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建议指南 1
1.1 配合比选择 1
1.2 质量控制(QC) 2
1.3 ISO 9001 3
1.4 检测 4
1.5 现金处罚规定 5
1.6 创新 5
1.7 结论 6
1.8 P2P 6
第2章 混凝土性能 7
2.1 耐久性 7
2.2 钢筋锈蚀 9
2.3 强度 9
2.4 抗渗性 11
2.5 工作性 14
2.6 可泵性 16
2.7 坍落度 16
2.8 自密实混凝土(SCC) 16
2.9 体积稳定性 17
2.10 美观性 17
2.11 放热性 17
2.12 经济性 18
第3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9
3.1 简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9
3.2 比表面积配合比设计的起源与局限性 28
3.3 有经济竞争力的配合比设计 33
3.4 ConAd系统 52
3.5 选择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52
3.6 配合比设计竞赛 66
第4章 质量控制 68
4.1 混凝土的变异性特征 69
4.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 73
4.3 累积和图 74
4.4 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77
4.5 由谁控制 78
4.6 质量保证 80
4.7 Pareto's法则 81
4.8 相关变量 82
4.9 累积和分析的实际使用 83
4.10 直观图 87
4.11 丢弃、处罚还是奖励 89
4.12 ConAd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90
4.13 EN206——我们能否做得更好 107
4.14 ConAd测试结果输入以及早期数据分析系统的使用 110
4.15 配料控制 110
4.16 车载搅拌与工作性控制系统 114
第5章 22世纪的混凝土 119
5.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质量控制一体化 119
5.2 相关配合比维护(by Mark Markenzie) 130
5.3 高性能混凝土(HPC) 137
5.4 经济技术型混凝土 141
5.5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IPC)技术的进展 147
第6章 混凝土质量规范 149
6.1 规范混凝土背后的哲理 149
6.2 标准配合比的发展 153
6.3 配料厂设备 154
6.4 从建议到规范 155
第7章 骨料 156
7.1 细骨料(砂) 156
7.2 粗骨料 173
第8章 胶凝材料 180
8.1 波特兰水泥 180
8.2 粉煤灰(pfa) 184
8.3 高炉矿渣 189
8.4 硅粉 191
8.5 稻壳灰(RHA) 193
8.6 超细粉煤灰 194
8.7 硅胶 194
8.8 偏高岭土 194
8.9 超细碳酸钙(纯石灰石粉) 195
第9章 外加剂 196
9.1 外加剂的使用方法 197
9.2 使用外加剂的原因 198
9.3 常用外加剂类型 198
第10章 统计分析 206
10.1 正态分布 207
10.2 各组平均值的变异性 213
10.3 标准偏差评估变异性 214
10.4 变异性的组成 215
10.5 试验误差 215
10.6 变异系数 216
10.7 统计分析的实际意义 218
第11章 试验 219
11.1 试验哲理 219
11.2 试验范围 219
11.3 抗压试验 222
11.4 成熟度与等效龄期的概念 231
11.5 渗透性试验 241
11.6 无损检测 242
11.7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试验 244
第12章 不变的观念 253
12.1 现金处罚规范 253
12.2 什么是经济混凝土 260
12.3 多快才是够快 263
第13章 疑难问题诊断 269
13.1 强度、可泵性、外观 270
13.2 混凝土的裂缝起因 273
结语 275
附录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IPC)技术进展 276
A.1 引言 276
A.2 IPC的反应化学 278
A.3 波特兰水泥与无机聚合物在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282
A.4 无机聚合物混凝土的物理性质 283
A.5 IPC的工程特性 289
A.6 理解发展IPC技术的动力 291
A.7 IPC的潜在用途 293
A.8 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 295
A.9 IPC产品在商业发展中的进展 296
A.10 结论 298
术语表 299
参考文献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