阿克巴大帝 342

莫卧儿王朝的式微 348

第四章 人民的生活 352

财富的成长 352

社会的组织 356

伦理与婚姻 360

礼貌、风俗习惯与性格 366

第五章 诸神的天堂 372

佛教的后期历史 372

新神 374

各种信仰 377

宗教奇观 382

圣者与怀疑论者 385

第六章 心灵的生活 388

印度科学 388

婆罗门哲学六系 393

正理派体系 407

胜论派体系 407

数论派体系 407

瑜伽体系 407

弥曼差派体系 407

吠檀多派体系 407

印度哲学的结论 407

第七章 印度的文学 409

印度的语言 409

教育 410

史诗 413

戏剧 423

散文与诗 428

第八章 印度的艺术 434

从属性的艺术 434

音乐 435

绘画 437

雕刻 440

建筑 443

印度建筑 455

“殖民地”建筑 455

印度的回教建筑 455

印度建筑与文明 455

第九章 一篇基督徒的结语 455

兴高采烈的海盗们 455

末世的圣者 456

泰戈尔 459

东方是西方 462

国民大会党运动 464

圣雄甘地 465

告别印度 469

第四部 中国与远东 475

第一章 哲学家的时代 477

起源 477

中国人的评价 490

“中华帝国” 490

传说时代 490

中国古代的文明 490

孔子前的哲学家 490

古博真人 490

孔子 490

致用求治的圣人 500

“四书五经” 500

孔子的不可知论 500

君子之道 500

孔子的政治学 500

孔子的影响 500

社会学家和无政府主义者 500

墨子——利他主义者 511

杨朱——自利主义者 511

孟子——君王的良师 511

荀子——现实主义者 511

庄子——理想主义者 511

第二章 诗人的时代 511

中国的俾斯麦 511

社会主义的实验 513

光荣的唐朝 515

天上谪仙人 517

中国诗的性质 523

杜甫 525

散文 528

戏剧 530

第三章 艺术家的时代 533

宋朝的文艺复兴 533

王安石的社会主义政策 540

学术的复苏 540

哲学的再生 540

青铜、漆和玉 540

宝塔和宫殿 543

绘画 546

中国画大师 552

中国画的特质 552

瓷器 552

第四章 人民和国家 556

历史的插曲 556

马可·波罗谒见成吉思汗 562

明朝与清朝 562

人民与语言 562

实际的生活情况 565

农业方面 570

商业方面 570

发明与科学 570

没有教堂的宗教 570

道德的统治 574

伏尔泰所赞扬的政府 578

第五章 革命与更新 583

西方带来的灾祸 583

古老文明的死亡 586

新秩序的开始 589

第六章 日本的缔造者 599

众神的儿女 599

古日本 600

帝王时期 602

独裁者 604

大猴脸——丰臣秀吉 605

大将军 606

第七章 政治与道德的基础 609

武士 609

律令 612

庶民 612

人民 614

家庭 617

圣人 619

思想家 621

第八章 古代日本的思想与艺术 628

语言与教育 628

诗 629

散文 632

小说 637

历史 637

论说文 637

戏剧 637

精细的艺术 639

建筑 640

金属与铸像 641

陶器 643

绘画 645

版画 648

日本的艺术与文明 650

第九章 日本的新面目 653

政治革命 653

工业革命 656

文化革命 658

新帝国 661

结语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