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民党封建买办政权对农村的压迫 1
第一节 频繁内战中的财政军事征发 1
一 战祸与军费 1
(一)军阀混战情况 1
(二)各地兵灾示例 4
(三)国民党反动政府历年财政支出中的军费支出 8
二 田赋的苛重 9
(一)正附税的增长 9
(1)概况 9
(2)各地情况 18
(二)税额的高度 32
(三)预征制 39
(四)烟亩税 42
(1)农民被迫种烟 42
(2)鸦片种植的扩大 48
(3)烟税负担 51
(五)所谓“减轻田赋” 54
(六)地主田赋负担向农民的转嫁 56
(1)隐瞒田亩 56
(2)拖欠 60
(3)向农民转嫁 61
三 兵差及其他摊派与征发 65
(一)兵差 65
(1)兵差的种类和流行区域 65
(2)各地兵差情况 67
(3)兵差的实际负担者 73
(二)农田和力役的征发 75
(1)无偿占用民田 75
(2)滥征力役 77
(三)其他摊派 82
(四)官僚土劣对农民的额外榨取 91
(1)浮收 91
(2)中饱 95
(3)勒索 98
四 盐税及其他农用品和农产品税捐的加重 103
(一)盐税 103
(二)其他税捐 109
五 公债与通货的泛滥 116
(一)滥发公债 116
(二)通货膨胀 120
(1)纸币 120
(2)辅币 124
六 农田水利的破坏 126
(一)官僚政府对水利费的挪用与贪污 126
(二)军阀官僚破坏水利示例 129
第二节 军阀割据对农产品流通的阻碍 130
一 运输上的障码 130
(一)运费昂贵对农产品销路的堵塞 130
(二)中国市场上中外农产品运费负担的比较 132
二 税捐和关卡的阻碍 133
(一)变相厘金的繁重 133
(二)各地税卡举例 137
(三)苛捐杂税对农产品流通的阻碍 141
三 谷物流通的限制 144
(一)谷物市场的人为割裂 144
(二)各地禁令示例 145
四 货币流通的限制 148
(一)币制的不统一 148
(二)各地现银输出的限制 150
五 市场分裂状态的新发展 152
六 区域间农产品供求的不相适应 155
(一)盈亏不调的现象——以粮食为例 155
(二)地区价格的悬殊 156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的农产统制措施及其作用 157
一 茶叶统制 157
二 蚕丝统制 163
三 棉花统制 168
四 烟草统制 170
五 糖业统制 174
六 粮食统制 175
第四节 以官僚资本为主体的银行资本深入农村 176
一 银行农村投资的发展 176
(一)简史 176
(二)投资的区域和方式 182
(三)投资数额 186
二 银行资本在农村的作用 189
三 银行投资农村的机构 194
(一)农民借贷所 194
(二)农业仓库 198
(三)合作社 206
(1)发展情况 206
(2)经营的实质 214
第五节 国民党政府为外国资本服务的外债、税收与运输政策 229
一 对帝国主义资本和技术的依赖 229
(一)乞求贷欵 229
(二)乞求“技术合作” 231
二 便利洋货倾销和阻碍土产输出的税收政策 233
(一)便利洋货倾销的关税税则 233
(二)阻码土产输出的各种税捐 236
三 公路政策和铁路运价政策的买办作用 238
第二章 农村中的封建与半封建剥削 241
第一节 租佃制度的变动与地租剥削的增长 241
一 地租形态的变动 241
(一)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化 241
(二)实物地租与货币地租的比重及租额的比较 245
(三)劳役地租的残余 246
二 永佃制之进一步没落 250
(一)地主撤佃条件的法律规定与租佃期限的变动 250
(二)各地永佃制的没落 251
三 地租剥削的加重 256
(一)租额上涨 256
(二)押租加重 262
(三)预租盛行 266
四 地租剥削对农业生产力的束缚 268
(一)佃农简单再生产的破坏 268
(二)农业技术改良的阻碍 278
五 国民党政府“减租”的骗局 281
(一)有关土地关系的法令 281
(1)土地法 281
(2)租佃暂行条例 296
(二)所谓“二五减租” 301
(三)官设追租机关 306
第二节 农民对市场的依赖与商业高利贷剥削的加剧 308
一 市场势力对农民的统治 308
(一)农民对市场的依赖程度 308
(二)农村初级市场的贸易内容——以山东邹平市集为例 317
(三)市场势力对农民生产活动的支配 320
二 商业高利贷资本活动的猖獗 321
(一)操纵农产品价格的季节变动 321
(二)杀价预买与高价赊销 324
(三)进行高利盘剥 327
三 商业资本对农民的榨取形式和深度 331
(一)榨取形式 331
(1)各种榨取形式示例 331
(2)一种无本生利的榨取——滥发不兑现纸币 340
(二)剥削深度 345
(1)农产品价格的季节差 345
(2)农民收入在农产品价格中的比重 346
四 高利贷利率水平及其增长趋势 349
(一)各地高利贷利率水平 349
(二)技术、园艺作物区的高利贷利率 355
(三)货币借贷与实物借贷利率的比较 357
(四)各阶层农户利息负担的差异 358
(五)高利贷利率的增长 360
(1)概况 360
(2)各地情况 361
五 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的三位一体 365
(一)地主兼营商业高利贷 365
(二)军阀的商业高利贷活动示例 374
(三)高利贷与地权和劳役制的结合 376
第三节 地主豪绅在农村的政治势力 378
一 乡村政治机构的组成分子 378
二 地主豪绅把持下的乡政机关对农民的压迫 382
第三章 一九二九——三三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中国农村 388
第一节 一九二九——三三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概况 388
一 危机的爆发和发展 388
二 危机的特征 392
三 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及附属国人民的掠夺 395
第二节 帝国主义关税政策和倾销政策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396
一 关税壁垒的提高与输入的限制 396
二 通货贬值与银价上涨 401
(一)列强币值和汇价的人为降低 401
(二)美国白银政策 403
三 商品倾销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侵夺 408
(一)华货国际销路之被劫夺 408
(1)茶 408
(2)丝 410
(二)洋货在中国市场上的倾销 411
(1)概况 411
(2)洋米 413
(3)洋麦 416
(4)人造丝 418
(5)茶叶 419
(6)棉货 421
(7)其他 424
(三)日货的走私 424
(四)不等价交换 426
第三节 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和投资的活动 428
一 帝国主义对中国市场的角逐与投资的争夺 428
二 美国棉麦借欵 438
(一)一九三一年的美麦借欵 438
(二)一九三三年的棉麦借欵 439
三 所谓“国联技术合作” 445
四 所谓“中日提携” 448
第四节 外国资本在农村活动的加强 451
一 收刮农产品 451
(一)外商垄断茶价和棉价 451
(二)日商操纵茧市和麻市 453
(三)英美烟公司对烟农的统治——外国资本剥削中国农民的一个典型 454
(1)在潍县 454
(2)在许昌 458
(3)在凤阳 462
二 侵占土地和高利贷的活动 463
(一)教堂占地 463
(二)外商及教堂的高利贷活动 465
三 种植场的经营 467
第五节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袭击下,民族工商业的破产对农业的影响 471
一 民族工商业的状况 471
二 工业破产对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打击 477
三 工商业凋敝与农村人口压力的加重 480
附录 华侨失业回乡 483
四 城市工商业资本家对农民的压迫 485
(一)抑低农产价格 485
(1)烟厂、烟商垄断烟价 485
(2)棉商操纵棉价 486
(3)丝厂、茧厂压低茧价 487
(4)无锡丝业大王薛寿萱对蚕种和茧价的统制——工业资本家榨取农民的一个典型 489
(二)加强对家内劳动的利用和剥削 492
(三)其他榨取方式 494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和华北农村的奴役 497
第一节 日寇对东北农村的殖民主义掠夺 497
一 日“满”经济一元化 497
二 移民与圈地 503
(一)武装移民 503
(二)土地掠夺 511
(三)对关内农工的排斥 519
三 市场垄断与农产品的收刮 521
(一)日货独霸市场 521
(二)农业生产的统制 524
(1)勒种鸦片 524
(2)励行植棉 526
(3)其他农产统制 528
(三)勒价收刮农产品 529
四 军事破坏与征发 539
五 殖民地化农业的衰退 542
(一)农业经营的亏损 542
(二)农业生产的萎缩 545
(三)地价下落 550
第二节 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村剥削关系 551
一 农村的阶级构成及其变动 551
二 农村的税捐负担 557
(一)税捐急增 557
(二)各阶级税捐负担的比较 560
三 地租、高利贷剥削 565
(一)地租形态的变化 565
(二)地租量和地租率 568
(三)高利贷制的新发展 571
四 农民生活的贫困 577
(一)农家负债情况 577
(二)雇农工资锐减 580
(三)饥民遍地 580
第三节 日寇加紧对华北农民的榨取 582
一 所谓“华北经济的开发” 582
二 植棉事业的控制 585
三 农田和劳动力的掠夺 591
(一)侵夺农田 591
(二)收刮劳动力 592
四 日伪的财政和军事征发 595
第五章 农业危机的加深 598
第一节 危机的增长及其特点 598
一 危机的发展过程 598
二 生产不足的危机与生产过剩的危机的结合 608
三 灾荒频繁与农产收成的低落 610
四 反映销售困难的农产品价格的下降 615
第二节 各种农作物产销危机 617
一 谷物危机 617
(一)稻米 617
(二)小麦及其他谷物 621
二 出口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作物的危机 622
(一)蚕丝 622
(二)茶 628
(三)棉花 631
(四)烟草 634
(五)苎麻 637
(六)花生 638
(七)大豆 638
(八)蓝靛 640
(九)其他 640
第三节 农村副业的崩溃 641
一 概况 641
二 各业情况 644
(一)畜牧业 644
(二)棉织业 645
(三)丝织业 654
(四)麻织业 656
(五)草织业 658
(六)造纸业 660
(七)制糖业 661
(八)其他副业 662
第四节 农村资金外溢与金融的窘迫 665
一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扩大 665
二 农村资金流入都市 675
(一)各地农村贸易入超情况 675
(二)现金集中都市 677
三 农村金融的枯竭 679
第六章 农村的阶级分化 682
第一节 农村阶级构成的动向 682
一 各地农村阶级分化的趋势 682
二 地主阶级构成的变动 689
(一)中小地主 689
(二)大地主 693
(三)地主阶级中的新兴势力 700
第二节 农民土地之进一步被剥夺 706
一 地价下降 706
二 地权加速集中 717
三 灾荒成为土地集中的杠杆 724
四 农民无地化的趋势 728
五 抗日战争前农村土地的阶级分配估计 746
(一)马札亚尔的估计 746
(二)陶直夫的估计 747
(三)各地情况示例 747
第三节 农民贫困的增长 749
一 农家负债状况 749
(一)农家收支不敷概况 749
(二)各类村户负债情况比较 761
(三)负债户与负债额的增长 766
二 农业雇佣劳动者的境遇 769
(一)落后的雇佣关系 769
(1)雇佣劳动的数量 769
(2)短工市场 770
(3)未脱离土地的农工 773
(4)变相的奴隶和农奴 775
(二)工资水平及其下降趋势 781
(1)工资收入的低微 781
(2)工资的不断下降 784
三 农民生活状况的恶化 788
第七章 农业经营的退化 810
第一节 地主富农经营及新式农垦企业的没落 810
一 地主农场经营状况 810
二 富农经营的萎缩 815
(一)富农经营的比重及其特点 815
(1)概述 815
(2)各地富农经营情况示例 819
(二)富农经营的衰退 828
(1)概况 828
(2)各地实例 832
三 新式农垦企业的没落 839
(一)新式垦殖企业的封建性 839
(1)垄断土地 839
(2)封建的租佃关系 843
(3)落后的农场经营方式 849
(二)新式垦殖企业经营的失败 850
(1)历年农林公司注册家数及资本额统计 850
(2)苏北盐垦公司的失败 851
(3)其他地区新式农场经营状况示例 854
第二节 农民的耕畜、农具和肥料的饥荒 857
一 农民缺乏耕畜和农具的情况 857
(一)农具和耕畜的不足 857
(二)各类经营的农具和耕畜的分配 863
(三)农民丧失耕畜和农具的现象 869
(四)耕畜租赁制的盛行 871
二 新农具使用情况 873
三 人力代替畜力的趋势 876
四 肥料贫乏与地力的枯竭 877
第三节 农民离村与土地荒废 880
一 农民离村现象的日益严重 880
(一)离村人数的急增 880
(1)离村户口的增长趋势 880
(2)各地农民离村率 886
(二)离村农民的去向 893
(1)离村人口的职业 893
(2)流徙于农村之间 898
(3)流为城市的苦力和游民 899
(4)流为兵匪 901
二 耕地大量荒芜 907
(一)各地耕地荒芜现象 907
(二)垦殖事业的停滞 912
(1)有关垦荒的空头政令 912
(2)所谓“开发西北” 915
(3)四川、广西垦殖情况 919
第四节 本时期的农业生产水平 921
一 耕地面积 921
二 重要农作物产量 922
三 国民党政府的所谓农业技术改良 927
(一)“徒具名义”的农事试验场 927
(二)棉产改良的失败 929
(三)无成效的蚕丝改良 932
(四)新农具和改良稻种的遭遇 935
第八章 封建买办阶级的农村改良运动的破产。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土地革命运动的展开 937
第一节 封建买办阶级的骗术——农村改良运动 937
一 农村改良运动的兴起 937
(一)发展情况 937
(二)反动的实质 943
(三)一位从事农村改良的实际工作者的报道 948
二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 950
(一)维护封建秩序和帝国主义统治的“理论” 950
(1)否认中国社会阶级的存在 950
(2)反对革命 953
(3)主张重建封建秩序、保持农业社会 956
(4)歌颂和维护帝国主义的侵略 964
(二)“乡村建设”的措施及其作用 966
(1)反动的纲领及其实施 966
(2)欺骗农民的乡农学校及其下场 971
(3)合作社与农产改良的作用与效果 976
(4)“乡村自卫”的实质 980
三 晏阳初的定县实验 984
(一)“理论”和办法 984
(二)反动的真象 988
(三)实验的结果 996
四 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方案 999
(一)办法大纲 999
(二)所谓“防共根本方法” 1001
(三)地主利益的保证 1002
(四)农村各阶级的态度 1008
第二节 各地农民的自发斗争 1012
一 农民抗租抗税的斗争 1012
二 农民反抗力役和土地征发的斗争 1025
三 饥民抢米风潮 1028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运动 1033
一 农民运动的新阶段 1033
二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 1037
三 红色区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1051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提高 1051
(二)农民生活示例 1054
四 蒋介石匪军攻陷红区后,封建土地关系的复辟 1055
(一)地主重新剥夺农民的田产 1055
(二)地租、高利贷与苛捐杂税剥削的恢复和加剧 1061
附录 1063
(一)中外年代对照表 1063
(二)引用书刊目录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