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6
第一节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6
一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6
二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 15
第二节 文学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18
一 文学的真实性 18
二 文学的倾向性 26
三 文学的真实性和文学倾向性的关系 44
第二章 文学的审美特性 48
第一节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 48
一 文学审美反映的特性 49
二 文学的审美对象 53
三 文学的审美方式 57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 60
一 形象性 60
二 情感生 63
三 想象性 67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71
一 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 71
二 语言艺术的特点 74
第三章 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78
第一节 文学的价值 78
一 关于文学价值的理论 78
二 文学价值的审美特征 82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 89
一 认识功能 89
二 教育功能 92
三 审美功能 95
四 文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关系 99
第四章 文学的构成 102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 102
一 文学作品内容的涵义 102
二 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103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 109
一 文学作品形式的涵义 109
二 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 109
第三节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39
一 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关系 139
二 社会主义文学对内容和形式的要求 142
第五章 文学的创作过程 145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条件和过程 145
一 文学创作的条件 145
二 文学创作的过程 153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159
一 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159
二 创作灵感 167
第六章 典型和意境的创造 172
第一节 文学典型 172
一 文学典型的涵义 172
二 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 177
三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 185
第二节 文学意境 188
一 意境理论的发展 188
二 意境的审美特征 191
三 意境的分类 197
四 意境与典型的区别 200
第三节 典型化 201
一 典型化的涵义 202
二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 204
三 典型化的方法 207
第七章 文学的创作方法 215
第一节 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 215
一 创作方法的性质 215
二 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 217
第二节 创作方法的历史形态 226
一 古典主义 227
二 批判现实主义 229
三 自然主义 231
四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33
五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235
第三节 现代主义 237
一 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 237
二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主要创作方法 243
第八章 文学风格、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253
第一节 文学风格 253
一 文学风格的涵义 253
二 文学风格的表现 259
三 文学风格的形成 263
四 文学风格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72
第二节 文学流派 277
一 文学流派的涵义及形成 277
二 文学流派的意义 280
第三节 文学思潮 282
一 文学思潮的涵义与形成 282
二 文学思潮的的基本特征 286
第九章 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290
第一节 文艺的起源 290
一 人们对文艺起源问题的探讨 290
二 文学起源于劳动 294
第二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动因 299
一 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299
二 社会经济基础对文学发展的决定制约作用 302
三 上层建筑诸因素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309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艺术动因 319
一 文学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320
二 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 325
三 继承、革新、创造是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330
第十章 文学欣赏 336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意义和性质 336
一 文学欣赏的意义 336
二 文学欣赏的性质 341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条件和一般过程 344
一 文学欣赏的条件 344
二 文学欣赏的一般过程 350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特点 355
一 文学欣赏的心理特征 355
二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与一致性 360
三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367
第十一章 文学批评 372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372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 372
二 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 377
三 文学批评的作用 380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和原则 384
一 文学批评标准 384
二 文学批评的原则 391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方法 396
一 文学批评方法的发展 397
二 几种影响较大的批评方法 398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