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关于人与文学的思考 1
第一节 关于人的反思 2
第二节 世界文学中人的观念的变迁 7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人的三次发现 18
第二章 小说历史进化的一般轮廓 31
第一节 生活故事化的展示阶段 32
第二节 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阶段 88
第三节 内心世界审美化的展示阶段 40
第四节 性格描绘与性格探索 48
第三章 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 57
第一节 性格与性格的两极性特征 58
第二节 二重组合对形式逻辑排中律的反拨 70
第三节 美丑融合与艺术的“完美”病 78
第四节 性格的空间差异性与时间变异性 90
第五节 政治法庭与审美法庭 102
第四章 性格二重组合的整体性 111
第一节 性格二重组合的一元化 112
第二节 常态的二重性与病态的二重性 125
第三节 作家艺术家的理性调节 136
第五章 性格二重组合的深层观念 147
第一节 性格组合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 148
第二节 作家在性格塑造中的深层把握 160
第三节 性格深层观念的哲学表述 166
第四节 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性格深化 170
第六章 性格对照的三种方式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命运 179
第一节 性格对照的三种方式及其外部对照的高低之分 180
第二节 对于我国文学传统的反省 195
第三节 对于我国性格美学观念的反思 209
第七章 性格组合的若干结构类型 221
第一节 善与恶的组合及其组合的复杂性 222
第二节 悲喜剧性格的二重组合 233
第三节 崇高与滑稽的性格交织 249
第四节 浪漫性的崇高与怪诞 268
第五节 崇高与秀美等因素的组合 279
第八章 性格组合的实现 287
第一节 性格的模糊性特征 288
第二节 性格组合的模糊集合过程 296
第三节 三种人物类属的机械划分及其弊病 309
第四节 模糊性格与明确性格的综合表现 319
第五节 作家艺术家的感性心理结构 325
第九章 二重组合原理的哲学依据 341
第一节 个性之谜与性格的双向逆反运动 342
第二节 同质环境与异质环境的组合 367
第十章 二重组合的心理基础 383
第一节 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双重欲求 384
第二节 两级心理对位效应 400
第三节 文学的人性深度 408
第十一章 情欲论 425
第一节 情欲的结构 428
第二节 情欲的功能状态 438
第三节 情欲的系统性质 453
〔本章附录〕作家对待狭义情欲的态度 462
第十二章 圆形人物观念和二重组合原理 477
第一节 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 478
第二节 典型共名观念与圆形人物观念 484
第三节 远距离观照与近距离观照 492
〔附录一〕 关于“人物性格二重组合原理”答问 498
〔附录二〕 关于《性格组合论》的总体构思 507
后记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