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荀子的时代背景 3
第二章 荀子的生平事迹 10
第三章 荀子思想的源流 21
第一节 三晋的官术 21
第二节 先秦的诸子 24
第三节 汉代的群经 30
第四章 荀子思想的基础 35
第一节 自然的制用——戡天主义 35
第二节 人类的特征——理智主义 38
第三节 性恶的论辨——经验主义 39
第五章 荀子思想的核心 42
第一节 道术的本原 42
第二节 名辨的体要 46
第三节 礼义的范畴 51
第二编 本论 57
第一章 荀子的哲学思想 59
第一节 伦理学与儒家 59
第二节 心理学与道家 85
第三节 论理学与墨家 107
第四节 辨说学与名家 126
第二章 荀子的宗教思想 144
第一节 天论与儒家——尊天思想 145
第二节 天论与道家——天道观念 154
第三节 天论与墨家——天志主义 165
第四节 天论与阴阳家——五德精神 175
第三章 荀子的政治思想 186
第一节 礼治论 188
第二节 尊君论 204
第三节 王霸论 219
第四节 法后王 236
第四章 荀子的法律思想 241
第一节 重法与用刑 241
第二节 治人与治法 248
第五章 荀子的经济思想 262
第一节 欲望论 267
第二节 分工专职论 273
第三节 足国富民论 280
第六章 荀子的社会思想 301
第一节 人生论 302
第二节 人群论 313
第三节 人等论 327
第四节 互助论 335
第七章 荀子的教育思想 340
第一节 积伪论 342
第二节 渐染论 362
第三节 知行的辨证 373
第四节 德操的镕铸 382
第八章 荀子的军事思想 391
第一节 用兵的要术 393
第二节 为将的要道 402
第三节 治军的统领 405
第九章 荀子的科学思想 412
第一节 理性思潮的兴起 412
第二节 自然论 417
第三节 知识论 423
第四节 方法论 433
第十章 荀子的文学思想 442
第一节 道文学的功用 443
第二节 俗文学的创型 447
第三节 赋体裁的建立 452
第十一章 荀子有音乐思想 459
第一节 音乐的旨趣 459
第二节 音乐的起源 461
第三节 情欲的调节 464
第四节 风俗的移易 468
第五节 政教的辅导 471
第三编 结论 475
第一章 荀子与后儒心性的影响 477
第二章 荀子与后世礼法的演变 493
第三章 荀子与后代政教的贡献 501
第四章 荀子与汉代财经的启示 514
第五章 荀子与汉赋乐府的关系 523
附录甲:历代学者对荀子的批判 535
乙:荀子行历系年表 541
丙:重要参考书目 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