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学批评之路与思考(代前言) 1
第一辑 文学史视野 3
由“角色”向“叙述者”的偏移——“十七年”第一人称叙事小说论 3
《红旗谱》《播火记》与《水浒传》的传承关系 15
历史意识的镜像:20世纪80年代初小说中的“理想”叙事 26
走向神话——新时期初期小说中的“知识”话语 40
《人生》与“八十年代”文学的历史叙述 50
论先锋小说叙事模式的形式化 68
“知识暴力”的叙事——解读《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一九八六》 79
个人历史性维度的书写——王安忆近期小说中的“个人” 87
叶兆言小说的历史意识 95
生命意识的逃遁——苏童小说中历史与个人关系 107
塞林格与苏童:少年形象的书写与创造 117
身体: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论90年代女性小说中的身体描写 129
第二辑 长篇小说纵横谈 143
近二十年长篇小说乡村现代性叙事规范的拆解 143
《圣天门口》:现实主义新探索 159
《张居正》论 171
“河”与“岸”——论《河岸》的意象结构 180
私人化叙述与重构革命——解读《风和日丽》 185
书写“说得着”的终极价值——解读《一句顶一万句》 190
罪与赎罪——解读《蛙》 195
虚妄的爱情与俗套的叙述——读《山楂树之恋》 200
重建乡土中国——读《末代紧皮手》 204
第三辑 聚焦“文学鄂军” 211
“文学鄂军”的精神气质与艺术风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文学巡礼 211
现代性视阈中的缺失——对近年来湖北文学的一点思考 222
《蟠虺》:文学的气节与风骨——刘醒龙访谈录 235
构筑精神理想国——陈应松小说论 247
自然:人类的自我救赎——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论 258
消解线性时间——晓苏小说时间艺术论 271
想象八十年代——读《像天一样高》 280
漫谈湖北青年作家的小说创作 287
第四辑 对话的诗学 293
打开人性的皱褶——苏童访谈录 293
和谐:当代文学的精神再造——刘醒龙访谈录 309
灵魂的守望与救赎——陈应松访谈录 323
向人性深处开掘——王跃文访谈录 341
附录 361
学院批评与史家情怀——记湖北大学周新民教授 361
学院风格与审美拓展的有机融合——周新民文学批评的一个观察视角 364
以“人学”为本的批评家(代跋) 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