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治史范式的拓宽与创新&陈山 3
序二 以跨学科的电影史研究立场重回历史现场&李道新 6
自序 穿行影场与影刊的姚苏凤&张华 9
“星社”到《自由谈》:由传统文人到现代都市知识分子 16
苏州与“星社”:地缘、血缘交织的早期电影场 16
苏州姚氏望族 16
苏州人的“文艺团体” 19
《自由谈》的少年之作:报刊文字中的“鸳蝴”习性 25
传统文人的“趣味儿” 25
小品文式的小说 29
影刊·剧作·影评:“中间”知识分子的独立空间 35
《电影周刊》:多元文化立场的早期呈现 35
初涉“银海” 35
从比亚兹莱的插图说起 40
《电影周刊》分析 45
剧作:多元艺术立场的“拉锯式”表述 63
再入“银海” 64
“天一”剧作述评 71
“明星”剧作述评 83
影评:多元理论立场的渐次登场 103
“公论” 103
“私见” 114
“偏见” 121
《每日电影》城市知识分子的公共网络 133
自我在公共空间的全面展现 133
电影的·报纸的 133
多元的·中立的 146
同人的·个人的 156
1934年系列论争:媒体事件中的群体认同 179
“软硬之争” 179
“凤鹤之争” 191
《每日电影》“剧变”辨析 210
《每日电影》的群体构成 224
左翼剧(评)人的“园地” 224
“软性论”者的“大本营” 235
“习性”中的聚合与分裂 250
附录一 266
多才多艺姚苏凤&欧阳文彬 266
张常人给姚云的信&张常人 274
忆苏凤&姚云 275
附录二 295
姚苏凤1930年代影评一览表 295
姚苏凤与《每日电影》的相关研究 304
姚苏凤与《每日电影》重要事件年表 306
参考书目 313
后记 320
跋 对中国电影史的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姚云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