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方针篇 2
第一计 知己知彼 2
故事一 知彼——看台商是如何选择投资地点的 3
故事二 知己——抚顺是如何让小产业影响世界的 5
故事三 知己知彼——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是如何引入芯片龙头的 7
第二计 宁缺毋滥 11
故事一 环境第一——为何腾冲的招商门槛挡不住投资 12
故事二 坚持定位——芜湖是如何发展第三产业的 14
故事三 “挑”商“选”资——淮阴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之路的 17
第三计 量体裁衣 20
故事一 因地制宜——张家界市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旅游天堂”的 21
故事二 “裁衣”误区——能穿的衣服也不一定适合自己 24
故事三 量身定做——广州是如何为光宝集团打造VIP待遇的 26
第四计 扬长避短 30
故事一 选对定位——无锡是如何成为明星级配角的 30
故事二 选对产业——保定是如何打造自己的长期优势的 33
故事三 选对资源——温州为何“对内开放” 35
第五计 投桃报李 39
故事一 请来“龙头”的价值——“西部鞋都”是如何诞生的 40
故事二 以服务为投入——长兴是如何从第十七名到第一名的 43
故事三 以诚意换回报——焦作为何如此吸引龙头企业 45
第六计 一诺千金 48
故事一 言出必行——“长虹的第一服务人”是如何做表率的 49
故事二 说到做到——小宿迁为何能招到大商家 51
故事三 食言而肥——某市招商服务局的人才风波 54
第七计 避实就虚 57
故事一 适时应变——N县是如何在土地价格“红线”规定下优惠招商的 57
故事二 通权达变——G市是如何满足外商特殊要求的 60
故事三 弯道加速——新余市是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和节能降耗协调发展的 61
第八计 软硬兼施 65
故事一 高起点建投资环境——梅山岛上呈现出的大手笔 66
故事二 双管齐下——萧山是如何把自己打造成投资宝地的 68
故事三 着力治本——昆明市是如何当选“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的 70
第九计 防微杜渐 73
故事一 县长的一周和工作人员的一分钟——为什么某县招商功亏一篑 73
故事二 从重视战略到重视细节——点评中原某市的招商理念 75
故事三 对细节的高要求——为什么宿迁市的招商面貌能够改头换面 77
第二篇 策略篇 82
第十计 马首是瞻 82
故事一 牵动“龙头”——大连引发投资热潮 83
故事二 从无到强——宁波是如何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 85
故事三 品牌榜样的力量——宁乡县是如何挺进全国百强的 87
第十一计 筑巢引凤 91
故事一 从县情出发——庄浪县是如何“筑巢”的 92
故事二 实际的行动——蛾眉山市是如何构建产业转移之“巢”的 94
故事三 敞开胸怀——广西是如何打造国际合作共赢平台的 96
第十二计 固本培源 99
故事一 帮助创业——金乡县是如何把小产品打造成大产业的 100
故事二 帮助成才——晋江是如何把打工老板培育成品牌老板的 102
故事三 制造首富——无锡是如何把尚德从零开始扶植起来的 104
第十三计 顺藤摸瓜 107
故事一 种子企业的作用——菏泽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形成医药产业集群的 108
故事二 花开两枝——济宁是如何实现跨产业发展的 110
故事三 步步深入——苏州是如何把台湾电子产业“连根拔起”的 111
第十四计 腾笼换鸟 115
故事一 精打细算——安亭是如何在土地满负荷情况下招商的 116
故事二 以退为进——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的 118
故事三 谆谆教导——广东省是如何做好“腾笼换鸟”思想工作的 121
第十五计 远交近攻 124
故事一 主攻周边——桐庐是如何从周边城市“挖角”的 125
故事二 远距连线——渤海湾城市是如何对“珠三角”和“长三角”进行产业对接的 127
故事三 南北合作——中国汽车产业的合作局面 129
第三篇 运作篇 134
第十六计 反客为主 134
故事一 麻雀引凤——瓜埠镇是如何从一笔小投资拉来整条产业链的 135
故事二 榜样招商——唐山针对日商的招商策略 137
故事三 以企引企——遂宁是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抓住商家的 139
第十七计 借鸡生蛋 142
故事一 请出“龙头”——邕宁区招商是如何“突破”浙江的 144
故事二 广布渠道——江山市是如何通过中介撒网招商的 146
故事三 代理招商的误区——为何西部某县签约上百却一无所获 147
第十八计 厚积薄发 151
故事一 分类分工——钦州市是如何组建招商团队的 152
故事二 聚沙成塔——招商每分必争的昆山精神 155
故事三 持之以恒——山区小县是如何引来世界500强企业的 157
第十九计 承前启后 160
故事一 城市合作——九江市是如何对接上海的 161
故事二 园区帮扶——江苏是如何振兴苏北经济的 164
故事三 园企合作——长春是如何用园区直接招商的 166
第二十计 有的放矢 169
故事一 精确制导——枣庄市是如何定向招商的 169
故事二 精确对接——绥中县是如何打造“海岸中关村”的 172
故事三 主动找商——高邮市是如何把招商前线推到别人家门口的 174
第二十一计 身先士卒 177
故事一 亲力亲为——贫困县是如何引入娃哈哈的 178
故事二 高层推动——通辽是如何加快经济转变步伐的 180
故事三 一把手服务——河源是如何推进百亿项目的 182
第二十二计 项庄舞剑 185
故事一 “茉莉”之争——醉翁之意不在酒 186
故事二 一曲成名——无锡市成为日资高地的背后 188
故事三 旅游先导——丽江的经济发展模式 190
第二十三计 顺水推舟 194
故事一 借风扬帆——南汇工业园是如何实现质的飞跃的 194
故事二 借展招商——大庆市是如何最大化利用“哈洽会”优势的 197
故事三 借机扬名——山西运城发展汽配产业是如何吸引眼球的 199
第二十四计 独辟蹊径 202
故事一 引凤归巢——泉州是如何引导泉商回家的 203
故事二 特殊的乡情——漳平市是如何化“知青情结”为“知青经济”的 205
故事三 侨乡福清是如何充分利用海外华侨资源的 207
第二十五计 先声夺人 210
故事一 立意高远——山东是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的 211
故事二 创新宣传——睢宁是如何让投资者认识和记住自己的 214
故事三 宣传定位——南通市的“小金三角”构想 217
第二十六计 先入为主 219
故事一 未雨绸缪——为什么张家港就能抓住世界500强 220
故事二 捷足先登——“高要速度”的最好诠释 222
故事三 毛遂自荐——池州市是如何紧抓招商先机的 224
第二十七计 见缝插针 227
故事一 反败为胜——Y县是如何在最后时刻抢来亿元项目的 228
故事二 随时准备替补——乙市是如何从甲市挖角的 230
故事三 针尖对麦芒——W市招商惨胜的启示 231
第二十八计 以逸待劳 235
故事一 静待时机——南区工业园是如何从北区请走明星企业的 236
故事二 以长击短——D县是如何让客商回心转意的 238
故事三 利益博弈——“以逸待劳”为何会造成招商成本水涨船高 239
第二十九计 旁敲侧击 244
故事一 诚心打动——射阳是如何让T董事长改变初衷的 245
故事二 耐心开导——一个险些因客商家庭问题流产的项目 247
故事三 全心维护——苏州是如何打造“外商之家”的 248
第三十计 得陇望蜀 252
故事一 从800万到12亿——烟台是如何赢得投资者重视的 253
故事二 从试探投资到主动推荐——余江县“七分安商”的秘诀 255
故事三 从一家企业到支柱产业——平湖是如何做大光机电产业的 257
第四篇 机制篇 262
第三十一计 纲举目张 262
故事一 明确职责——解读无锡市的招商项目责任体系 262
故事二 持续服务力——长兴是如何建立增后劲的长效机制的 264
故事三 以落实为目的——看南通市招才引智政策的变化 267
第三十二计 高屋建瓴 270
故事一 创建阶段——藁城是如何全力推动开发区上马的 271
故事二 拓展阶段——昆明全民招商的背后 272
故事三 成熟阶段——江宁滨江开发区是如何进行一体化规划的 274
第三十三计 见贤思齐 278
故事一 通过思想冲击认识到落后——大名县是如何转变发展观念的 278
故事二 通过挂职学习取经——欠发达地区能从招商发达地区学到什么 280
故事三 通过培训建设队伍——大庆是如何提高招商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 282
第三十四计 招贤纳士 286
故事一 引入人才——点评招商人员的公开招聘法 286
故事二 梯队培养——徐州是如何建立招商人才梯队的 289
故事三 良性淘汰——苏州沧浪区是如何做好干部下岗工作的 291
第三十五计 立木赏金 294
故事一 普适性的奖励——解析湖南省茶陵县的招商奖励措施 295
故事二 侧重性的奖励——解析佛山市高明区的招商奖励措施 297
故事三 奖励机制的改革——浙江省为何不奖励招商干部 300
第三十六计 唯才是举 303
故事一 鼓励招商——解读W县的人事规定和激励措施 304
故事二 科学用人——看盱眙县的选才标准和选才方式 306
故事三 科学发展——看广东省市厅级领导干部评价指标和考核办法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