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一、针灸术之沿革 1
二、针灸在治疗上之价值 2
三、针刺治效之研究 3
四、艾灸治效之研究 5
五、奇经八脉之研究 6
第二篇 经穴之考正 8
一、人身度量标准 8
二、人身骨度 8
三、手太阴肺经(凡十一穴,共二十二穴) 10
四、手阳明大肠经(凡二十穴,共四十穴) 15
五、足阳明胃经(凡四十五穴,共九十穴) 21
六、足太阴脾经(凡二十一穴,共四十二穴) 33
七、手少阴心经(凡九穴,共十八穴) 39
八、手太阳小肠经(凡十九穴,共三十八穴) 41
九、足太阳膀胱经(凡六十七穴,共百三十四穴) 46
十、足少阴肾经(凡二十七穴,共五十四穴) 63
十一、手厥阴心包络经(凡九穴,共十八穴) 71
十二、手少阳三焦经(凡二十三穴,共四十六穴) 74
十三、足少阳胆经(凡四十三穴,共八十六穴) 79
十四、足厥阴肝经(凡一十四穴,共二十八穴) 90
十五、奇经八脉之一任脉(凡二十四穴) 94
十六、奇经八脉之二督脉(凡二十八穴) 100
十七、奇经八脉之三冲脉(凡二十二穴) 107
十八、奇经八脉之四带脉(凡六穴) 107
十九、奇经八脉之五阳跷脉(凡二十穴) 108
二十、奇经八脉之六阴跷脉(凡四穴) 108
二十一、奇经八脉之七阳维脉(凡三十二穴) 108
二十二、奇经八脉之八阴维脉(凡十四穴) 109
二十三、经外奇穴摘要 109
第三篇 手术 115
针灸之施用法 115
一、针之制造 115
二、针之形式 115
三、施针运气法 116
四、施针手法 116
五、补泻手法 117
六、藏针法 119
七、艾之选择 120
八、艾绒之制造 120
九、艾炷之大小与灸法 120
十、艾灸之善后 120
十一、灸之种类 121
十二、现代灸法之误谬 122
第四篇 治疗 124
第一节 针灸治疗总诀 124
第二节 针灸治疗各论 136
一、伤寒门 136
二、温热病门 140
三、暑病门 142
四、霍乱门 144
五、中风门 146
六、惊风门 151
七、痉厥门 153
八、癫狂门 156
九、疟疾门 160
十、泻痢门 161
十一、咳嗽门 165
十二、痰饮门 167
十三、哮喘门 170
十四、虚劳门 172
十五、吐衄门 173
十六、呕吐门 175
十七、噎膈门 176
十八、臌胀门 179
十九、癥瘕门 181
二十、五积门 183
二十一、三消门 185
二十二、黄疸门 186
二十三、汗病门 188
二十四、寤寐门 190
二十五、脚气门 190
二十六、痿痹门 192
二十七、疝气门 194
二十八、遗精门 197
二十九、淋浊门 198
三十、癃闭门 200
三十一、便血门 201
三十二、痔漏门 202
三十三、头部门(头痛眩晕头肿胀) 202
三十四、目疾门 207
三十五、耳疾门 213
三十六、鼻疾门 215
三十七、牙齿门 217
三十八、口舌门 217
三十九、咽喉门 220
四十、手足病门 221
四十一、胸腹门 226
四十二、腰背门 228
第三节 针灸治疗分类摘要 229
一、内景篇 229
二、外景篇 231
三、杂病篇 236
跋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