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慈圆及其密教研究 韩昇 1
中文版前言 1
序论 1
第一篇 空海与中国思想 3
第一章 空海与儒教——《论语》的影响 3
第一节 空海当时的学制与《论语》 3
第二节 空海是否读过《论语》 6
第三节 入唐期间的文章 8
第四节 四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14
第五节 五十岁对《论语》的理解 16
第六节 有关颜回的论述 19
小结 21
第二章 空海与道教 23
一、《庄子》的影响 23
第一节 《逍遥游》篇 24
第二节 《齐物论》篇 20
第三节 《养生主》篇、《人间世》篇、《德充符》篇、《大宗师》篇、《应帝王》篇 33
第四节 概观“外篇”、“杂篇” 39
第五节 《骈拇》篇、《马蹄》篇、《胠箧》篇 40
第六节 《秋水》篇、《至乐》篇、《远生》篇、《山木》篇、《田子方》篇、《知北游》篇 44
第七节 《庚桑楚》篇、《徐无鬼》篇、《则阳》篇、《外物》篇、《寓言》篇 47
小结 50
二、空海与老庄思想 51
第一节 《庄子》和《性灵集》、《三教指归》 52
第二节 《老子》与《性灵集》、《三教指归》 55
小结 61
第三章 空海的三教思想 61
第一节 儒教与佛教的一致 64
第二节 天皇与儒教 68
第三节 天皇与道教 70
第四节 儒教与道教的一致 72
第五节 真言密教最胜 75
小结 77
第四章 空海与中国文学——《文选》的影响 79
第一节 入唐时的两篇文章 80
第二节 《性灵集》的《文选》用例 86
小结 98
第二篇 空海的行动与思想 108
第一章 空海《上表文》的结构及其特色 108
第一节 篇首的表现 110
第二节 集中引用中国经典的笔法 114
第三节 赞叹天皇的表现 119
第四节 空海的谦卑表现 125
第五节 空海的生活目标——禅定 133
第六节 入唐学习真言秘法与书法 136
第七节 寄托于上表文的意愿及结尾 138
小结 141
第二章 空海愿文的构造及其特色 143
第一节 中国的愿文 143
第二节 空海的愿文 163
小结 188
第三章 空海与护国思想 192
第一节 入唐时的空海 192
第二节 护国三部经与空海 193
小结 202
第三节 空海与陀罗尼思想 203
第四节 《孔雀经》等的护国思想 207
第四章 空海教学中的横竖与机根 212
第一节 横竖的研究 212
第二节 机根的研究 218
小结 224
第五章 空海教学中的因果论 227
第一节 一般的因果论 227
第二节 《释摩诃衍论》的因果 229
第三节 “缘”的解释 231
第四节 因缘的含义 233
第五节 十二因缘的定位 236
第六节 “因”与“果”的关系 238
第七节 四家大乘与因果 241
第八节 第九极无自性心的立场 245
小结 248
结语 251
附录 256
第一章 《淮南子》的影响 256
第一节 词汇检索 257
第二节 引用《淮南子》的特色 268
小结 270
第二章 《楚辞》的影响 273
第一节 《楚辞》的“兮”字用例 273
第二节 空海的“兮”字用例 276
小结 281
第三章 空海的辞赋文学 283
第一节 概观 283
第二节 词汇检索 289
第三节 空海文章的表现与汉赋 314
小结 321
第四章 《诗经》的影响 323
第一节 文中摘引《诗经》的实例 324
第二节 多次反复使用的词汇例句 334
第三节 重要词汇与单词 337
第五章 从《秘藏宝钥》看《变文》的影响 348
第一节 变文的构成 349
第二节 《秘藏宝钥》的构成 355
第三节 来自《佛典》、《文选》的影响 369
小结 371
后记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