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题型解读 1
第一部分 教育学 8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8
图解教材 8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8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19
试水招教 30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32
图解教材 32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2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39
试水招教 47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49
图解教材 49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49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55
第三节 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63
第四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70
试水招教 74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77
图解教材 77
第一节 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77
第二节 学生 91
第三节 师生关系 95
试水招教 100
第五章 课程 103
图解教材 103
第一节 课程概述 103
第二节 课程目标 109
第三节 课程内容 111
第四节 课程结构 115
第五节 课程管理 117
第六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120
第七节 课程评价 123
第八节 课程资源 124
试水招教 127
第六章 教学 129
图解教材 129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29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31
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39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47
第五节 教学模式 156
第六节 教学评价 159
试水招教 166
第七章 德育 169
图解教材 169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69
第二节 德育内容 173
第三节 德育过程 175
第四节 德育原则 179
第五节 德育模式 181
第六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83
试水招教 188
第八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190
图解教材 190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 190
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195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197
试水招教 203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205
图解教材 205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205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206
第三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209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210
第五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213
试水招教 215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216
图解教材 216
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 216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218
第三节 教育研究方法 220
试水招教 226
附录Ⅰ学记 227
第二部分 心理学 232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232
图解教材 232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232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234
第三节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237
试水招教 239
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 241
图解教材 241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241
第二节 记忆 253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265
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 270
第五节 注意 283
试水招教 291
第三章 情绪情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 294
图解教材 294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 294
第二节 意志与教育 304
试水招教 308
第四章 个性发展与教育 310
图解教材 310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兴趣 310
第二节 能力 315
第三节 人格 322
试水招教 332
第三部分 教育心理学 336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336
图解教材 336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336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338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339
试水招教 341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342
图解教材 342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342
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 350
试水招教 354
第三章 学习理论 356
图解教材 356
第一节 学习概述 356
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60
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 366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72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74
试水招教 376
第四章 学习心理 379
图解教材 379
第一节 学习动机 379
第二节 学习策略 391
第三节 学习迁移 398
第四节 知识的学习 404
第五节 技能的形成 415
第六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421
第七节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427
试水招教 439
第五章 教学心理 442
图解教材 442
第一节 教学设计 442
第二节 课堂管理 451
试水招教 465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467
图解教材 467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467
第二节 学生心理辅导 471
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 480
试水招教 492
第四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496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 496
第一节 教育法规概述 496
第二节 教育法律规范 506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 507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 510
第五节 教育法律救济 512
第二章 依法执教与教师违法行为预防 517
第一节 依法执教 517
第二节 教师违法(侵权)行为预防 518
第三章 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解读 521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读 521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读 527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读 529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533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解读 539
第六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解读 540
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546
第八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548
第五部分 新课程改革 554
第一章 新课程改革概述 554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背景 554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556
第二章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559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559
第二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561
第三节 新的教学观 563
第四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564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567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567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 569
第三节 信息技术教育与多媒体教学 570
第六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574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57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特点及价值蕴含 574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576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577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577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578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580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 580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580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 582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582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584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586
第七部分 教育教学技能 594
第一章 教学设计技能 594
第一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技能 594
第二节 教案的设计技能 595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597
第一节 课堂导入 597
第二节 课堂提问 599
第三节 课堂对话 600
第四节 教学反馈和强化技能 601
第五节 结课技能 602
第三章 教学语言表达 605
第一节 教学口语表达 605
第二节 教态语言表达 606
附录Ⅱ教育写作 608
第八部分公共基础知识 61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12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617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19
第四章 法律部分 627
第五章 行政管理 630
第六章 公文写作 632
第七章 常识部分 633