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原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惠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1

第二节 仪器分析的分类 2

第三节 分析仪器的组成 2

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概论 4

第一节 原电池和电解池 4

第二节 能斯特方程 6

一、能斯特方程 6

二、活度和活度系数 7

第三节 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 8

第四节 电极 13

一、电极的类型 13

二、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极化和去极化电极 14

第五节 法拉第定律 16

第六节 电极-溶液界面的传质过程 16

一、对流,电迁移和扩散传质 16

二、Cottrell方程 17

习题 17

第三章 电位分析法 20

第一节 离子选择电极 20

一、膜电位 20

二、离子选择电极的分类 22

第二节 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参数 28

一、能斯特响应,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28

二、电位选择系数 28

三、响应时间 30

四、内阻 30

五、稳定性 30

第三节 分析方法 30

一、电位法 30

二、电位滴定法 33

三、Gran作图法 36

四、误差 37

第四节 离子计和自动电位滴定计 38

一、离子计 38

二、自动电位滴定计 38

第五节 应用 39

一、电位法 39

二、电位滴定法 39

习题 40

第四章 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 44

第一节 电解的原理 44

一、分解电压与电解方程 44

二、控制电位电解和控制(恒)电流电解 46

第二节 电重量分析法 50

一、控制电位电解分析法 50

二、恒电流电解分析法 50

三、应用 51

第三节 库仑分析法 51

一、库仑滴定法 52

二、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 54

三、微库仑分析法 56

四、应用 56

习题 58

第五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60

第一节 直流极谱法 60

一、原理 60

二、受扩散控制的电解电流 63

三、极谱波方程 66

四、应用 70

五、直流极谱法的局限性 72

六、三电极系统 73

第二节 单扫描极谱法 74

一、原理 74

二、峰电流方程 75

三、应用 76

第三节 交流极谱、方波极谱和脉冲极谱法 77

一、交流极谱法 77

二、方波极谱法 78

三、脉冲极谱法 79

第四节 溶出伏安法 81

一、阳极溶出伏安法 81

二、阴极溶出伏安法 83

三、溶出伏安分析实验条件的选择 83

第五节 极谱催化波 84

一、平行催化波 85

二、氢催化波 86

第六节 循环伏安法 87

一、原理 87

二、应用 88

第七节 电流滴定法 89

一、一个极化电极的电流滴定法 89

二、二个极化电极的电流滴定法 91

第八节 控制电流极谱法 92

一、交流示波极谱法 92

二、示波滴定法 92

三、计时电位法 93

习题 94

第六章 色谱分析原理 96

第一节 色谱法及其分类 96

一、色谱法 96

二、分类 96

第二节 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 98

一、色谱流出曲线 98

二、术语 99

第三节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99

一、分配过程 100

二、保留值 101

三、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102

四、分离度 107

五、基本分离方程 108

习题 111

第七章 气相色谱法 114

第一节 气相色谱仪 114

一、气路系统 115

二、进样系统 116

三、色谱柱 116

四、温度控制系统 116

五、检测器和记录仪 117

第二节 检测器 117

一、检测器类型 117

二、检测器性能指标 117

三、热导检测器 119

四、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121

五、电子捕获检测器 122

六、火焰光度检测器 123

七、热离子检测器 123

第三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 124

一、固定液 124

二、载体 129

三、固体吸附剂 130

第四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131

一、载气及流速 131

二、载体 131

三、固定液配比 131

四、柱温 131

五、柱压 132

六、气化和检测室温度 132

七、进样量 132

八、柱 132

第五节 开管柱气相色谱法 133

一、开管柱的优缺点 133

二、开管柱类型 133

三、柱的涂布 134

第六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 134

一、定性分析 135

二、定量分析 136

习题 139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41

第一节 速率理论方程 141

一、折合参数 141

二、速率理论方程 142

第二节 固定相和流动相 143

一、固定相 143

二、流动相 143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144

一、贮液器 144

二、脱气器 144

三、高压泵 144

四、梯度洗脱装置 145

五、进样器 145

六、色谱柱 146

七、检测器 146

第四节 液固色谱法 149

一、原理 149

二、固定相 149

三、流动相 150

第五节 液液色谱法 150

一、固定相 151

二、流动相 151

第六节 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152

一、化学键合相 152

二、正相键合相色谱法 152

三、反相键合相色谱法 153

第七节 离子交换色谱法 154

一、原理 154

二、固定相 154

三、流动相 155

四、离子色谱法 156

第八节 离子对色谱法 157

一、原理 157

二、影响保留值的因素 157

第九节 尺寸排阻色谱法 158

一、原理 158

二、周定相 159

三、流动相 160

第十节 分离方式的选择 160

习题 161

第九章 光学分析基本原理 162

第一节 电磁辐射的性质 162

一、波动性和微粒性 162

二、电磁波谱 163

第二节 光与物质的作用 164

一、吸收 164

二、发射 164

三、散射 165

四、折射和反射 165

五、干涉和衍射 166

第三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167

一、非光谱法 167

二、光谱法 167

第四节 光谱法仪器 169

一、光源 170

二、单色器 170

三、吸收池 175

四、检测器 176

五、读出装置 177

习题 178

第十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179

第一节 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 179

一、原子结构 179

二、原子的光谱项和光谱选律 180

第二节 光谱仪 182

一、激发光源 182

二、光谱仪 186

三、谱线强度的测量 188

第三节 光谱分析方法 191

一、光谱定性分析 191

二、光谱半定量分析 192

三、光谱定量分析 192

四、应用 196

第四节 火焰光度法 196

习题 197

第十一章 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198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 198

一、原子吸收的基本原理 198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02

三、干扰及其抑制方法 206

四、分析方法 210

第二节 原子荧光光谱法 213

一、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及类型 214

二、原子荧光强度 215

三、原子荧光光度计 216

四、应用 216

习题 217

第十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219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219

一、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电子跃迁和吸收带 220

二、电荷转移吸收带 223

三、配位体场吸收带 224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224

第二节 吸收定律 226

一、比耳定律 226

二、引起偏离比耳定律的因素 226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29

一、单波长分光光度计 229

二、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231

第四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32

一、定性分析 232

二、定量分析 235

三、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及其不稳定常数 244

四、测定酸碱离解常数 248

五、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异构体 248

六、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249

第五节 分子荧光和磷光光谱法 249

一、分子荧光和磷光 249

二、激发和发射光谱曲线 252

三、荧光分析法 252

四、磷光分析法 256

习题 257

第十三章 红外吸收及拉曼光谱法 262

第一节 红外吸收基本原理 262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262

二、分子的振动类型 262

三、基频、倍频和组频 264

四、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264

五、红外吸收光谱图 265

第二节 仪器 265

一、光学系统 266

二、主要部件 266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 267

第三节 样品的处理 269

一、气体样品 269

二、液体和溶液样品 269

三、固体样品 269

第四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70

一、基团频率区与指纹区 270

二、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 270

三、典型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特征 273

第五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277

一、定性分析 277

二、定量分析 282

第六节 拉曼光谱法 282

一、基本原理 282

二、仪器 283

三、应用 284

习题 286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289

第一节 核磁共振吸收基本原理 289

一、原子核磁性质 289

二、磁场中的能级的能量 290

三、核的进动频率与核磁共振吸收 290

四、弛豫 291

第二节 核磁共振波谱仪 292

一、磁铁与磁场扫描发生器 293

二、射频发射和接收器 293

三、样品容器 294

第三节 样品的处理 294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质子核磁共振波谱 294

一、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 294

二、自旋—自旋裂分与偶合常数 298

三、化学全同与磁全同 300

四、自旋系统命名 300

五、一级图谱的偶合裂分规律 300

第五节 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 302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302

二、定量分析 304

三、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305

第六节 13C核磁共振波谱法 306

一、13C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 306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 307

三、质子全去偶 308

四、化学位移 309

五、偏共振去偶 310

第七节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 310

一、基本原理 310

二、应用 311

习题 312

第十五章 质谱法 316

第一节 质谱仪 316

一、电离源 316

二、质量分析器 321

三、质谱检测器 323

四、傅里叶变换质谱仪 324

五、分辨率 325

第二节 离子的主要类型 326

一、分子离子 326

二、同位素离子 327

三、碎片离子 328

四、重排离子 328

五、亚稳离子 329

第三节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329

一、烃类 329

二、羟基化合物 330

三、羰基化合物 331

四、醚类 332

五、羧酸、酯和酰胺 332

六、胺 332

第四节 质谱分析的应用 333

一、有机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333

二、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的测定 338

三、色谱-质谱联用 338

四、混合物的定量分析 339

五、同位素标记 339

第五节 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剖析 340

习题 342

第十六章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346

第一节 X射线光谱法 346

一、X射线吸收分析法 346

二、X射线衍射分析法 348

三、X射线荧光分析法 349

四、电子微探针分析法 350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 351

第二节 电子和离子光谱法 351

一、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 351

二、俄歇光谱法 354

三、离子散射光谱法 357

四、二次离子质谱法 358

五、离子微探针质谱法 359

第三节 热分析法 360

一、热重法 360

二、差热分析法 361

三、差示扫描量热法 363

第四节 流动注射分析法 364

一、基本原理 364

二、流动注射分析仪 365

三、应用 366

习题 367

第十七章 复杂体系的综合分析 368

第一节 综合分析的特点 368

一、复杂性 368

二、综合性 368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与分离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 369

第三节 取样和样品的预处理 370

一、取样 370

二、样品的保存 370

三、无机固体样品的分解和溶解 371

四、有机和生物样品的分解 373

第四节 分离方法 374

一、分离方法的分类 374

二、分离模式 374

三、柱色谱 376

四、平面色谱 377

五、溶剂萃取 379

六、膜分离 384

七、吸附与解吸 386

八、沉淀与共沉淀 386

九、蒸馏、挥发与冷阱技术 387

十、区域熔融 387

十一、电泳 388

十二、超离心 390

十三、掩蔽与解蔽 390

十四、分离方法的选择 391

第五节 剖析的一般程序 392

一、剖析的一般程序 392

二、样品的一般考察 392

三、无机成分分析 393

四、有机成分分析 393

五、合成验证与定量分析 394

第六节 复杂体系分析示例 394

习题 399

第十八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 402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402

一、误差的分类 402

二、一些基本概念 403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分布 406

一、频率分布 406

二、正态分布 408

第三节 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412

一、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 413

二、平均值 413

三、显著性检验 416

四、可疑数据的取舍 418

第四节 一元回归分析 420

一、一元线性回归 420

二、相关系数 423

三、一元非线性回归 424

第五节 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方法 424

一、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424

二、减小测量误差 424

三、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425

四、消除系统误差 425

第六节 有效数字 425

一、有效数字 425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 426

三、计算规则 426

习题 427

习题答案 429

附录 432

附录Ⅰ 一些基本常数表 432

附录Ⅱ 原子量表 433

主要参考资料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