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精神修养学的有关问题 1
第一节 为什么提出精神修养学 1
一、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新的立场 1
二、中国古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 2
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
第二节 精神修养学与相关学说的区别 3
一、精神修养学与修身 3
二、精神修养学与心性论 3
三、精神修养学与人生哲学 4
四、精神修养学与养生学 5
五、精神修养学与心理学 5
第三节 关于精神修养的几个问题 6
一、精神释义 6
二、修养释义 11
三、精神修养的特征 12
第二章 老庄精神修养学的思想来源及转折 18
第一节 老子精神修养学对前代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8
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
二、“德者,物之所得也” 22
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4
四、“各复归其根” 25
五、“为道日损” 26
第二节 庄子对老子精神修养学的发展 28
一、“自适其适” 29
二、“夫德,和也” 32
三、“孰肯以物为事” 33
四、“性修反德” 34
五、“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34
第三章 老庄精神修养学的逻辑结构 36
第一节 从上到下——从道到万物——从普遍到理想具体个体 37
一、“道可道,非常道” 37
二、“和之以天倪” 41
第二节 从下到上——从个体到道——从现实具体个体到普遍 51
一、现实具体个体的构成:“天之戮民” 51
二、现实具体个体的困境:“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 54
三、步骤与方法:从“齐物”到“忘适之适” 58
第三节 境界与人格 77
一、“和其光,同其尘” 78
二、“之人也,之德也” 83
参考文献 95
致谢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