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3
第一编 农作物病虫害基本知识第一章 农作物病害基本知识 3
农作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3
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原因 3
侵染性病害的病原 4
植物病原真菌 4
植物病原细菌及所致病害 11
植物病原病毒及所致病害 14
植物病原线虫 19
寄生性种子植物 20
农作物病害的症状 20
农作物病害一般的诊断方法 22
病害的侵染循环 25
第二章 农作物害虫基本知识 28
昆虫的外部形态 28
头部及其附属器官 28
胸部及其附属器官 30
腹部及其附属器官 31
昆虫体壁的构造与功能 31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32
昆虫的繁殖 32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32
世代与生活年史 34
休眠和滞育 34
昆虫的趋性 34
昆虫的食性 35
第二编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第三章 小麦病虫害 39
小麦病毒病 40
小麦锈病 50
麦类黑穗病 74
小麦腥黑病 74
小麦秆黑粉病 78
小麦散黑穗病 81
麦类赤霉病 84
小麦白粉病 91
小麦秆枯病 94
小麦根腐病 96
小麦生育后期的叶枯性病害 99
小麦线虫病 101
麦类麦角病 106
小麦全蚀病 107
毒麦 110
大麦条纹病 112
大麦坚黑穗病 114
大麦散黑穗病 115
麦类其他病害 116
地下害虫 118
蛴螬类 118
金针虫 121
蝼蛄 122
麦蚜 127
麦蜘蛛 131
小麦吸浆虫 133
绿麦秆蝇 136
麦根蝽象 139
麦类其他害虫 141
第四章 水稻病虫害 143
水稻白叶枯病 143
稻瘟病 154
水稻纹枯病 158
水稻干尖线虫病 162
水稻恶苗病 165
水稻其它病害 168
水稻螟虫 170
稻飞虱和稻叶蝉 182
稻苞虫 186
稻食根叶? 188
稻纵卷叶螟 190
水稻其他害虫 192
第五章 玉米、高粱、谷子病虫害 195
玉米大斑病 195
玉米小斑病 204
玉米丝黑穗病 205
玉米黑粉病 210
玉米其他病害 214
玉米螟 216
粘虫 222
玉米其他害虫 229
高粱黑穗病 229
高粱叶部病害 233
高粱蚜 235
谷子白发病 237
粟粒黑穗病 239
粟瘟病 240
谷子红叶病 241
谷糜其他病害 243
粟灰螟 244
谷糜其他害虫 247
第六章 薯类病虫害 249
甘薯黑疤病 249
马铃薯晚疫病 257
马铃薯环腐病 262
薯类其他病害 268
马铃薯块茎蛾 270
二十八星瓢虫 273
甘薯卷叶蛾 275
甘薯天蛾 276
第七章 豆类病虫害 278
大豆花叶病 278
大豆细菌性病害 279
大豆细菌性叶烧病 279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280
大豆紫斑病 280
豆类其他病害 281
豆荚螟 285
豆小卷叶蛾 286
豆天蛾 288
黑点银纹夜蛾与甘兰夜蛾 288
豌豆象 291
豌豆蚜 293
豌豆潜叶蝇 294
其他豆类害虫 296
第八章 储粮害虫 297
储粮害虫的特点 297
几种重要储粮害虫的生活习性 298
麦蛾 298
米象和谷象 299
锯谷盗 299
拟谷盗 230
印度谷螟 230
仓库螨类 230
储粮害虫的综合防治 301
第九章 棉花病虫害 306
棉花苗期病害 306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319
棉花枯萎病 319
棉花黄萎病 331
棉花铃期病害 337
地老虎 343
棉蚜 348
棉铃虫 352
棉红蜘蛛 359
棉盲蝽象 362
棉金钢钻 363
棉花其他害虫 366
第十章 油菜病虫害 368
油菜菌核病 368
油菜白锈病和霜霉病 375
油菜花叶病 378
油菜其他病害 382
油菜兰跳? 382
菜茎象? 384
根蛆 384
芜菁叶蜂 385
上册 5
图Ⅰ—1.真菌的菌丝体 5
图Ⅰ—2.真菌的吸器 5
图Ⅰ—3.厚膜孢子 6
图Ⅰ—4.菌核 6
图Ⅰ—5.子座 6
图Ⅰ—6.真菌无性生殖的孢子类型 7
图Ⅰ—7.藻状菌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的性结合方式 8
图Ⅰ—8.子囊菌的有性生殖及子囊的形成过程 9
图Ⅰ—9.子囊盘结构图解 9
图Ⅰ—10.担子及担子孢子的形成 10
图Ⅰ—11.真菌的生活史图解 10
图Ⅰ—12.细菌鞭毛的着生方式 12
图Ⅰ—13.根癌病症状 12
图Ⅰ—14.棉花细菌性角斑病 13
图Ⅰ—15.植物病毒的粒子 15
图Ⅰ—16.烟草花叶病毒结构示意图 15
图Ⅰ—17.烟草花叶病毒在番茄植株内的扩展 16
图Ⅰ—18.感染紫菀黄化病毒的长春花的韧皮细胞中菌原质状体的电子显微照片 18
图Ⅰ—19.根结线虫属形态 19
图Ⅰ—20.菟丝子 20
图Ⅰ—21.徒手切片 24
图Ⅰ—22.显微镜的构造 25
图Ⅰ—23.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及病程图解 27
图Ⅰ—24.蝗虫体躯的构造 28
图Ⅰ—25.蝗虫头部的构造 29
图Ⅰ—26.昆虫的三种口器型式 29
图Ⅰ—27.昆虫具翅胸节和足的构造模式图 30
图Ⅰ—28.昆虫产卵器和交配器模式图 31
图Ⅰ—29.昆虫体壁的构造 32
图Ⅰ—30.昆虫的变态 33
图Ⅰ—31.小麦吸浆虫生活史 34
图Ⅱ—1.小麦三种锈病症状的比较 52
图Ⅱ—2.小麦锈菌夏孢子在麦叶表皮上萌发后侵入寄主气孔示意图 54
图Ⅱ—3.田间成株接种诱发行示意图 69
图Ⅱ—4.微湿室 70
图Ⅱ—5.小麦条锈病严重率记载标准 72
图Ⅱ—6.小麦秆锈病、叶锈病严重率记载标准 72
图Ⅱ—7.空中孢子捕捉器 73
图Ⅱ—8.小麦腥黑穗病 75
图Ⅱ—9.小麦秆黑粉病 79
图Ⅱ—10.小麦散黑穗病 82
图Ⅱ—11.小麦赤霉病 85
图Ⅱ—12.小麦白粉病 91
图Ⅱ—13.小麦秆枯病 94
图Ⅱ—14.小麦根腐病 97
图Ⅱ—15.小麦轮斑病 100
图Ⅱ—16.小麦线虫病 103
图Ⅱ—17.小麦全蚀病 109
图Ⅱ—18.毒麦 111
图Ⅱ—19.大麦条纹病 113
图Ⅱ—20.蝼蛄的卵窝构造 123
图Ⅱ—21.水稻白叶枯病 145
图Ⅱ—22.稻瘟病 154
图Ⅱ—23.稻纹枯病 159
图Ⅱ—24.稻干尖线虫病 163
图Ⅱ—25.三缸连环灶示意图 165
图Ⅱ—26.稻恶苗病 166
图Ⅱ—27.玉米大斑病 196
图Ⅱ—28.玉米小斑病 197
图Ⅱ—29.玉米丝黑穗病 206
图Ⅱ—30.玉米黑粉病 211
图Ⅱ—31.高粱四种黑穗病 230
图Ⅱ—32.高粱炭疸病 234
图Ⅱ—33.高粱紫斑病 234
图Ⅱ—34.谷子白发病 238
图Ⅱ—35.粟粒黑穗病 240
图Ⅱ—36.甘薯黑斑病 251
图Ⅱ—37.马铃薯晚疫病 258
图Ⅱ—38.马铃薯环腐病 263
图Ⅱ—39.大豆细菌性叶烧病 279
图Ⅱ—40.大豆细菌性斑点病 279
图Ⅱ—41.棉苗立枯病 308
图Ⅱ—42.棉苗炭疸病 308
图Ⅱ—43.棉苗红腐病 309
图Ⅱ—44.棉苗黑斑病 309
图Ⅱ—45.棉茎枯病 310
图Ⅱ—46.棉苗角斑病 310
图Ⅱ—47.棉枯萎病 321
图Ⅱ—48.棉黄萎病 332
图Ⅱ—49.棉铃疫病 339
图Ⅱ—50.棉铃炭疸病 339
图Ⅱ—51.棉铃茎枯病 340
图Ⅱ—52.棉铃红腐病 340
图Ⅱ—53.棉红粉病 340
图Ⅱ—54.地老虎幼虫各龄体长示意图 346
图Ⅱ—55.油菜菌核病 369
图Ⅱ—56.油菜白锈病 376
图Ⅱ—57.油菜霜霉病 376
下册 17
图Ⅲ—1.温带地区昆虫对温度的反应和温区的划分 17
图Ⅲ—2.温度对麦二叉蚜生殖力的影响 21
图Ⅲ—3.棉田食物链 25
图Ⅲ—4.三化螟第一代化蛹与羽化进度期距图 30
图Ⅳ—1.腐霉菌生活史 38
图Ⅳ—2.马铃薯晚疫病菌 39
图Ⅳ—3.葡萄霜霉菌生活史 41
图Ⅳ—4.霜霉科主要属特征 42
图Ⅳ—5.十字花科白锈菌 43
图Ⅳ—6.根霉菌 44
图Ⅳ—7.禾谷类白粉病菌生活史 45
图Ⅳ—8.白粉菌主要属的特征 47
图Ⅳ—9.模式子囊壳 48
图Ⅳ—10.麦类黑变病菌 49
图Ⅳ—11.秆枯腔菌属 50
图Ⅳ—12.蛇孢腔菌属 50
图Ⅳ—13.甘薯黑斑病菌 51
图Ⅳ—14.苹果树腐皮病菌 52
图Ⅳ—15.麦角菌属 52
图Ⅳ—16.赤霉属 53
图Ⅳ—17.玉米黑粉病菌生活史 54
图Ⅳ—18.黑粉菌厚垣孢子主要类型 56
图Ⅳ—19.小麦秆锈病菌生活史 58
图Ⅳ—20.锈菌主要属的冬孢子 59
图Ⅳ—21.梨形孢属 62
图Ⅳ—22.轮枝菌属 62
图Ⅳ—23.葡萄孢属 62
图Ⅳ—24.复端孢属 62
图Ⅳ—25.蠕虫孢属 63
图Ⅳ—26.交链孢属 63
图Ⅳ—27.尾孢属 63
图Ⅳ—28.瘤座孢科主要属形态 64
图Ⅳ—29.毛盘孢属分生孢子盘 65
图Ⅳ—30.叶点属 65
图Ⅳ—31.茎点属 65
图Ⅳ—32.壳二孢属 66
图Ⅳ—33.针壳孢属 66
图Ⅳ—34.立枯病菌 66
图Ⅳ—35.根腐病菌 67
图Ⅳ—36.蝼蛄科的种类及特征 71
图Ⅳ—37.蝗科重要种类的成虫 73
图Ⅳ—38.金龟?科的代表:棕色金龟? 76
图Ⅳ—39.五种金龟?成虫特征的对比 77
图Ⅳ—40.五种食叶的金龟?成虫 78
图Ⅳ—41.八种金龟?幼虫腹部末端毛列的对比 79
图Ⅳ—42.三种叩头?的成虫 79
图Ⅳ—43.三种叩头?的幼虫及其腹部末端 80
图Ⅳ—44.三种为害稻、麦的叶? 82
图Ⅳ—45.五种菜跳?的对比 83
图Ⅳ—46.三种常见的叶?的幼虫 83
图Ⅳ—47.瓢?科的害虫:马铃薯瓢虫 84
图Ⅳ—48.三种豆象的成虫 85
图Ⅳ—49.三种豆象的幼虫 86
图Ⅳ—50.菜茎象?和稻象?成虫 87
图Ⅳ—51.棉小灰象?成虫 87
图Ⅳ—52.贮粮甲虫类的成虫 89
图Ⅳ—53.贮粮甲虫类的幼虫 90
图Ⅳ—54.鳞翅目成虫的脉相和斑纹 91
图Ⅳ—55.鳞翅目卵的特征 92
图Ⅳ—56.鳞翅目幼虫的体构 92
图Ⅳ—57.鳞翅目幼虫的头和口器 93
图Ⅳ—58.鳞翅目幼虫腹足的趾钩 93
图Ⅳ—59.鳞翅目幼虫的线纹 94
图Ⅳ—60.鳞翅目蛹的特征 94
图Ⅳ—61.蝶亚目与蛾亚目特征的对比 95
图Ⅳ—62.粉蝶科:菜粉蝶 96
图Ⅳ—63.弄蝶科种类的成虫 97
图Ⅳ—64.弄蝶科种类的幼虫 98
图Ⅳ—65.天蛾科的成虫、幼虫和蛹 99
图Ⅳ—66.夜蛾科夜盗性种类的成虫 100
图Ⅳ—67.三种地老虎幼虫的鉴别特征 103
图Ⅳ—68.四种夜盗性夜蛾幼虫的鉴别特征 104
图Ⅳ—69.棉铃虫成虫及其近似种类的区别 105
图Ⅳ—70.棉铃虫幼虫及其近似种类的区别 106
图Ⅳ—71.三种暴露性夜蛾的成虫 107
图Ⅳ—72.黑点银纹夜蛾成虫 108
图Ⅳ—73.夜蛾科暴露性种类幼虫的鉴别特征 109
图Ⅳ—74.夜蛾科钻蛀性种类的成虫 110
图Ⅳ—75.夜蛾科钻蛀性种类的幼虫 110
图Ⅳ—76.夜蛾科常见种类的卵 112
图Ⅳ—77.夜蛾科常见种类的蛹 111
图Ⅳ—78.灯蛾科种类的成虫和脉相 112
图Ⅳ—79.钩翅蛾科的代表:芥麦钩翅蛾 113
图Ⅳ—80.螟蛾科的脉相 114
图Ⅳ—81.螟蛾科卷叶性种类的成虫 115
图Ⅳ—82.螟蛾科钻蛀性种类的成虫 116
图Ⅳ—83.螟蛾科农业种类的幼虫 117
图Ⅳ—84.螟蛾科蠹食性种类的成虫 119
图Ⅳ—85.螟蛾科加害贮藏物种类的成虫 120
图Ⅳ—86.螟蛾科加害贮藏物种类的幼虫 121
图Ⅳ—87.麦蛾科种类的成虫 122
图Ⅳ—88.麦蛾科种类的幼虫 123
图Ⅳ—89.菜蛾科的代表:菜蛾 124
图Ⅳ—90.芫菁叶蜂 125
图Ⅳ—91.姬蜂科(成虫) 126
图Ⅳ—92.小茧蜂的前翅 126
图Ⅳ—93.赤眼卵蜂 126
图Ⅳ—94.两种小麦吸浆虫的成虫 128
图Ⅳ—95.两种小麦吸浆虫成虫特征比较 128
图Ⅳ—96.两种小麦吸浆虫幼虫特征比较 129
图Ⅳ—97.潜蝇科重要害虫的成虫及脉相 130
图Ⅳ—98.绿麦秆蝇成虫 131
图Ⅳ—99.水蝇科成、幼虫的特征 131
图Ⅳ—100.四种种蝇成虫特征比较 132
图Ⅳ—101.四种种蝇幼虫特征比较 133
图Ⅳ—102.食蚜蝇科和寄蝇科成虫 134
图Ⅳ—103.飞虱科的代表:稻灰飞虱 136
图Ⅳ—104.三种稻飞虱雄性成虫的头背面 137
图Ⅲ—105.叶蝉科的代表:大青叶蝉 138
图Ⅲ—106.叶蝉科常见的农业害虫种类 139
图Ⅲ—107.蚜科的特征 140
图Ⅳ—108.蚜科的多型性 141
图Ⅳ—109.蚜科的重要种类(一) 143
图Ⅳ—110.蚜科的重要种类(二) 144
图Ⅳ—111.半翅目的形态特征 145
图Ⅳ—112.半翅目一些常见科的前翅 146
图Ⅳ—113.蝽科的重要种类 147
图Ⅳ—114.缘蝽科的重要种类 148
图Ⅳ—115.盲蝽科的重要种类 149
图Ⅳ—116.缨翅目的农业种类及其特征 151
图Ⅳ—117.螨类体躯分段与叶螨体毛的名称 153
图Ⅳ—118.棉蜘蛛的生活史 153
图Ⅳ—119.叶螨科的重要农业种类 155
图Ⅳ—120.麦园红蜘蛛 155
图Ⅳ—121.仓库重要螨类 156
图Ⅵ—1.田间调查取样法示意图 234
图Ⅵ—2.标本夹及标本采集夹 236
图Ⅵ—3.捕虫网 239
图Ⅵ—4.吸虫管 239
图Ⅵ—5.毒瓶 240
图Ⅵ—6.活虫采集盒 240
图Ⅵ—7.三角纸的用法 240
图Ⅵ—8.三级台 241
图Ⅵ—9.还软器 241
图Ⅵ—10.各种昆虫插针位置 242
图Ⅵ—11.展翅的步聚 242
图Ⅵ—12.小昆虫插针法 243
图Ⅵ—13.生活史标本 243
图Ⅵ—14.饲养地下害虫的器具 249
图Ⅵ—15.养虫箱 250
图Ⅵ—16.微形饲养器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