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二月) 3
本章内容提要 3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4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4
二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6
三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7
四 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9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1
一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1
二 五四爱国运动 12
三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
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和活动 19
二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2
三 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23
第二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一九二三年三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28
本章内容提要 28
第一节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9
一 国内外形势 29
二 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29
三 国共合作的建立 32
第二节 全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36
一 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36
二 五卅运动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 38
三 统一战线中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 42
四 毛泽东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46
第三节 北伐战争 48
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8
二 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 围绕农民问题展开的激烈斗争 50
三 毛泽东等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论述 53
第四节 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 大革命的失败 55
一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55
二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严重危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 60
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62
第三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65
本章内容提要 65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开辟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66
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 66
二 党的“八七”会议 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68
三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73
四 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76
第二节 工农红军的发展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 78
一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古田会议 78
二 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81
三 土地革命的深入 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83
四 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被纠正 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 87
第三节 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92
一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形成 92
二 “九一八”事变 抗日高潮的兴起及有利革命形势的丧失 95
三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98
四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遵义会议 100
五 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白区反文化“围剿”的斗争 104
第四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10
一 华北事变 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10
二 瓦窑堡会议 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制定 112
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结束 115
四 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和党的白区代表会议 119
第四章 抗日战争(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 124
本章内容提要 124
第一节 全国抗日战争的实现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25
一 全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125
二 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党的洛川会议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28
三 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33
四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37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和反对国民党投降反共逆流 141
一 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坚持敌后抗战反对反共投降逆流 141
二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44
三 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方针 147
四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被击退 149
第三节 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抗战巩固解放区 153
一 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局面 党战胜困难的政策 153
二 党的整风运动 154
三 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 159
四 解放区军民粉碎日寇残酷进攻的英勇斗争 161
第四节 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63
一 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的被制止 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163
二 国民党统治的深刻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165
三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69
四 解放区的全面反攻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73
第五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177
本章内容提要 177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 准备自卫战争 178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党的方针策略 178
二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81
三 党加紧自卫战争的准备 186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189
一 全面内战的爆发 党关于打败蒋介石的方针 189
二 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92
三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195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198
一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整党整军运动 198
二 党关于“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行动纲领和增强政策观念、加强纪律性的指示 203
三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扩大 207
第四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10
一 伟大的战略决战 党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 210
二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 215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18
下编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27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227
本章内容提要 227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28
一 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228
二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232
三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运动 233
四 整风和整党运动 国民经济的恢复 242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45
一 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245
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48
三 党的七届四中全会 高、饶反党阴谋的被粉碎 250
四 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253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54
一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4
二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8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59
四 “三大改造”胜利的伟大意义 264
第四节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65
一 党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265
二 总结经验 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67
三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定 271
第七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一九五七年一月——一九六六年四月) 274
本章内容提要 274
第一节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275
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275
二 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279
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281
第二节 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和纠正“左”倾错误的曲折 283
一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283
二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87
三 党开始纠正察觉到的“左”倾错误 291
四 党的庐山会议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 296
第三节 党领导人民战胜严重经济困难 300
一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 300
二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各方面工作条例草案的制定 303
三 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307
第四节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 313
一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313
二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左”倾错误的发展 316
三 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 十年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教训 319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年五月——一九七六年十月) 325
本章内容提要 32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全国大动乱 326
一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准备 326
二 党的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330
三 所谓上海“一月风暴” 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煽动“全面内战” 335
四 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和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40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被粉碎 343
一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 林彪集团抢班夺权的阴谋被揭露 343
二 林彪集团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及其被粉碎 345
三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各方面工作的转机 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347
第三节 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阴谋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51
一 “批林批孔”运动 “四人帮”组阁阴谋被挫败 351
二 四届人大的召开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各条战线开始整顿 形势明显好转 354
三 错误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全国再度陷入混乱 358
四 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全国反对“四人帮”的抗议运动 十月的伟大胜利 360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始(一九七六年十月——一九八二年九月) 367
本章内容提要 367
第一节 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368
一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党在纠正“左”倾错误中遇到严重阻碍 368
二 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经济建设的新失误 371
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批判 374
第二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的伟大转折 377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重新确立 377
二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 加强党的领导、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385
三 经济上进一步调整和政治上进一步安定的方针 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成就 388
四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总结经验 团结前进 390
第三节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的制定 395
一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的国内形势 395
二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