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周易》基本知识 1
第一节 《周易》的源流沿革 1
3.孔子作《易传》 2
第二节 《周易》流传简史 3
1.授受源流 3
2.古今易学演变 4
3.近代易学的发展 6
4.易学义蕴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6
第三节 《周易》名义 8
1.《周易》为周代之《易》 8
2.《周易》为“易道周普”之义 9
3.《易》为“日月”合文 9
4.“易”取象于蜥易 10
5.“易”为“变易”之义 10
6.“易”一名而含三义 11
第四节 上下《经》解题 12
1.《经》的内容 12
2.《经》分上下的意义 12
3.易卦其他排列法 12
4.《经》的结构 13
5.爻题九六义 14
6.爻位自下起之义 15
第五节 《易传》解题 17
1.《彖传》 17
2.《象传》 17
3.《文言传》 18
4.《系辞传》 18
5.《说卦传》 18
6.《序卦传》 18
7.《杂卦传》 18
第六节 《经》《传》的关系 19
1.古代《经》《传》皆单行 19
2.《经》《传》的思想是否相同 20
第二章 卦象通解 21
第一节 八卦取象 21
1.象征古代原始文字 21
2.象征男女生殖器 22
3.象征日影的移动 22
4.象征龟卜的灼兆 23
5.象征结绳记事 23
6.象征天地之形 23
7.象征记数符号 24
第二节 八卦易象通例 24
1.自然界 24
2.人伦 24
3.方位 25
4.性质、动态 25
5.人体 25
第三节 六十四卦取象举例 26
1.制器尚象 26
2.卦休象事物之形 27
3.卦体以象会意 28
4.象征抽象意义 29
第四节 《序卦传》释义 29
1.《上经》三十卦 30
2.《下经》三十四卦 31
3.《序卦》为全《易》纲要 32
第五节 卦象的正对、反对 33
1.六十四卦的正对、反对 33
2.正对、反对的意义 35
3.上下《经》卦序歌 35
第六节 六十四卦其他变化规律 36
1.交卦 36
2.半对卦 37
3.半覆卦 38
4.上下对易卦 39
5.上下反易卦 39
第七节 易象通论 40
1.《易传》论易象 40
2.王弼论易象 40
3.朱熹论易象 41
第三章 易外别传 43
第一节 先天后天之学 43
1.先天八卦 43
2.后天八卦 44
3.先后天八卦方位 45
4.先后天八卦配合五行 47
5.先天六十四卦圆图读法 48
6.先天六十四卦方图读法 50
7.先天六十四卦横图读法 55
第二节 先天六十四卦和“二进制方法” 56
1.先天六十四卦次序与“二进制方法” 56
2.二进制及其应用 57
3.六十四卦十进制和二进制数序对照 57
4.《对照表》的应用 60
第三节 太极图 62
1.周敦颐太极图 62
2.《太极图说》 63
3.阖辟太极图 64
4.水火匡郭图 65
5.太极养生义 65
第四节 河图洛书 67
1.河图洛书源流 67
2.河图 68
3.洛书 71
4.河图、洛书、八卦互为表里 72
第四章 《易经》术语简释 74
1.八卦 74
2.六十四卦 74
3.卦德 75
4.卦主 75
5.大衍之数 76
6.时 77
7.中 77
8.承乘比应 78
9.贞悔 80
10.爻位 80
11.当位 82
12.之正 82
13.互卦 83
14.消息卦 84
15.元享利贞 85
16.吉凶悔吝厉咎 86
第五章 《易经》与气功的关系 88
第一节 《易经》与气功功法 88
第二节 “两仪”与气功修炼 91
第三节 “两仪”消长与练功选时 93
第四节 “四象”与练功方位 99
第五节 卦象学说与内丹学 102
第六节 年月节气、十二时辰与小周天 105
第七节 《易经》的哲学思想对气功的影响 107
第八节 河图洛书与气功 113
第九节 《周易》如何运用气功 119
第十节 气功问答 127
第六章 揲蓍占筮 137
第一节 揲蓍法 138
第二节 占卦法 142
第七章 《易》学原理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应用 153
第一节 《易经》与系统论 154
第二节 《易经》中的全息思想 158
第三节 《易经》与数理理论 161
第四节 《易》学与现代天文学 163
第五节 《易经》与生物遗传学 167
第六节 《易》学与化学 171
第七节 《易经》的法则与计算机 173
第八节 《易经》中蕴含的时空观 175
第九节 《易》学原理与中医学 176
第八章 近代国内外《易》学研究概况 182
第一节 国内近代及当代的《易》学研究 182
第二节 台港学者的学术开展状况 187
第三节 国外对《易经》的研究 189
附录一 王弼注《周易》原文 193
附录二 解放后国内出版《周易》书目选(1949~1988)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