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彬文集 2》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郑涵特邀编辑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实用理则学八讲》与《论理古例》 1

读《性命古训辩证》 7

章太炎哲学思想评述 15

第一节 绪说 15

第二节 哲学家章太炎的剪影及其时代特性 17

第三节 哲学定义中的两个反对契机 21

第四节 宇宙根源论 28

第五节 唯物论“评议” 33

第六节 感觉与思维问题 44

第七节 理论与实践、现象与本质及真理问题 55

第八节 时空论、因果论、法则论 62

第九节 关于质量、同异及有无诸问题 72

第十节 无神论与宗教论 81

第十一节 关于哲学史诸问题上几点天才的发现 94

第十二节 结论 109

中国知行学说简史 113

序 113

绪论 116

第一编 先秦时代 134

第一章 老子学派 134

第一节 老子 134

第二节 庄子 137

第三节 结语 142

第二章 孔子学派 143

第一节 “言行”与“知行”之别 143

第二节 孔子与曾子 146

第三节 子思与孟子 150

第四节 结语 155

第三章 墨子学派 156

第一节 墨经知行论中之三大问题 156

第二节 墨经知行论与它家之比较 164

第四章 荀子学派 174

第一节 荀子之知行论与其所谓“性”“情”“欲”“伪”“心”等概念之关系 174

第二节 由“群分”之行致个人之知 177

第三节 所知(对象)与能知(主体) 179

第四节 荀子与墨经知行论之异同 180

第五节 名(概念)与实(对象)之照应 183

第六节 荀子知行论与其戡天论及无神论思想之关系 185

第七节 荀子知行论之批评精神及其归结 188

第八节 先秦知行学说总结 193

第二编 两汉隋唐时代 195

第一章 汉儒 195

第一节 绪言 195

第二节 “知之匪艰行之惟艰”说 200

第三节 扬雄 207

第四节 王充 211

第五节 结语 217

第二章 佛教诸宗 220

第一节 绪言 220

第二节 三论宗与法相宗 224

第三节 华严宗与天台宗 227

第四节 禅宗及其他 231

第五节 佛教支配下之韩愈与李翱 234

第三编 宋明时代 238

第一章 邵周张程 238

第一节 绪言 238

第二节 邵康节与周敦颐 240

第三节 张横渠 246

第四节 程明道与程伊川 250

第二章 朱熹与陆象山 258

第一节 知行论上之程朱合一 258

第二节 朱熹知行论中之三个错误命题 261

(甲)知先行后 262

(乙)理具于心 262

(丙)致知以敬为本 263

第三节 陆象山 265

第三章 王阳明 266

第一节 心即理 266

第二节 致良知 272

第三节 知行合一 276

(甲)“未有知而不行”之理 276

(乙)“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之理 277

(丙)“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之理 278

第四节 阳明学派知行学说简评 279

第四编 清代 285

第一章 考证学派 285

第一节 顾亭林 285

第二节 戴东原 290

第二章 颜李学派 298

第一节 颜习斋 298

第二节 李恕谷 306

第三节 颜李知行论之二破绽 310

第三章 王船山 314

第一节 王船山知行论中之王学批评 314

第二节 王船山知行论之超迈程朱 318

第三节 王船山“行可兼知”论略 325

第四章 公羊学派 328

第一节 康有为与梁启超 328

第二节 谭嗣同 337

(甲)转识成智论 338

(乙)贵知不贵行 343

伦理学的新生 353

进化论派伦理学说批判 369

思想史研究的新果实——评侯外庐著《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 389

从中国思想史论思想自由 398

古代社会的“早熟”与“诸子思想”的“晚出” 402

董仲舒的公羊春秋学的中古神学正宗思想 422

两汉之际的折衷思想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