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花之安(Ernst Faber)思想研究=A Study of Ernst Faber's missionary work and though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南怀瑾讲述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考察、分析、解释近代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对花之安的传教思想做了较全面、深入的探究。本书驻主要分为花之安生平与著述篇、“求新声于异邦”:世界观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文化观篇、“聊尽友直之心”:中国政治经济观篇、在华34年的花之安五部分。

19世纪著名汉学家:生平与著述篇 3

第一章 东莞时期(1865-1880年) 3

第一节 东莞的花之安足迹 3

一、东莞学习与行医传教 3

二、两度返回德国 5

三、最初来华的十五年 7

第二节 汉学家著述路:东莞始作 7

一、《儒学汇纂》 8

二、《德国学校论略》 11

三、《马可讲义》 15

四、《教化议》 18

五、《自西徂东》 19

第二章 上海时期(1880-1897年) 24

第一节 上海的花之安与同善会 24

一、上海“崛起” 24

二、花之安结缘同善会 25

三、花之安在中华教育会 27

第二节 汉学家著述路:上海精华 28

一、《玩索圣史》 28

二、《性海渊源》 29

三、《经学不厌精》 31

第三章 青岛时期(1898-1899年) 32

第一节 青岛的花之安晚年 32

一、转往青岛 32

二、福柏医院的由来 33

三、富有牺牲精神的花之安 34

第二节 汉学家著述路:文星陨落 35

一、《青岛至崂山植物概况》 36

二、《明心图》 36

三、《经学不厌精遗编》 39

四、花之安著述的主要特征 40

“求新声于异邦”:花之安世界观篇 45

第四章 花之安的天伦观——“笃天伦而崇上帝” 45

第一节 “神字之义” 46

一、神字之义——“遍地皆神”与“唯一真神” 46

二、神鬼之别——“鬼”与“魂” 50

三、中国古今之人对神认识的差别 51

第二节 “笃天伦,崇上帝” 56

一、圣父——“唯一之本源”“全体之所在” 58

二、圣子——“元始之道” 61

三、圣神——“圣灵” 62

第三节 “笃天伦之门:信、望、爱” 63

一、“笃天伦”的第一门:信也 64

二、“笃天伦”的第二门:爱也 65

三、“笃天伦”的第三门:望也 65

第四节 花之安天伦观再认知 65

第五章 花之安的地伦观——“笃地伦当精格致” 67

第一节 “格物致知,天人之奥” 68

一、“笃地伦”是“当精格致” 68

二、花之安“格物功用” 69

第二节 “商通地宝、贵乎公平” 72

一、古代中国人重农轻商 72

二、“交易贵乎公平” 73

第三节 “天地万物,各从其类” 74

一、《圣经》:万物乃是从神而来 74

二、基督教与中国思想对万物观的差距 74

三、“天地万物,各从其类” 76

第四节 花之安地伦观再认知 77

第六章 花之安的人伦观——“尽己性尽人性” 79

第一节 “尽己性”与“尽人性” 80

一、“尽己性” 80

二、结合孟子“性善”和荀子“性恶”之说 80

三、“尽人性” 82

第二节 “仁义”与“迁善” 84

一、“博爱之谓仁,仁则无所不爱说” 84

二、“至于天理之节文,则有礼” 85

三、怀“天下之心”与定“天下之分” 86

第三节 “五伦之义”与“人伦秩序” 87

一、中国古代自我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87

二、中国传统人伦 88

第四节 “天地人三端”与“天地人一本” 91

一、“天地人,三者一体” 91

二、“笃天伦以尽人伦” 92

三、儒家“专精伦物” 94

第五节 花之安人伦观再认知 95

第七章 花之安的宗教观——“孔子加耶稣” 97

第一节 “补儒易佛”——从“一神论”到儒家理性原则的确立 98

一、“补儒” 99

二、“易佛” 106

第二节 “识性善之源”——从“人性论”角度进入宗教信仰 107

一、从其批注案语来看 107

二、从逻辑思辨方面来看 108

三、从花之安对中国人性论的态度来看 109

第三节 “惟祀上帝为得其正”——儒家与基督教的调和与抗争 109

一、礼之真义 110

二、礼与乐的关系 114

三、孝与爱的关系 117

第四节 花之安宗教观再认知 117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花之安文化观篇 121

第八章 中国道统的花氏认识 121

第一节 《十三经考证》的起源 122

第二节 《十三经考证》及诸子之简介 123

一、《十三经考证》篇目罗列 123

二、《诸子与经义异趋》目录 123

三、纲举目张的花式“十三经” 124

第三节 《十三经考证》的疏证及评议 125

一、《十三经考证》等著述的疏证例举 125

二、《十三经考证》等著述优点所在 135

三、《十三经考证》存在的缺点 137

第四节 花之安之治学精神 139

一、述而不作的指导思想 139

二、花之安对中国学术的总体认识 140

三、花之安对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基本内容的认识 142

四、注重对学术源流的探讨 143

第九章 儒道释的花氏见解 146

第一节 “不恃权以行教” 147

一、儒道释三经之异同 147

二、圣贤与耶稣的来源及与“道”的关系 151

三、三教经与耶稣经的差别 153

第二节 儒道释与国家富 155

一、中国的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 155

二、中国人的现实困境与耶稣教及上帝 159

第十章 中国风水等民俗的花氏批判 160

第一节 对风水说的批判 161

一、《上海新报》之“风水”论战 161

二、花之安“辩论风水” 163

第二节 星变和缠足的批判 165

一、“中儒言星变之缪” 165

二、中国妇女“缠足”现象 167

“聊尽友直之心”:中国政治经济教育观篇 173

第十一章 花之安的政治观 173

第一节 “思兼”和“谦德” 173

一、西方传教士的主流政治观点 173

二、花之安的“仁治观” 176

第二节 “教化废兴”与“公心正道” 181

一、从“非敢干预国政”到“警醒中国之人” 181

二、圣王、周公与晚清统治者的不同 182

第三节 “天理之至正” 185

一、西方施行的政治制度 185

二、中国传统的政治学 187

三、花之安政治观的实践 190

第十二章 花之安的经济观 194

第一节 中西社会的经济状况 194

一、中西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 194

二、花之安“先兴教育,而后发展经济”的构想 195

三、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改变的原因 196

第二节 花之安的“中国经济观” 197

一、生财之道 197

二、取财之道 203

三、用财之道 209

第十三章 花之安的教育观 213

第一节 中西教育制度的对比 213

一、花之安“教化”思想的由来 213

二、花之安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研究 215

三、高度重视女子教育 217

四、“西国考试” 219

第二节 “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山之作” 221

一、《德国学校论略》——“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山之作” 221

二、德国教育的特点 222

三、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应 224

第三节 “以道化心” 225

一、以道化心的教化之理 226

二、学德兼备的教化之法 230

第四节 花之安“教化”思想的影响 238

一、对中国的影响 238

二、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先驱 240

三、花之安与德国的汉学 240

第十四章 在华34年的花之安 242

一、花之安大半生献给了中国 242

二、花之安的中国问题解决方案 243

三、花之安倡导中西方信仰的融合 245

参考资料 247

附录(一):花之安(Ernst Faber)年谱 260

附录(二):礼贤会百年年鉴 270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