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科讲义 政治经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永谌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4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

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

目 录 1

二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2

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5

四 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中研究生产关系 6

一 什么是经济规律 8

二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8

第二节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们主观能动性的相互关系 8

三 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认识它并利用它 11

四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背景的 12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4

上编 资本主义部分 21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21

本章 中心 21

第一节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分析商品开始 21

一 生产关系是和生产物相联系的 21

二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22

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 24

第二节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4

二 商品的交换价值 26

三 商品的价值 27

四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28

第三节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9

一 具体劳动 29

二 抽象劳动 30

三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2

四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3

五 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34

六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36

第四节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38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 38

二 货币的职能 43

第五节 价值规律 49

一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49

二 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51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55

本章 中心 55

第一节 货币变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 55

一 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具有本质的区别 55

二 价值增殖不发生在流通过程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 57

三 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了特殊商品——劳动力 59

四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变为资本的前提 6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3

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63

二 价值增殖的过程 65

三 资本是在物质外壳掩盖下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阶级关系 68

四 按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69

五 剩余价值率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准确表现 71

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73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73

二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76

三 机器人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79

第四节 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81

一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81

二 资本主义工资的两种基本形式 83

三 资本主义的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84

第三章 资本积累 87

本章 中心 8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87

一 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87

二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中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88

第二节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92

一 资本积累的实质 92

二 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必然性 93

第三节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94

一 资本有机构成 94

二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96

三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形成相对人口过剩 97

四 马尔萨斯的反动“人口论”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 101

一 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引起两极分化 103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103

二 无产阶级在国民收入中所得的份额日益减少是相对贫困化 104

三 无产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恶化 105

第五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灭亡 106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09

本章 中心 109

第一节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109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109

二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 113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115

一 资本周转的速度决定于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115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116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 119

第五章 利润和平均利润 122

本章 中心 122

第一节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22

一 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122

二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观念上的产物就转化为利润 123

三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125

四 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126

第二节 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转移形成平均利润率 128

一 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32

第三节 平均利润的形成使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32

二 生产价格规律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34

第六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38

本章 中心 138

第一节 商业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138

第二节 商业资本也参加利润的平均化 140

第三节 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 143

第四节 资本主义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44

一 高利贷资本的性质 147

第一节 借贷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 147

本章 中心 147

第七章 借贷资本和利息 147

二 借贷资本的形成 148

第二节 借贷利息的来源和实质 150

一 借贷利息 150

二 利息率 150

第三节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52

一 银行资本的性质 152

二 银行利润的来源和实质 152

一 股份公司的性质 153

第四节 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 153

二 股息和股票价格 154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地租 157

本章 中心 15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 157

一 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实质 157

二 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区别 15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159

一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形成级差地租的根本原因 159

二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161

三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162

一 绝对地租的来源和实质 16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164

二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形成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 166

三 土地价格无非是地租的资本化 16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168

一 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 168

二 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三个因素 170

三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由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171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173

一 社会资本是错综复杂、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173

本章 中心 173

第九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173

二 社会生产按其产品用途分为两大部类 174

三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75

四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79

五 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产品实现过程的矛盾和困难 184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185

一 经济危机的实质 185

二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186

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爆发的 187

四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188

五 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190

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 191

七 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性 192

第十章 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95

本章 中心 195

第一节 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195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97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 197

二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202

三 资本输出 205

四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209

五 帝国主义列强从领土上分割世界 211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13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13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14

第十一章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 217

本章 中心 217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217

一 停滞和腐朽是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217

帝国主义国家变成了食利国 219

二 垄断造成了庞大的食利者阶层并使少数 219

三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 220

四 工人贵族的形成和机会主义的泛滥 221

五 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222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23

一 帝国主义的过渡性或垂死性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特性 223

二 生产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 224

三 社会阶级矛盾的加深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社会条件 225

四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可能性 228

五 帝国主义的垂死是0个历史的过程 229

下编 社会主义部分 23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235

本章 中心 235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238

第三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40

一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必要性 240

二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 241

三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242

一 确立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45

第四节 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公有制 245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47

三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48

四 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251

第十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55

本章 中心 2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55

一 社会主义社会不是“过渡时期” 255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57

一 我们还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60

第二节 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260

二 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262

三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63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265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65

二 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267

三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69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 274

本章 中心 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74

一 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 27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77

二 社会主义阶段的全民所有制还必须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279

三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2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86

一 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必要性 286

二 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287

三 集体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289

第四节 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补充的个体所有制 290

一 个体所有制存在的必要性 290

二 个体所有制的性质 291

三 个体所有制“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 292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94

本章 中心 2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94

一 社会生产目的是客观的经济范畴 294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 296

三 社会主义生产要满足的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98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301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达到目的的手段 301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主要途径 302

三 发展科学技术,使社会主义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 3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05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决定社会主义生产 305

一 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规律 305

二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307

三 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309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313

本章 中心 313

第一节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 313

一 切社会共有的规律 313

一 社会分工体系中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的生产都要按比例进行 313

二 社会生产要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进行 315

第二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316

一 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联系的形式也不同 316

二 资本主义对生产自始就不存在有意识的社会调节 317

三 社会主义对生产必然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 319

四 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321

第三节 经常、自觉地保持平衡就是计划性 322

一 经常、自觉地组织平衡的必要性 322

二 经常、自觉地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 325

三 搞好财政、信贷、物资等的综合平衡 329

一 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条件 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333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333

本章 中心 333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 335

国营经济内部也必然要保留商品生产 33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 337

一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一般性质 337

二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质 338

三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3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343

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也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343

二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 作用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 345

三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调节 作用 347

四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调节 作用 348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 352

本章 中心 3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和经济核算制 352

一 经济核算对社会主义比对资本主义“更为必要” 352

二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在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 355

三 经济核算制是有计划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制度 357

一 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本质及其运动的形式 3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和资金核算 359

二 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率 362

三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3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成本核算和赢利核算 367

一 降低成本、增加赢利是经济核算的基本要求 367

二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产品成本及其降低的途径 368

三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赢利及其增加的意义 369

一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3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373

本章 中心 373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流通 373

二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 37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382

一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是以国家银行为中心进行的 382

二 社会主义信贷 385

三 社会主义利息 3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3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的主要因素 396

一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396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分配 396

本章 中心 396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3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399

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 399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401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404

一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404

二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406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 410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410

二 正确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412

三 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 415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 419

本章 中心 4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419

第二节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422

一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22

二 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426

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实现的核心问题也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430

第三节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430

二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432

第四节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 435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39

本章 中心 439

第一节 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439

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性质 439

二 我国经济体制的弊病 442

三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45

一 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 为辅的原则 447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体制 447

二 把统一计划和分级管理、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 4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责任制 453

一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453

二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455

三 社会主义农业集体经济中的生产责任制 457

结束语 460

一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60

二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463

三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