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部 生长年代 3
一、出生和出身 3
童年 3
启蒙 4
“长毛举人” 8
上小学 15
二、四时记乐 20
缘起 20
春 21
夏 26
秋 28
冬 30
三、艰难曲折的中学历程 34
考中学的挫折 34
承天中学 36
芦沟桥事变前夕 42
抗日战争爆发 48
逃难(一) 51
逃难(二) 58
埋藏和“掘藏” 64
到城里“白拿” 68
“白拿”的结局 77
省立绍兴中学 83
轰炸 89
花明泉(一) 95
花明泉(二) 103
花明泉(三) 110
别了,花明泉 117
回绍兴当“顺民” 126
《水经注》 133
喜出陷城 139
兰溪的厚遇 145
重返廿八都 150
廿八都(一) 154
“警报袋”的覆没 160
三返廿八都 165
廿八都(二) 170
第二次当“顺民” 175
粉笔登场 179
“喝两口水” 185
上任 189
阮社小学 195
告别阮社 200
准备出行 206
第二部 流浪年代 211
一、从沦陷区到内地 211
告别越城 211
从萧山到金华 212
血染衣衫 215
越过白龙桥 220
游埠的失望 224
水陆行程 227
二、上饶一年 231
裕康布庄 231
祝同中学 236
教师与同学 238
灵溪杂记 241
反会考 246
上饶的尾声 250
三、考大学的奔波 253
顺流泰和 253
艰难的返程 256
四、新赣南 262
赣州 262
赣州青年训导所 265
训导所的夜晚 268
“人口是个大问题” 271
绍兴中学校友会 273
五、短暂的大学生活 279
中正大学龙岭分校 279
贷金 281
找“名教授” 286
程懋筠 291
胡先骗引退的故事 293
于宝榘 296
《愤怒的葡萄》 298
龙岭杂忆 300
投笔从戎 303
“飞过世界上第一高山” 306
愉快的元旦 308
六、风云突变 313
别了,赣州 313
奔向宁都 317
被窝里的宁都 320
元宵节的巧遇 322
重返赣东 324
在河口的日子 327
七、青年远征军 331
莲荷“状元” 331
小人物走红 336
政工班的训练 340
黎川报到 346
机枪一连 348
文书和勤务兵 351
方吉洪 354
勤务兵当校工 358
八、“从官”记略 362
新营房 362
滥竽充数 365
九、抗战胜利 368
不眠之夜 368
失落和打算 371
《啼笑皆是》 374
福州暂驻 375
士兵作品展览会 378
流浪结束 380
第三部 耄耋随笔 385
耄耋随笔开场白 385
“自传”的回避 393
“自学回忆录” 396
怀念彭灿 398
竺可桢先生的一件事 403
孙伏园先生的恩惠 405
上大街的收获 407
“背”与“死记硬背” 410
“背之误” 411
我没有学好书法 417
母爱 419
厌食 421
祖母 422
绍中附小 428
不读正书 431
旧地重游 433
错别字的笑话 439
两位塾师讲《大学》 441
对联 442
温聚民和程懋筠 446
纸面上的“大学”毕业生 448
妻子上大学 451
“职业学生” 455
“伪组织” 461
教学方法 463
修地方志 465
“十三类”分子 467
月亮 468
会稽山 471
六十年前的两首“小骂”诗 478
“终身教授” 481
校歌 483
赞美诗 485
车水坊的大宅 489
马鞍踏道 490
后记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