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1世纪的环境工程教育兼代序 1
第二章 环境立法和法规 6
第一节 环境法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 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10
第三节 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概要 12
第四节 我国环境立法面临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1
第三章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5
第一节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25
第二节 地表水 30
第三节 地下水 36
第四节 水资源 44
参考文献 49
第四章 水污染与水质管理 50
第一节 水污染物及其来源 50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59
第三节 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 83
第四节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现状 88
第五节 水质管理 96
参考文献 101
第五章 废水处理工程 102
第一节 废水水质、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 102
第二节 废水特性 110
第三节 废水收集 131
第四节 一级处理 148
第五节 好氧生物处理 175
第六节 厌氧处理 197
第七节 水生植物系统 205
第八节 湿地处理系统 210
第九节 土地处理 219
第十节 物理和化学处理 229
第十一节 高级处理 259
参考文献 290
第六章 水的回用 292
第一节 水的回用与废水资源化 292
第二节 城市污水回收技术 293
第三节 工业冷却水的循环与水质稳定 300
第四节 废水土地处理系统 304
参考文献 307
第七章 非点源污染 308
第一节 水体非点源污染 308
第二节 水体非点源污染的防治 310
第三节 其他非点源污染 321
参考文献 329
附录 禁磷不能“一刀切” 330
第八章 空气污染 333
第一节 大气的结构与组成 333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336
第三节 空气污染物的不良效应 340
第四节 空气质量标准 345
第五节 室内空气污染 369
参考文献 376
第九章 大气污染预防与控制 377
第一节 基线调查 379
第二节 大气污染因子识别 381
第三节 大气污染预防机会识别 387
第四节 大气污染预防技术对策 389
参考文献 395
第十章 大气污染治理 396
第一节 吸收 397
第二节 吸附 406
第三节 热分解 415
第四节 冷凝法 429
第五节 电物理化学法 431
第六节 生物法 434
第七节 高空排放 438
第八节 颗粒状污染物净化 440
参考文献 454
第十一章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455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的定义、产生及分类 455
第二节 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和危害 458
第三节 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技术政策 460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技术 462
第五节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 465
第六节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 485
参考文献 494
第十二章 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495
第一节 污泥的稳定 496
第二节 调节 506
第三节 浓缩 507
第四节 脱水 511
第五节 干燥 523
第六节 残余物排放 531
参考文献 544
第十三章 污染修复技术 546
第一节 修复对象与污染物 546
第二节 修复工具与微生物 550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 557
第四节 修复方法 560
第五节 修复技术的发展 567
参考文献 567
第十四章 有害废物 569
第一节 有害废物的来源和影响 569
第二节 有害废物的特征与分类 571
第三节 有害废物处理及安全处置技术 573
参考文献 582
第十五章 噪声与振动公害控制 584
第一节 声波的基础知识 584
第二节 噪声的危害和评价 585
第三节 噪声的测量 592
第四节 吸声 593
第五节 隔声 598
第六节 消声器 601
第七节 隔振与阻尼 606
参考文献 608
第十六章 放射性废物管理 609
第一节 放射性废物概要 609
第二节 放射性废物处理 619
第三节 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 628
第四节 放射性废物的包装 630
第五节 放射性废物的暂存与运输 632
参考文献 637
第十七章 清洁生产 639
第一节 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 639
第二节 一些和清洁生产相近的术语 652
第三节 清洁生产范例 672
第四节 清洁生产内涵的扩展 676
第五节 第三产业的清洁生产 712
参考文献 713
第十八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 715
第一节 环境管理 715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729
参考文献 743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