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药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肖子曾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2315433
  • 页数:29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亚健康咨询师培训教材》之一。

上篇 中药学 1

绪言 1

第一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 2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 2

一、产地 2

二、采集 3

第二节 中药的炮制 4

一、炮制的目的 4

二、炮制的方法 4

第三节 中药的性能 5

一、四气 5

二、五味 6

三、升降浮沉 6

四、归经 7

五、有毒无毒 7

第四节 中药的用法 7

一、配伍 7

二、用药禁忌 8

三、剂量 9

四、用法 9

第二章 解表药 12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2

麻黄 12

桂枝 13

紫苏 14

生姜 14

香薷 15

荆芥 15

防风 16

羌活 17

白芷 17

辛夷 18

葱白 18

胡荽 19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19

薄荷 19

牛蒡子 20

蝉蜕 21

桑叶 21

菊花 22

柴胡 23

升麻 23

葛根 24

淡豆豉 25

第三章 清热药 26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26

石膏 26

知母 27

芦根 28

天花粉 28

淡竹叶 29

栀子 29

夏枯草 30

决明子 30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31

黄芩 31

黄连 32

黄柏 33

龙胆草 33

苦参 34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35

金银花 35

连翘 36

蒲公英 36

野菊花 37

穿心莲 37

大青叶 38

板蓝根 38

青黛 39

鱼腥草 40

射干 40

白头翁 41

马齿苋 41

白花蛇舌草 42

土茯苓 42

熊胆 43

绿豆 43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44

生地黄 44

玄参 45

牡丹皮 45

赤芍 46

水牛角 46

第五节 清虚热药 47

青蒿 47

地骨皮 48

第四章 泻下药 49

第一节 攻下药 49

大黄 49

芒硝 50

番泻叶 51

芦荟 52

第二节 润下药 52

火麻仁 52

郁李仁 53

松子仁 53

第五章 祛风湿药 54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54

独活 54

威灵仙 55

蕲蛇 55

木瓜 56

路路通 56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57

秦艽 57

防己 58

桑枝 58

豨莶草 58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59

五加皮 59

桑寄生 60

狗脊 60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62

藿香 62

佩兰 63

苍术 63

厚朴 64

砂仁 64

白豆蔻 65

草果 65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67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67

茯苓 67

薏苡仁 68

猪苓 69

泽泻 69

冬瓜皮 69

玉米须 69

第二节 利水通淋药 70

车前子 71

滑石 71

川木通 72

瞿麦 72

萹蓄 73

地肤子 73

海金沙 74

石韦 74

萆薢 75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75

茵陈蒿 75

金钱草 76

虎杖 76

第八章 温里药 78

附子 78

干姜 79

肉桂 80

吴茱萸 80

小茴香 81

花椒 82

丁香 82

胡椒 83

第九章 理气药 84

橘皮 84

青皮 85

枳实 86

木香 86

沉香 87

香附 88

川楝子 88

乌药 89

佛手 89

玫瑰花 90

薤白 90

柿蒂 91

刀豆 91

第十章 消食药 92

山楂 92

神曲 93

麦芽 93

莱菔子 94

鸡内金 94

第十一章 止血药 95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95

大蓟 95

小蓟 96

地榆 96

槐花 97

侧柏叶 97

白茅根 98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98

三七 98

茜草 99

蒲黄 99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100

白及 100

仙鹤草 101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101

艾叶 101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103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103

川芎 103

延胡索 104

郁金 104

姜黄 105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106

丹参 106

红花 107

桃仁 107

益母草 108

牛膝 108

鸡血藤 109

月季花 110

穿山甲 110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12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112

半夏 112

天南星 113

白芥子 114

旋覆花 114

白前 115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115

川贝母 115

浙贝母 116

瓜蒌 116

竹茹 117

前胡 117

桔梗 118

胖大海 118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119

苦杏仁 119

苏子 119

百部 120

紫菀 120

款冬花 121

马兜铃 121

枇杷叶 122

桑白皮 122

罗汉果 123

第十四章 安神药 124

龙骨 124

酸枣仁 125

柏子仁 125

夜交藤 126

远志 126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128

石决明 128

珍珠母 129

牡蛎 129

刺蒺藜 130

罗布麻 130

羚羊角 131

钩藤 132

天麻 132

第十六章 补虚药 134

第一节 补气药 134

人参 135

西洋参 136

党参 136

黄芪 137

白术 138

山药 138

甘草 139

大枣 140

刺五加 140

绞股蓝 141

红景天 141

沙棘 142

饴糖 142

蜂蜜 143

第二节 补阳药 143

鹿茸 144

紫河车 144

淫羊藿 145

杜仲 146

续断 146

肉苁蓉 147

补骨脂 147

菟丝子 148

蛤蚧 148

核桃仁 149

冬虫夏草 150

海狗肾 150

海马 151

第三节 补血药 151

当归 151

熟地黄 152

白芍 153

阿胶 153

何首乌 154

龙眼肉 155

第四节 补阴药 155

北沙参 155

南沙参 156

百合 156

麦冬 157

天冬 157

石斛 158

玉竹 159

黄精 159

枸杞子 160

墨旱莲 160

女贞子 161

桑椹 161

黑芝麻 162

龟甲 162

鳖甲 163

第十七章 收涩药 164

麻黄根 164

浮小麦 164

糯稻根须 165

五味子 165

乌梅 166

诃子 167

石榴皮 167

肉豆蔻 167

山茱萸 168

覆盆子 169

桑螵蛸 169

海螵蛸 169

金樱子 170

莲子 170

芡实 171

下篇 方剂学 173

绪言 173

第一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175

第一节 方剂与治法 175

一、治法概述 175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75

三、常用治法 176

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 177

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78

一、方剂的配伍目的 178

二、方剂的组成 179

三、方剂的变化形式 180

第四节 剂型 181

第五节 方剂的用法 181

一、服药时间 183

二、服药方法 184

三、药后调护 184

附:古方药量考证 184

第二章 解表剂 186

第一节 辛温解表 186

桂枝汤 186

九味羌活汤 187

香薷散 188

小青龙汤 188

止嗽散 189

第二节 辛凉解表 190

银翘散 190

桑菊饮 191

第三节 扶正解表 192

人参败毒散 192

参苏饮 193

再造散 193

加减葳蕤汤 194

第三章 泻下剂 196

第一节 寒下 196

调胃承气汤 196

第二节 温下 197

温脾汤 197

第三节 润下 198

麻子仁丸 198

济川煎 198

第四节 攻补兼施 199

黄龙汤 199

第四章 和解剂 201

第一节 和解少阳 201

小柴胡汤 201

蒿芩清胆汤 202

第二节 调和肝脾 203

四逆散 203

逍遥散 204

痛泻要方 205

第三节 调和寒热 205

半夏泻心汤 205

第四节 表里双解 206

大柴胡汤 206

防风通圣散 207

葛根黄芩黄连汤 208

第五章 清热剂 210

第一节 清热生津 210

竹叶石膏汤 210

第二节 清热解毒 211

黄连解毒汤 211

凉膈散 211

仙方活命饮 212

第三节 清脏腑热 213

导赤散 213

龙胆泻肝汤 214

左金丸 215

泻白散 216

清胃散 217

玉女煎 217

芍药汤 218

第四节 清虚热 219

青蒿鳖甲汤 219

清骨散 220

当归六黄汤 221

第五节 清热祛暑 221

六一散 221

清暑益气汤 222

第六章 温里剂 224

第一节 温中祛寒 224

理中丸 224

小建中汤 225

吴茱萸汤 225

第二节 温经散寒 226

当归四逆汤 226

黄芪桂枝五物汤 227

第七章 补益剂 228

第一节 补气 228

四君子汤 228

六君子汤 228

参苓白术散 229

补中益气汤 230

生脉散 231

第二节 补血 232

四物汤 232

当归补血汤 232

归脾汤 233

第三节 补阴 234

六味地黄丸(地黄丸) 234

左归丸 235

一贯煎 236

第四节 补阳 237

肾气丸 237

右归丸 237

第五节 阴阳双补 238

七宝美髯丹 238

第八章 固涩剂 240

第一节 固表止汗 240

玉屏风散 240

牡蛎散 241

第二节 涩肠固脱 241

真人养脏汤(纯阳真人养脏汤) 241

第三节 涩精止遗 242

金锁固精丸 242

桑螵蛸散 243

第四节 固崩止带 244

固冲汤 244

易黄汤 245

第九章 安神剂 246

第一节 重镇安神 246

朱砂安神丸 246

第二节 滋养安神 247

天王补心丹 247

柏子养心丸 248

酸枣仁汤 248

第十章 理气剂 250

第一节 行气 250

越鞠丸(芎术丸) 250

半夏厚朴汤 251

四磨汤 251

第二节 降气 252

苏子降气汤 252

定喘汤 253

旋覆代赭汤 254

橘皮竹茹汤 254

第十一章 理血剂 256

第一节 活血祛瘀 256

血府逐瘀汤 256

补阳还五汤 257

温经汤 258

失笑散 259

丹参饮 259

第二节 止血 260

十灰散 260

四生丸 261

小蓟饮子 262

黄土汤 262

第十二章 治风剂 264

第一节 疏散外风 264

川芎茶调散 264

大秦艽汤 265

牵正散 266

消风散 266

第二节 平息内风 267

羚角钩藤汤 267

天麻钩藤饮 268

大定风珠 269

第十三章 治燥剂 270

第一节 轻宣外燥 270

杏苏散 270

桑杏汤 271

第二节 滋润内燥 271

增液汤 271

麦门冬汤 272

益胃汤 273

养阴清肺汤 273

百合固金汤 274

第十四章 祛湿剂 276

第一节 燥湿和胃 276

平胃散 276

藿香正气散 277

第二节 清热燥湿 278

茵陈蒿汤 278

三仁汤 278

甘露消毒丹 279

八正散 280

当归拈痛汤 281

二妙散 281

第三节 利水渗湿 282

五苓散 282

猪苓汤 283

防己黄芪汤 283

第四节 温化水湿 284

苓桂术甘汤 284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285

第五节 祛风胜湿 286

羌活胜湿汤 286

独活寄生汤 286

第十五章 祛痰剂 288

第一节 燥湿化痰 288

二陈汤 288

温胆汤 289

第二节 清热化痰 290

清气化痰丸 290

第三节 润燥化痰 290

贝母瓜蒌散 290

第四节 温化寒痰 291

苓甘五味姜辛汤 291

第五节 治风化痰 292

半夏白术天麻汤 292

第十六章 消导剂 293

第一节 消食导滞 293

保和丸 293

枳实导滞丸 294

第二节 消食健脾 294

健脾丸 294

葛花解酲汤 295

第十七章 驱虫剂 297

乌梅丸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