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环境、环境质量和环境质量评价 2
1.2 评价要素与环境质量评价因子 3
1.3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5
1.4 基于韦伯-费希纳(W-F)拓广定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1
参考文献 14
第2章 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7
2.1 专家评价法 18
2.2 常用的综合指数评价法 19
2.3 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因子赋权 21
2.4 主分量分析评价法 27
参考文献 33
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决策的环境质量评价 35
3.1 层次分析决策简介及其研究进展 36
3.2 大气质量的AHP评价模型 43
3.3 水环境质量的AHP评价模型 48
3.4 环境工程方案评选的AHP模型 54
3.5 AHP-PCA相结合的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模型 62
参考文献 67
第4章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 69
4.1 模糊集理论简介 70
4.2 大气质量的贴近度综合评价 77
4.3 大气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80
4.4 水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83
4.5 湖泊营养状态的Hamming贴近度评价法 87
4.6 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Fuzzy概率法 93
4.7 用Fuzzy积分比较区域环境质量 103
4.8 模糊数运算法用于湖泊营养类别评判 107
参考文献 113
第5章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 117
5.1 灰色系统简介 118
5.2 大气质量灰色聚类评价模型 128
5.3 灰色统计决策法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37
5.4 灰色局势法用于水质富营养化评价 143
5.5 水质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149
5.6 湖泊富营养化的灰色层次决策评价 153
参考文献 161
第6章 基于物元可拓集的环境质量评价 163
6.1 物元可拓集简介 164
6.2 大气质量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 171
6.3 水质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 176
6.4 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的物元评价模型 180
6.5 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物元可拓评价 184
参考文献 188
第7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 191
7.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192
7.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06
7.3 水质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09
7.4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214
7.5 城市环境质量的B-P网络综合评价 218
7.6 基于B-P网络权重分析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评价 223
参考文献 229
第8章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环境质量评价 233
8.1 投影寻踪技术简介 234
8.2 基于投影寻踪新算法的水质评价模型 238
8.3 基于投影寻踪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评价 243
8.4 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投影寻踪地下水水质评价 247
参考文献 253
第9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环境质量评价 257
9.1 遗传算法简介 258
9.2 基于GA优化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 264
9.3 基于GA优化的地面水水质评价模型 269
9.4 基于GA优化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 274
9.5 基于GA优化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普适公式 280
9.6 基于GA优化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普适卡森指数公式 285
9.7 基于蚁群算法的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 289
参考文献 298
第10章 基于集对分析和粗集理论的环境质量评价 303
10.1 集对分析简介 304
10.2 粗集理论简介 307
10.3 大气质量的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313
10.4 水质的集对分析评价模型 317
10.5 基于粗集理论的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源的重要性评价 320
10.6 基于粗集理论的地下水水质指标属性约简 325
参考文献 332
第11章 新的指数评价模型 335
11.1 大气质量评价的标度指数法 336
11.2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的余分指数合成法 342
11.3 大气质量评价的广义对比加权标度指数法 347
11.4 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损害普适指数公式 351
参考文献 353
第12章 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355
12.1 基于集对分析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 357
12.2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普适公式 364
12.3 基于蚁群算法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公式 374
参考文献 378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