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 土地革命时期 (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3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编写组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78
  • ISBN:
  • 页数:1637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任务 1

引言 5

第一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对财政经济战线提出的任务 1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根本思想和客观根据。大革命的伟大实践 11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1

(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根本思想 29

(三)大革命的伟大实践 37

二、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全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39

(一)国民党新军阀代替旧军阀,中国社会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 40

(二)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由高潮转入暂时的低潮 49

(三)中国革命高潮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 53

三、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54

(一)毛泽东同志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54

(二)革命根据地是进行革命战争、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战略基地 60

四、坚持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必须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 67

(一)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必须开展土地革命,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以发展生产,巩固工农民主专政 68

(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必须开展经济建设,从物质上保障红军的给养 69

(三)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必须开展经济建设,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阵地 71

第二节 根据地财政经济战线上的斗争 73

一、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秋—1929年初) 74

(一)湘赣边界的经济政治状况 75

(二)打土豪筹款和土地革命的准备 81

(三)盲动主义路线的干扰和反对盲动主义路线的斗争 85

(四)广泛开展分田斗争和自力更生进行经济建设 90

(五)挽救“八月失败”的斗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 97

(六)井冈山斗争经验的总结和为巩固根据地而进行的经济斗争 102

(七)柏露会议。坚守井冈山的斗争和向赣南进军的准备 105

二、土地革命中期(1929年初—1931年秋) 108

(一)向赣南闽西进军,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109

(二)中共闽西“一大”的召开。闽西“分田分地真忙” 124

(三)“二七”会议。赣西南土地革命的快速进行 130

(四)毛泽东同志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和财政经济战线上的新问题 135

(五)立三路线的干扰和反立三路线的斗争 144

(六)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和反“围剿”战争中的财政经济工作 156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1935年初) 162

(一)王明路线进入中央根据地和关于土地革命问题的争论 163

(二)过左的财政经济政策及其危害 170

(三)财政经济战线上实际工作中的成绩 178

(四)王明路线深入根据地和对根据地建设的严重危害 182

(五)毛泽东同志全力领导财经领域的斗争和毛泽东同志的经济思想 186

(六)王明路线的恶性发展及其严重危害和毛泽东同志为挽救革命的斗争 220

第二章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31

引言 241

第一节 毛泽东同志领导井冈山土地斗争的伟大革命实践和反对瞿秋白路线的斗争 242

一、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土地斗争的开展 242

(一)打土豪,发动群众,为分田地作准备 242

(二)新城大捷后,宁冈大陇等地开始进行分田 247

(三)毛泽东同志在永新塘边蹲点。井冈山根据地全面分田 248

(四)分田中的阶级斗争 251

(五)毛泽东同志挽救“八月失败”,领导农民保卫土地斗争的胜利果实 252

二、湘赣边界党的“二大”,总结一年来井冈山斗争的经验 254

(一)中共湘赣边界“二大”的召开和井冈山根据地土地斗争的经验总结 254

(二)根据地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的诞生 258

(三)《井冈山土地法》的伟大意义 260

第二节 毛泽东同志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全面开展土地革命和反对李立三“左”倾路线的斗争 261

一、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颁发的《宣言》和《布告》,阐明了土地革命政策 262

二、毛泽东同志在长汀深入调查研究,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斗争 263

三、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改变“没收一切土地”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265

四、《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进一步规定了土地革命的若干具体政策 267

五、中共闽西“一大”总结了闽西土地斗争的经验 268

(一)大会总结了闽西的土地斗争经验 270

(二)大会制定了《土地问题决议案》 274

(三)在闽西党的“一大”正确路线指引下,闽西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大好形势 281

六、“二七会议”,端正了赣西南土地革命的方向 283

(一)批判了江汉波在土地斗争问题上的错误 284

(二)“二七”会议后赣西南土地斗争蓬勃开展 286

七、《寻邬调查》进一步解决了土地斗争中的若干重大政策问题 297

(一)为什么应坚持照人口平分的政策 298

(二)非农业人口要不要分田的问题 299

(三)反对富农独霸肥田 300

(四)分青问题 301

(五)分配地主房屋的问题 302

(六)妇女的经济地位和在土地斗争中的作用 303

八、“南阳会议”通过《富农问题》决议案 303

(一)分析了富农的经济地位和阶级特性 304

(二)提出了限制富农的政策 304

(三)明确指出以劳动力为标准分配土地对富农有利 305

(四)批判了“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和拖延土地分配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观点 308

九、立三路线对毛泽东同志革命路线的干扰 309

(一)立三路线在土地问题上的错误主张 310

(二)立三路线对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干扰和影响 312

(三)根据地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立三路线的抵制 317

十、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 319

(一)《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纠正了立三路线过左的土地政策 319

(二)“峡江会议”从理论上澄清了土地问题上的路线是非,批判了立三路线的错误主张 323

(三)毛泽东同志在罗坊和东塘等处的调查,证明土地革命路线上的错误是来源于认识路线的错误 327

十一、毛泽东同志《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信》中提出了农民土地的私有权问题 328

十二、闽西、江西工农民主政府作出《决议》和颁发《布告》,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土地所有权的指示精神 330

第三节 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央根据地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和反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 333

一、王明路线过左土地政策的提出和在根据地贯彻过程中的斗争 334

(一)王明路线发布《土地法草案》 334

(二)苏区中央局通过《接受国际来信及四中全会的决议》 336

(三)闽西苏维埃政府颁发《重新分配土地条例》的布告 337

(四)苏区中央局通过《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案》 339

(五)中共湘赣省“一大”通过《决议案》,贯彻王明路线过左的土地政策 346

(六)“赣南会议”和11月10日《中央为土地问题致中共苏区中央局的信》,全面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土地革命路线 347

(七)王明路线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全面推行其过左的土地政策 349

(八)江西省发布《对于没收和分配土地的条例》,贯彻王明路线的《土地法》 352

二、王明路线过左的土地政策所造成的严重恶果 353

(一)侵犯中农利益 353

(二)搅乱阶级阵线 356

(三)危害社会秩序 359

三、查田运动的开展,毛泽东同志的革命路线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 361

(一)叶坪查田试点 362

(二)中央革命根据地查田运动全面开展和毛泽东同志《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光辉文献的发表 365

(三)毛泽东同志召开一系列查田运动大会,充分发动群众,制定查田运动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70

四、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关于土地斗争中一些问题的决定》的伟大意义 379

五、查田运动的成绩 394

(一)查出了一批隐瞒成分的地主、富农,纯洁了阶级队伍 394

(二)纠正了一批错划的阶级成份,澄清了阶级阵线 395

(三)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群众生活有了适当改善 401

六、查田运动中王明路线的干扰 401

第四节 关于贯彻毛泽东同志的土地革命路线的若干政策问题 406

一、关于分田中的群众路线问题 407

(一)发动群众自己起来分配土地,反对恩赐观点和包办代替 407

(二)联系实际,实行群众路线的分田方法 411

二、关于分田的区域标准问题 417

(一)以村为单位分田,容易为地主富农利用 417

(二)以乡为单位分田,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417

三、关于分田的数量标准问题 422

(一)按人口平分,能使贫农中农得到利益 422

(二)按劳动力平分,对富农有利 427

四、关于农民的土地私有权问题 431

(一)只有确认农民的土地私有权,才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32

(二)组织集体农场和实行其他动摇农民地权的土地政策,必然挫伤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 434

五、关于联合中农的问题 436

(一)以原耕为基础平分土地,体现了巩固地联合中农的政策 436

(二)打乱平分,势必侵犯中农利益 438

六、关于限制富农的问题 439

(一)只是“抽多补少”,便于富农把持肥田 440

(二)于“抽多补少”之外,再加上“抽肥补瘦”,才能有效地限制富农 441

七、关于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问题 447

(一)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对革命事业有利 448

(二)“左”倾路线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给根据地的经济生活带来困难 449

八、关于给地主以生活出路,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的问题 449

(一)给地主一份土地,体现了给生活出路政策;对富农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体现了限制富农经济而不是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 450

(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过左土地政策对革命和生产不利 451

第三章 根据地的农业 455

引言 461

第一节 根据地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463

一、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秋—1929年初) 463

(一)湘赣边界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迫切要求 463

(二)边界工农兵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 464

(三)1928年井冈山根据地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465

二、土地革命中期(1929年初—1931年秋) 466

(一)《兴国土地法》制定前后,赣西南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及农业生产状况 466

(二)闽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后,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467

(三)“二七”会议后,赣西南土地斗争的蓬勃开展与农业生产的恢复 470

(四)毛泽东同志深入才溪指导耕种互助运动,主持召开“南阳会议”。闽西的农业生产形势大好 471

(五)抵制和反对立三路线的过左政策,肯定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74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1935年初) 477

(一)组织群众实行耕种互助,发动群众开垦荒地,修复水利 478

(二)开展查田运动,掀起互助合作运动高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83

(三)毛泽东同志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农业生产是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等发展农业生产的理论 488

(四)1934年的农业生产和王明路线所带来的危害 490

第二节 继续变革生产关系,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492

一、从换工互助到劳动互助社 493

(一)井冈山时期的劳力换工和农具耕牛互助 493

(二)中央根据地耕田队的产生及其发展 494

(三)劳动互助社的产生和发展 496

(四)叶坪乡的劳动互助社 503

二、犁牛合作社的产生及其发展 506

(一)从犁牛互助到犁牛合作社 507

(二)创办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的资金问题 511

(三)模范的瑞金叶坪乡犁牛合作社 513

三、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几个政策原则问题 515

(一)贯彻阶级路线 515

(二)贯彻自愿原则 516

(三)贯彻互利原则 517

(四)培养和发扬社员的阶级互助精神 520

四、组织起来的优越性 521

(一)有组织地调剂农村劳动力,抑平工价,不误农时 521

(二)组织犁牛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耕牛缺乏的问题,抵制了牛税谷剥削 523

(三)帮助红军家属解决生产中的困难 524

(四)发挥集体劳动的协作力,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 525

第三节 进一步调整人们的相互关系,激发群众为革命而生产的积极性 526

一、解放妇女,发挥妇女在生产中的重大作用 526

(一)解放妇女是解放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526

(二)组织妇女学习犁耙、莳田和开办托儿所,为妇女参加生产创造条件 527

(三)耕种主要依靠女子,妇女在生产中起了主力作用 530

二、发挥青年、老农、儿童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532

(一)发挥青年在生产中的突击作用 532

(二)重视老农的生产经验,发挥老农的生产积极性 534

(三)教育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535

三、干部参加劳动,密切干群关系 536

(一)干部参加农业生产,密切干群关系 536

(二)干部参加礼拜六义务劳动,帮助红军家属搞好生产 541

(三)干部自己动手种菜,解决机关吃菜问题,并支援红军 544

四、军队参加农业生产,密切军民关系 545

第四节 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工农民主政权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547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群众运动,在大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安排好其他作物的生产 547

(一)加强党的领导,发挥组织作用 547

(二)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安排好其他作物的生产 563

(三)组织竞赛,表彰先进,生产运动蓬勃开展 572

二、工农民主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等农田基本建设 582

(一)组织群众开垦荒地 582

(二)领导农民兴修水利 590

(三)采取措施积肥造肥,改良土壤 593

(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596

三、开办农事试验场、研究会,推广先进技术 598

四、发挥国家财政、银行的作用,支援农业生产 600

(一)国家财政、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财政信贷支援 600

(二)组织农具生产合作社和开办石灰厂,扩大农具和肥料的生产供应 602

(三)工农民主政府领导国营商业和消费合作社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和收购农付产品,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603

五、武装保卫春耕、夏耕和秋收 604

第四章 根据地的工业、交通和邮电事业 615

引言 621

第一节 根据地工业的发展概况 624

一、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秋—1929年初) 624

(一)根据地建立前湘赣边界的工业状况 624

(二)军需工业的创建 625

二、土地革命中期(1929年初—1931年秋) 628

(一)赣南闽西的工业状况和工人阶级的斗争 628

(二)向赣南闽西进军,发动工人斗争,发展军需工业 632

(三)闽西“一大”的召开和劳动法的制定 635

(四)《寻邬调查》。城市工商业政策和争取城市贫民的策略 641

(五)恢复赣南闽西工业生产和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645

(六)纠正立三路线,闽西工业逐渐恢复 651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1935年初) 657

(一)中央民主政府成立后,工业领域中两条路线的斗争 657

(二)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纷纷成立,公营厂矿迅速发展 667

(三)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地总结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发展工业和工人运动的指导方针 673

(四)根据地第一个国营工厂经营管理办法的产生 6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性质的公营工业的形成 680

一、公营工厂的种类 681

(一)兵工厂 681

(二)被服厂 696

(三)印刷厂 702

(四)中央钨砂公司 704

(五)造纸厂 709

(六)纺织厂 709

(七)其他各种工厂 711

二、党对国营工矿企业的领导和管理 712

(一)加强企业中的政治工作 712

(二)组织工人参加企业管理 714

(三)开展劳动竞赛 714

(四)第一个国营工厂经营管理办法经验总结——《苏维埃国家工厂支部工作条例》 718

第三节 组织生产合作社,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 722

一、党和政府重视生产合作社的组织与发展 723

(一)宣传创办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723

(二)制定发展生产合作社的方针政策 724

(三)规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组织、分配原则和管理办法 726

二、生产合作社的蓬勃发展 733

(一)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掀起办社热潮 733

(二)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735

(三)合作运动中的阶级斗争和出现的问题 739

(四)介绍一个生产合作社——长汀斗笠生产合作社 740

三、开展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 743

(一)开展熬硝盐运动的重大意义 743

(二)党和政府对熬硝盐运动的积极领导 746

(三)群众性的熬硝盐运动蓬勃发展 747

(四)介绍一个熬硝盐先进区——于都岭背区的熬硝盐情况 748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根据地的劳动政策 749

一、私营工业 750

(一)保护私营工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 750

(二)保护私营工业,奖励私人投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 751

(三)“左”倾路线对根据地私营工业的破坏 754

二、根据地的劳动政策 755

(一)1929年至1930年间,闽西党和政府在总结实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几个劳动法 756

(二)立三路线的《劳动法》及其在根据地的影响 762

(三)王明路线的《劳动法》 767

(四)过左的劳动政策及其危害 778

(五)对王明路线的过左劳动政策的抵制和批评 788

(六)新劳动法的产生 790

第五节 发展交通邮电事业 795

一、动员群众修桥筑路 796

(一)修桥筑路的目的意义 796

(二)修筑的主要交通干线 797

(三)修路架桥的要求和方法 799

二、发动群众疏通河道 806

三、自力更生创办人民邮电事业 807

(一)根据地邮政事业的发展情况 808

(二)根据地电讯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818

第五章 根据地的商业 823

引言 829

第一节 根据地商业的恢复和发展概况 831

一、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秋—1929年初) 831

(一)边界的商业状况 831

(二)制定保护私营商业的政策。恢复改造草林圩场。第一个公营商店的出现 833

(三)同“左”倾盲动主义的斗争。兴办公卖处,建立大陇红色圩场,在红军内部进行政策教育 834

(四)建立赤白贸易线,成立竹木委员会,开展对外贸易 837

二、土地革命中期(1929年初—1931年秋) 837

(一)赣南、闽西的商业状况 837

(二)广泛宣传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肃清盲动主义残余 839

(三)组织合作社,成立粮食调剂局,打击奸商,平抑物价,为缩小“剪刀差”而斗争 840

(四)毛泽东同志的《寻邬调查》,为“南阳会议”制订斗争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根据地商业的恢复指明了方向 846

(五)立三路线对商业的干扰和反立三路线的斗争 851

(六)成立外贸机构,有组织地进行对外贸易,开展对敌经济斗争 854

(七)一、二、三次反“围剿”取得伟大胜利,根据地商业开始恢复,创建了各种形式的公营商业 855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1935年初) 858

(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成立和王明路线的统治 858

(二)敌人经济封锁的加紧和王明路线的危害,造成根据地经济的严重困难和私营商业的倒闭 862

(三)毛泽东同志为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挽救王明路线所造成的经济困难,领导商业战线的斗争 865

(四)毛泽东同志在“二苏大”上对商业工作的全面总结。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为保证粮食供应而斗争 872

第二节 公营商业 880

一、公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880

(一)党对公营商业的方针 880

(二)公营商业的几种类型 881

二、成立粮食调剂局,控制粮食贸易 886

(一)粮食调剂局的建立 886

(二)粮食调剂局的任务和作用 901

三、设立对外贸易局,沟通赤白贸易 925

(一)设立对外贸易局的背景 925

(二)对外贸易局的任务和作用 944

(三)党关于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 960

四、商业公司的建立和发展 976

第三节 合作社商业 978

一、合作社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978

(一)发展合作社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 978

(二)大规模地发展以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为主的各种合作社商业 981

(三)合作社工作人员的英勇奋战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1016

二、合作社商业的性质和组织原则 1024

(一)合作社商业的性质 1024

(二)合作社商业的组织原则 1026

三、几个先进的合作社商业 1029

(一)才溪区消费合作社 1029

(二)长冈乡消费合作社 1033

(三)瑞金壬田区消费合作社 1037

四、加强党对合作社商业的领导 1042

(一)注意抓合作社运动中的阶级斗争 1042

(二)加强思想领导,坚持民主办社 1045

(三)加强业务领导,改进工作作风 1047

(四)纠正“何必言利”和单纯追逐盈利两种错误倾向 1050

(五)从财政、税收、货源、运输等方面支持合作社商业 1053

第四节 私营商业和农村圩场 1054

一、私营商业和农村圩场在根据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055

二、保护、提倡和奖励私营商业 1056

(一)党对私营商业必须实行保护的政策 1056

(二)三次“左”倾路线对私营商业的影响和破坏 1058

(三)毛泽东同志在同“左”倾错误路线斗争中为我党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商业政策 1070

三、根据地的圩场情况及变革 1085

(一)改造草林圩场 1085

(二)建立大陇红色圩场 1093

(三)几个圩场革命前后的变化 1096

第六章 根据地的金融 1101

引言 1109

第一节 根据地金融的发展情况 1112

一、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秋—1929年初) 1112

(一)湘赣边界旧的债务剥削关系 1112

(二)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废债斗争 1115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字银元 1118

二、土地革命中期(1929年初—1931年秋) 1119

(一)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东固平民银行的成立 1120

(二)中共闽西“一大”总结废债斗争的经验。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1123

(三)赣西南“二七”会议和废债运动的开展。东固银行的扩大 1128

(四)闽西特委接受福建省委指示,重新修订土地斗争和废债的政策 1132

(五)闽西信用社发行纸币 1133

(六)毛泽东同志深入调查研究对富农废除债务的问题 1134

(七)“南阳会议”提出废除一切债务和创建工农银行 1136

(八)《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的公布。废除欠富农的债务,反击富农的进攻 1138

(九)经济斗争的开展,积极筹建闽西工农银行 1138

(十)毛泽东同志排除立三路线的干扰,开创了赣西南的新局面,江西工农银行的建立 1142

(十一)纠正立三路线对闽西的干扰。金融斗争的开展 1149

(十二)成立湘赣省,创建湘赣省工农银行 1152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1935年初) 1153

(一)统一货币发行,统一金融政策 1154

(二)成立国家银行和中央造币厂 1157

(三)代理国库的实施 1160

(四)财政的统一,金库的建立,促进了金融事业的发展 1162

(五)王明的错误路线造成财政困难,外贸逆差,币值不稳的严重后果 1164

(六)毛泽东同志尽力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进一步发挥银行调剂金融,发展经济的作用 1168

(七)毛泽东同志全面总结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经验,为财政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1171

(八)积极发展信用合作社事业 1173

(九)王明错误路线的恶果,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根据地缩小,财源枯竭,纸币贬值 1174

第二节 根据地的金融组织 1177

一、摧毁旧的金融机构 1177

(一)没收帝国主义的银行 1178

(二)监督私人土著大银行、钱庄,禁止私自发行货币 1179

(三)取消封建典当约会 1179

(四)消灭高利贷,废除剥削债务 1181

(五)关于废除富农债务的斗争 1198

二、根据地银行的组织机构和任务 1202

(一)工农银行的组织机构 1202

(二)工农银行的任务 1214

三、组织信用合作社 1218

(一)组织信用合作社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1218

(二)信用合作社的意义和作用 1220

四、造币厂、印钞厂 1224

五、根据地广大群众热烈拥护工农银行 1228

(一)积极认购入股,充实扩大银行基金 1228

(二)踊跃出售金银首饰支援造币厂,积极以现洋兑换纸币 1230

第三节 开展信贷活动,进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1231

一、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财力 1231

(一)金库存款(即财政存款) 1231

(二)机关企业红军部队的存款 1235

(三)个人储蓄 1235

二、给生产事业以信贷支持,有计划地调剂根据地金融 1238

(一)发放贷款的原则 1238

(二)发放贷款的种类 1240

(三)根据地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的借贷利息 1243

第四节 根据地的货币流通与货币斗争 1255

一、发行货币,驱逐敌币,稳定金融 1255

(一)根据地银行未发行货币之前的货币流通和货币斗争 1255

(二)发行货币,占领市场 1258

(三)驱逐敌币,稳定金融 1260

(四)规定国家银行、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是唯一的法定货币 1263

(五)统一时洋价格 1266

二、提高纸币信用,保障纸币流通的正常进行 1266

(一)正确执行纸币发行原则 1266

(二)配合国家财政支持革命战争 1270

(三)做好宣传,提高纸币信用 1271

三、打击一切破坏根据地金融的活动 1277

(一)打击造谣破坏者 1279

(二)镇压假币制造者 1280

四、集中现金,支援革命战争 1282

(一)集中现金的措施 1282

(二)把现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1292

第七章 根据地的财政 1299

引言 1305

第一节 根据地财政的建立和发展 1307

一、土地革命前期(1927年秋—1929年初) 1307

(一)军队筹款自给的方针和财政工作的建立 1308

(二)土地革命促进生产发展,开始征收土地税 1312

(三)军需工业的创建是军事财政的一个物质基础 1313

(四)革命军队内部的经济民主和供给制 1313

(五)严格财政纪律,实行节约原则 1314

二、土地革命中期(1929年初—1931年秋) 1316

(一)进军赣南闽西,边作战边筹款 1316

(二)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和根据地的巩固,财政经济工作逐步开展 1317

(三)立三路线干扰,闽西财政工作遇到困难 1322

(四)执行正确的财政工作路线,为粉碎敌人一、二、三次“围剿”提供了物质保障 1324

三、土地革命后期(1931年秋—1935年初) 1334

(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和财政路线的转变 1334

(二)统一财政,加强管理 1340

(三)王明路线对财政经济工作的危害和毛泽东同志为克服财政困难所进行的斗争 1347

(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保障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供给而斗争的财政 1361

第二节 财政收入 1369

一、向一切剥削者筹款 1369

(一)打土豪筹款 1369

(二)向富农捐款 1378

(三)向城市资本家捐款 1381

二、税收 1383

(一)税收是根据地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 1383

(二)农业税 1385

(三)山林税 1396

(四)工商税 1397

(五)店租 1402

三、公债 1403

(一)两期短期革命战争公债的发行 1403

(二)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 1407

四、公营经济收入 1416

第三节 财政支出 1417

一、革命战争经费的供给 1418

(一)保证革命战争的供给是根据地财政的首要任务 1418

(二)红军的给养与标准 1419

(三)各项军事费用的供给与标准 1422

二、政府各项费用的支出 1430

(一)政府工作人员的供给与标准 1430

(二)政府公用经费的供给与标准 1432

三、经济建设支出 1437

(一)支持公营经济 1438

(二)扶持合作社经济 1441

(三)支持农业生产的发展 1443

四、文教卫生和社会救济等项事业的支出 1445

(一)文教费用的支出 1445

(二)卫生费用的支出 1447

(三)救济事业费用的支出 1449

五、财政支出应根据节省的方针 1451

(一)开展节省运动的意义 1451

(二)开展群众性的节省运动 1453

六、供给制 1460

(一)供给制的意义 1460

(二)实行供给制的情况和对专家技术人员的待遇 1462

第四节 统一财政,加强管理 1463

一、从自收自支到统一财政 1464

(一)中央政府成立前各级政府自收自支的情况 1464

(二)统一财政的意义 1466

二、统一财政必须建立规章制度 1468

(一)建立预决算制度 1468

(二)统一税收 1471

(三)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 1473

(四)建立审计制度 1475

(五)建立国库制度 1479

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财政机构,严格财政纪律 1481

(一)统一财政,加强组织领导,规定各级财政系统及领导关系 1481

(二)严格财政纪律,反对贪污浪费 1485

第八章 根据地的新气象和根据地人民对革命的贡献 1489

引言 1491

第一节 革命前后两重天奴隶翻身作主人 1492

一、革命前,劳动人民苦难重 1492

二、革命后,奴隶当了主人翁 1497

三、文化教育为工农服务 1508

第二节 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516

一、在经济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变革 1517

二、军民关系、干群关系和军队内部的官兵关系的变革 1525

(一)军民团结 1525

(二)干群团结 1529

(三)官兵团结 1531

第三节 根据地人民对革命战争的伟大贡献 1535

一、踊跃参加红军,同敌人浴血奋战 1536

二、不怕牺牲奋勇支前 1542

三、节衣缩食支援革命战争 1547

(一)积极交纳土地税,热烈响应政府的借谷运动 1547

(二)踊跃认购公债捐助战费 1550

四、广泛开展拥军优属运动 1555

(一)农民组织耕田队,为红军家属耕田 1557

(二)工厂、机关实行礼拜六义务劳动,邦助红属解决劳力不足的困难 1559

(三)合作社对红属实行减价照顾 1559

(四)救济红军家属,解决经济上的困难 1560

大事记 1565

后记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